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探析。方法选出我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的100例确诊为膝关节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方式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平片进行检查。对两组患者检查正确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采用核磁共振方式进行检查的患者正确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采用X线平片进行检查的患者的74%。结论核磁共振(MRI)诊断膝关节损伤,有更高的准确率,有助于膝关节损伤患者的治疗。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核磁共振 X线平片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膝骨关节炎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的5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做课题研究,采取关节镜与核磁共振技术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评估核磁共振技术的诊断准确情况。结果52例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有9例(17.3%)属于半月板裂痕性受损,26例(50.0%)属于韧带断裂或拉伤,17例(32.7%)属于骨挫伤。与关节镜检查结果对比,核磁共振检查准确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技术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并且安全、无创。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核磁共振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强迫症是一种反复出现强迫行为或者是强迫观念等症状的一类临床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有研究表明可能与脑白质结构的相关改变有关联,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弥散张量成像(DTI)逐渐应用于强迫症的检查与治疗之中,本文就DTI在强迫症患者脑区病变成像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强迫症 弥散张量成像 FA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磁共振成像设备越来越普及,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诊断手段。但由于设备故障、网络故障等问题,设备在运行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导致图像质量不佳,影响对疾病判断的准确性。现就针对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业界标准以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标准 诊断 质量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盘植入采用产前超声和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12月间产检怀疑胎盘植入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磁共振检查,在产妇分娩后进行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结果与产前超声、MRI检查结果比较。结果66例患者选择剖宫产手术治疗,经病理确诊均为胎盘植入,胎盘大部分附着于子宫前壁40例、后壁16例、侧壁10例,其中黏连型胎盘植入13例、植入型胎盘植入30例、穿透型胎盘植入23例。产前超声检查胎盘植入41例,占62.1%,MRI检查胎盘植入57例,占86.4%。结论产前超声与磁共振检查均能为胎盘植入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磁共振检查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P<0.05。

  • 标签: 产前超声 磁共振 胎盘植入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高频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术前行MRI、高频超声检查,对影像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对比MRI与高频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MRI诊断准确率为82.50%,误诊率为17.50%,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5.00%,误诊率为15.00%,MRI、高频超声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7.50%,误诊率为2.50%,明显高于MRI、高频超声单一检查诊断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高频超声单一检查诊断率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联合高频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更优,值得借鉴。

  • 标签: 磁共振成像(MRI) 高频超声 乳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技术探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脑部微结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54例作为研究组,将研究组按照患者昏迷时间再分为>30d组和<30d组,同时选取在我院接收健康体检的人员5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研究。应用磁共振技术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脑干组织进行检查,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磁共振波普检测值(MRS)以及>30d组和<30d组MRS值。结果研究组MR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昏迷时间>30d组MRS值低于<30d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诊断过程当中应用利用磁共振技术进行评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有效地分析研究患者脑部微结构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技术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 MRS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结节性硬化症(TCS)的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胎儿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筛查出胎儿心脏肿瘤的8例病例,进一步联合MRI确诊其中4例为结节性硬化症,分析其超声图像和磁共振成像(MRI)图像特征以及随访结局。结果产前超声筛查心室内、室间隔或心房内结节8例(2例单发,6例多发),4例发现脑部结节;4例MRI表现为结节状或斑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颅内结节定位于脑室室管膜下、侧脑室旁。产前超声联合MRI诊断胎儿结节性硬化症4例,均引产,1例失访,3例继续妊娠,产后2例结节消失,1例结节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结节性硬化症在胎儿期主要表现为心脏肿瘤、颅内结节等病变,产前超声在心脏肿瘤方面有明显优势,但是在颅内结节方面仅起到一定的作用,MRI在颅内结节方面有较强的优势,然而超声与MRI联合检查,优势可以互补,当产前超声发现胎儿心脏内有心脏肿瘤时,应行产前颅脑MRI检查,以便早期诊断结节性硬化症,为是否继续妊娠提供更多影像学依据。

  • 标签: 心脏肿瘤 结节性硬化症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心功能评价中64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拟诊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实施心脏64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4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两种检查方法左心室基本功能参数数值相比较,差异较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心功能各指标有着较高的相关性。结论左心功能评价中64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的应用效果显著,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且这两种方法各指标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均可以作为评价左心功能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左心功能 64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0T磁共振双源发射技术对海马波谱成像产生的效果。方法30例志愿者分别利用传统单源发射和双源发射进行左右两侧海马T2WI横断位成像和扫描,对比分析图像中海马平均信号强度。结果所有海马T2WI能够将海马形态和大小显现出来,从而满足画感兴趣区和定位MRS的实际需要。单源发射左侧高于右侧,差异十分显著(P<0.05);双源发射左右两侧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双源发射技术能够将两侧海马区域平均信号强度差异消除,对波谱成像至关重要,对海马区域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双源发射技术 海马波谱成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入我院收治的6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同时选取期前列腺正常者22例,时间为2015年7月-2018年7月,借助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DWI成像技术对所有人员进行扫描,观察比较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分组患者与前列腺正常组者的影像检测结果。结果在所有患者中,明确诊断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病例分别为37例(59.68%)、25例(40.32%)。前列腺癌组在b=50s/mm2、b=800s/mm2的信号强度值显著低于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正常组的信号强度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前列腺癌组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比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正常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DWI成像技术能够尽早发现并诊断前列腺癌,值得应用。

