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撕裂患者核磁共振影像观察测量,研究ACL撕裂患者磁二级表现特征,分析探讨前交叉韧带损伤机制。方法本研究选取55例膝关节ACL撕裂患者行磁测量,测量的参数包括胫骨前移程度、PCL弓形弯曲情况、骨挫伤位置以及是否有特殊骨折(Segond骨折,半膜肌腱撕脱骨折等)。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核磁测量结果显示83.6%(46/55)的ACL撕裂患者伴有胫骨前移的表现(移位>5mm),70.9%(39/55)的患者伴有PCL弓形弯曲,69.1%(38/55)的患者伴有骨挫伤,胫骨前移与PCL弓形弯曲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另外,大部分ACL撕裂患者伴有明显的骨挫伤。结论在MRI上,当前交叉韧带显示不好时,二级表现可以进行辅助诊断,这些二级表现的出现对前交叉韧带的治疗、康复、预后也许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韧带撕裂 核磁共振 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腹部CT与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接受腹部CT与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分析两者临床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结果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肝外胆结石的总检出率97.50%明显高于腹部CT的77.50%,且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对直径<9mm肝外胆结石的检出率68.75%明显高于腹部CT的52.50%,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腹部CT检查相比,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对肝外胆结石的检出率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腹部CT 核磁胰胆管成像 肝外胆管结石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腹部CT与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接受腹部CT与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分析两者临床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结果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肝外胆结石的总检出率97.50%明显高于腹部CT的77.50%,且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对直径<9mm肝外胆结石的检出率68.75%明显高于腹部CT的52.50%,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腹部CT检查相比,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对肝外胆结石的检出率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腹部CT 核磁胰胆管成像 肝外胆管结石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TS-TI入路及TC-TT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壳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住院诊疗的40例高血压壳出血患者进行研究。病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S-TI(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TC-TT(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I入路手术治疗相比TC-TT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壳出血的疗效更加显著,血肿清除有效率提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 标签: 高血压壳核出血 经外侧裂岛叶手术 经颞叶皮质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摘除术病人运用集束化护理及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研究进行手术的51例病人,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6)。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及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焦虑评定量表(SAS)评分、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摘除术病人进行集束化护理及延续性护理能有效缓解病人焦虑,术后疼痛等不适,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集束化护理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间孔镜下髓摘除术对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手术,实验组(25例)通过椎间孔镜下髓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VAS和ODI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髓摘除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能够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应该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来院就诊的患者中,随机挑选90名同期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90名患者使用抛硬币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5名。研究人员按照患者的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成形术治疗,根据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来评估本次研究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与术后7d的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7d、术后3个月O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经皮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成形术治疗,能有效的提升预后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经皮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石英纤维增强型复合树脂桩修复牙体缺损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经过对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牙体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牙体缺损患者而言,选择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可以显著地减少并发症。

  • 标签: 牙体缺损 四手操作护理配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接受经皮椎间孔镜髓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6年8月—2018年11月期间10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摘除术进行治疗,根据麻醉方法分组,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方案,n=50)和对照组(气管插管全麻,n=5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麻醉处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腰硬联合麻醉方法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可减轻疼痛,降低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硬联合麻醉 气管插管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摘除术与椎板开窗术的效果。方法将62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1例,两组分别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摘除术与椎板开窗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末次随访时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术后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显著(P<0.05),A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末次随访两组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摘除术比椎板开窗术具有切口小、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两种术式对腰椎功能的恢复效果相当。

  • 标签: 青少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椎板开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