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力蒸汽灭菌安全控件对灭菌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我院压力蒸汽灭菌进行灭菌测试及对其安全控件进行保养维护,采用3M公司生物测试包分别测试保养前后灭菌效果,测试次数为60次,统计分析保养前后压力蒸汽灭菌各灭菌包放置位置中心高温持续情况。结果保养后压力蒸汽灭菌各灭菌包放置位置中心高温持续时间明显高于保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对安全控件进行保养维护可有效提高灭菌灭菌包中心高温持续时间,提高灭菌效果,有利于保证灭菌物品的无菌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压力蒸汽灭菌器 安全控件 灭菌效果 保养维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依据病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某“三甲”儿童医院的病案现状阐述数字化翻拍技术在病案管理中的迫切需求,目的是提高病案查找、检索、复印等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病案的使用价值。

  • 标签: 病案数字化 病案保存 翻拍技术 条形码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加速剂量监测系统检测分析。方法对ElektaSynergy直线加速剂量检测系统基本构造进行分析。选取ElektaSynergy直线加速于2016年1月至6月,100次剂量监测系统检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实际剂量对造成误差的原因进行探讨,并对比加速校准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造成加速剂量偏差的原因包括防漏射铅板的滑动、电离室击穿、加速管更换、均整位移出现偏移、调制稳压损坏,剂量偏低率依次为9.8%、7.6%、4.5%、7.6%、3.2%。当剂量偏差较大时,校准系数的变化值也较大。结论由于部分部件的老化以及不易被发现的设备问题,都会影响剂量检测系统的准确性,使得放射剂量与治疗方案不相符,影响放射治疗的效果。

  • 标签: 加速器 剂量监测系统 检测分析
  • 简介:摘要乳腺癌成为当今社会重大的公共安全问题,是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可明显降低死亡率,乳腺X线检查是国际上推荐的乳腺癌筛查的主要方法,本文就GE全数字乳腺机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一总结,供参考。

  • 标签: 乳腺机 自动曝光 数字化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内节育(IUD)发生嵌顿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09例IUD嵌顿的病例资料,对IUD放置年限、IUD类型、置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8例放置IUD年限超过15年,已绝经31例,阴道B超及术后证实发生嵌顿的IUD类型主要为爱母环。28例在哺乳期、人工流产后、产后6月内放置IUD。结论IUD嵌顿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由爱母环引起的IUD嵌顿发生率越来越高,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嵌顿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抱内固定手术治疗肋骨骨折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研究组提供环抱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两组肋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AS量表评分改善效果更优;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分别为11.36%、38.64%(P<0.05)。结论应用环抱内固定术治疗肋骨骨折可获得更为理想的疗效及预后,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 标签: 肋骨骨折 TiNi环抱式接骨器 内固定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取宫内节育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宫腔镜直取下环,必要时以辅以B超和(或)腹腔镜监测。结果168例167例成功,无一出现子宫穿孔、子宫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宫腔镜取环具有微创、可视、成功率高、疗效好等特点。

  • 标签: 宫腔镜 宫内节育器
  • 简介:摘要宫内节育缩写为IUD,属于避孕常用的一类措施,也叫作节育环。从基本特征来看,宫内节育器具备了经济适用且高效安全的优势,因而在避孕过程中一直受到关注。从上世纪中期开始,宫内节育就在我国逐步推广;截至目前,这类避孕措施仍属于最常用且安全性很强的一类。作为安全且便捷的避孕手段,宫内节育适合用于避孕的过程,因而具备了显著的推广价值。针对宫内节育而言,有必要探析与之相关的应用研究;结合宫内节育的研究现状,探求宫内节育相关研究的进展趋势。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具体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均接受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分析结果。结果20例患儿中病变导致单肺受累的有18例,双肺受累2例;病变局限在1个肺野的有10例,导致2个肺野受累的有9例,导致3个肺野受累的有1例。结论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准确率较高,能够获得明显的影像学特征。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数字X线胸片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做好医用电子加速的质量控制,从而保证其良好性能。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和检定规程,结合临床实际制订包括X射线辐射质、X射线辐射野的均整度等八项相关指标的检测方法,对医用电子加速性能实施检测。结果检测人员依据检测方法方便有效的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结论该检测方法为医用电子加速临床使用安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 标签: 医用电子加速器 质量控制 检测设备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近年来,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如三维测量技术、多源数据配准融合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手术导航技术等,已相继成功运用于临床,在口腔正畸、修复和口腔颌面外科等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极大提高了医疗质量与诊治效率。口腔修复数字化医疗系统的概念应运而生,从数据采集、诊断设计到制作的医疗过程数字化、平台化和自动化,成为根本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从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应用现状出发,对口腔修复数字化医疗系统进行系统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宫颈采样,为一种实用新型医疗器械。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1520791846.1。该采样由操作杆、套管、刮片、样品暂存桶、手持柄和操作柄构成。样品暂存桶的侧外壁上固装有套管,套管内活动插装有操作杆,操作杆的一端延伸至样品暂存桶的另一侧,暂存桶另一侧的操作杆上装有刮片,刮片外侧的操作杆端头安装有操作杆插入头。该采样结构简单,通过拆解方便消毒处理。通过毛虫片可有效采集子宫宫颈粘膜组织细胞样品,解决了现有采样存有取样不充分的问题,同时由于操作杆插入头由医用硅胶材质制成,使用过程中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人体的伤害,特别适用于子宫宫颈粘膜组织细胞样品采集使用。