  • 标签: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检测 DWI 前列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观察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8年1月—9月收治的50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所选患者使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结合患者病例进行综合性的回顾与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诊断考虑为恶性肿瘤转移瘤者17例,良性肿瘤者16例,脑梗死者5例,脑出血者6例,炎性病变者5例,未见异常者1例。结论使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病变部位,区分肿瘤的良恶性,结合临床可进一步作出更准确的诊断,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指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磁共振成像表现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CTMRI室收治的腰椎间盘退变患者120例低场磁共振成像表现,分析终板骨软骨炎以及邻近骨质的信号改变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结果低场磁共振成像表现显示,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很大一部分出现终板骨软骨炎且累及多个终板。在低场磁共振成像表现中,信号出现异常的区域包括终板及终板邻近的椎体内斑片状或者带状区域,所有终板及其周围的椎体低场磁共振成像信号正常与异常区域存在比较明显的边界,能够清晰了解其终板骨软骨炎分布。结论在腰椎间盘退变患者中,产生腰痛的主要原因是终板骨软骨炎,采用低场磁共振成像能够更好的诊断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间盘退变 终板骨软骨炎 低场磁共振成像表现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与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检测;以DS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诊断中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7.03%。结论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具有安全性、准确度高等特点。

  • 标签: 3.0T磁共振非对比剂增强触发血管成像 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DSA
  • 简介:摘要血常规的检查对于医生为患者进行病情的诊断以及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通过仪器以及人为操作,对血常规进行检查时,常常会受到许多的人为因素影响,本文就对血常规检查影响因素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血常规检查的意义和概念出发,对血常规检查过程当中人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说明,最后对血常规检查的一些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

  • 标签: 血常规 检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血常规的检查对于医生为患者进行病情的诊断以及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通过仪器以及人为操作,对血常规进行检查时,常常会受到许多的人为因素影响,本文就对血常规检查影响因素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血常规检查的意义和概念出发,对血常规检查过程当中人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说明,最后对血常规检查的一些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

  • 标签: 血常规 检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胃镜鼻腔插镜的技术,观察患者鼻腔感受及鼻腔出血等不良反应。方法对86例用鼻胃镜进行观察,术前准备同普通胃镜,予丁卡因局部鼻黏膜麻醉。结果68例经一侧中鼻道一次经鼻插入,12例对侧鼻腔经中鼻道插入,6例经口插入,全部病例均能完成上消化道检查。64例检查时基本无反应,12例鼻腔有疼痛但可忍受,仅2例有鼻腔有血丝。结论人的鼻腔解剖结构通常是中鼻道最为宽敞,所以大多数患者鼻胃镜检查应从一侧中鼻道进镜,本文第一次即成功从中鼻道进镜成功率为79%。如再不成功则改为从口腔进镜以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鼻胃镜 插镜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胃镜鼻腔插镜的技术,观察患者鼻腔感受及鼻腔出血等不良反应。方法对86例用鼻胃镜进行观察,术前准备同普通胃镜,予丁卡因局部鼻黏膜麻醉。结果68例经一侧中鼻道一次经鼻插入,12例对侧鼻腔经中鼻道插入,6例经口插入,全部病例均能完成上消化道检查。64例检查时基本无反应,12例鼻腔有疼痛但可忍受,仅2例有鼻腔有血丝。结论人的鼻腔解剖结构通常是中鼻道最为宽敞,所以大多数患者鼻胃镜检查应从一侧中鼻道进镜,本文第一次即成功从中鼻道进镜成功率为79%。如再不成功则改为从口腔进镜以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鼻胃镜 插镜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应用涂片检查的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对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临床送检的156例标本分别于细菌培养前后进行涂片检查,然后对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探究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涂片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156例标本中,检出微生物共有142例,其中比例最高的为革兰阴性菌(57.0%);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占比较高,分别为19.0%、23.94%;革兰阴性菌中阴沟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构成比较高,分别为13.3%、19.7%;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比最高,为14.78%。结论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其能实现病原菌感染类型的准确判断。

  • 标签: 涂片检查 微生物检验 应用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在甲状腺检查中的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19年7月我院100例行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分别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实验组造影后造影剂外渗、轻微头晕、皮疹、瘙痒及疼痛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提升造影成功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值得应用。

  • 标签: 甲状腺超声 造影检查 综合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