  • 标签: 新型实用 宫颈采样器 设计 使作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胸骨固定在固定胸骨正中切口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讨胸骨固定在预防胸骨正中切口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对38例胸骨正中切口患者行胸骨固定内固定胸骨。结果38例患者无一发生术口感染、胸骨裂开、纵膈感染,均一期愈合。结论胸骨固定固定胸骨正中切口操作简便,缩短手术关胸时间,固定牢靠,减少术后引流及二次开胸止血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切口感染、胸骨裂开、纵膈感染概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胸骨正中切口 胸骨固定器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脑气压止血在宫腔镜检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60例宫腔镜检查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手动加压输液袋膨宫,实验组采用电脑气压止血膨宫。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两组医生对护士配合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义意。两组医生对护士配合满意度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义意,实验组医生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节省了护士的工作时间,降低了工作强度,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医生对护士配合满意度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电脑气压止血器 宫腔镜检查 膨宫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数字X线摄影在下尺桡关节脱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作为研究时段,选取此时间段内的60例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数字X线摄影检查,而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复位治疗,评价60例患者的下尺桡关节脱位检出率和医生的满意度。结果60例患者误诊1例,检出率为98.33%。医生满意度为96%。结论采用数字X线摄影可有效的提升检出率,避免误诊的情况发生,且DR正侧位操作相对简单,检查结果临床医师也较为满意,对于下尺桡关节脱位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数字X线摄影 下尺桡关节脱位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呼吸科门诊非质性呼吸困难的发生率以及临床表现。方法调查分析在我院呼吸科门诊自2015年3月—2016年5月间诉呼吸困难而就诊的648例患者,给予第一次以呼吸困难就诊或在辗转多家医疗机构就诊但不能确定病因的呼吸困难患者问卷调查,形式有Nijmegen症状学问卷以及阿森斯失眠量表(AIS)的自我评估调查两种方式,抽取分析临床症状,整理患者对呼吸困难的自我表述。结果648例患者中有602例能确定病因,占92.90%,有46例非质性疾病患者,占比8.10%。非质性呼吸困难患者多以“气堵胸口”“气提不上来”“胸口不舒服”“胸口有压迫”“呼吸吃力”等词汇自我表述。分析显示,这些基本有压力大、焦虑或抑郁症状、失眠等现象,给予他们抗焦虑、镇静安眠治疗后,症状很快减轻。结论要正确认识和诊断非质性呼吸困难,减少和避免误诊,给予合理治疗措施,使患者尽早摆脱病症。

  • 标签: 非器质性呼吸困难 临床表现 分析
  • 简介:摘要一次性使用无菌阴道扩张为直接接触人体的Ⅱ类医疗器械。现根据2015年、2016年国家医疗器械的抽验,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分析本产品的不符合原因及监管的重点。

  • 标签: 医疗器械 扩张器 监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引导下腋神经及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104例肩周炎患者,年龄45~7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局部痛点阻滞结合口服药物治疗,给予Ⅱ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下神经阻滞治疗。两组均2次/周,4次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相同且必要的功能锻炼,1周后及1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Ⅱ组患者疗效优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引导下腋神经及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疗效明显,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技术。

  • 标签: 超声 神经刺激器 神经阻滞 肩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