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例宫腔镜取宫内节育器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1

168例宫腔镜取宫内节育器临床分析

张玲玲顾小燕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苏扬州225002)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取宫内节育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宫腔镜直取下环,必要时以辅以B超和(或)腹腔镜监测。结果:168例167例成功,无一出现子宫穿孔、子宫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宫腔镜取环具有微创、可视、成功率高、疗效好等特点。

【关键词】宫腔镜;宫内节育器

【中图分类号】R16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268-02

近年来随着宫腔镜技术的广泛开展,我院常进行相应处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5月因我院门诊B超示宫内环嵌顿或门诊取环失败而行宫腔镜取环共168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8岁,平均46.65岁;48例已绝经,绝经时间最短者1年,最长者为30年,平均5年;带IUD时间最短2年,最长32年,平均16年;所有研究对象中月经干净后3~7天置UID,人工流产后直接置入IUD者0例。

1.2方法

1.2.1手术时间无生殖器的急性炎症,月经干净3~7天,无手术禁忌,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1.2.2手术方式宫腔镜的器械采用德国STOR公司的电视摄像系统及其手术配件。控制水压80mmHg,5%葡萄糖液作为膨宫液。腰硬联合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铺无菌巾单,用宫颈麻醉,探针按子宫的位置探明子宫的深度及方向,扩宫颈至7~7.5号,置入宫腔镜,宫腔镜直视下观察宫腔形态,有无合并宫腔内的病变,如宫腔黏膜下息肉、宫腔粘连或子宫黏膜下肌瘤等,IUD有无嵌顿、异位、扭曲、下移、变形等。若宫腔镜下未见明显IUD,就以刮匙轻轻搔刮宫腔内膜,使IUD渐渐显露。

2.结果

在168例中,宫腔镜下成功的取出167例,成功率99.4%,宫腔镜直视下能看到部分IUD者均予持物钳一次性取出,宫腔镜成功取出的167例IUD位置正常36例,其中,3例合并宫腔内息肉,1例合并宫腔粘连;IUD部分镶嵌38例,其中1例合并子宫黏膜下肌瘤;合并子宫肌瘤者,因肌瘤是放置IUD后慢慢出现的,因此门诊常规取IUD时肌瘤影响了IUD的取出,因是子宫粘膜下肌瘤,在宫腔镜直视下一同予以电切除。本组发现的子宫粘膜下息肉3例亦给予电切。而IUD残留48例中,45例皆为金属环的部分断裂,2例为IUD金属环的塑料托残留,1例在宫腔镜检查时发现“O”形环嵌顿、断裂,取出后坚查其基本完整,反复探查宫腔未见环丝,术后X线检查见有环丝长约5mm残留,B超示位于子宫肌层,嘱定期检查,有情况随诊。本研究中手术均顺利,无一例出现子宫穿孔,子宫大出血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术后7天门诊随访患者无不适。

3.讨论

我国宫腔镜检查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30多年的临床应用,适应症逐渐增多,如子宫纵膈的切除及子宫内膜切除、宫腔粘连的分离、内膜息肉及粘膜下肌瘤的切除,宫腔异物的取出等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生异位嵌顿的节育环大多数金属单环,其较易变形,所以放置时较易穿出子宫,所以人工流产后的妇女一般尽量不选择金属单环,而选择其他更类型的节育环。

IUD取环失败的原因:导致IUD取环失败的原因很多。文献曾报道绝经一年以上IUD嵌顿异位的发生可达75.45%。IUD嵌顿后导致取环不易触及到环,即使已经钩住,取环时的阻力大,盲目强行取环易造成子宫损伤、IUD残留,断裂而更不容易取出。绝经后妇女因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宫颈萎缩,子宫变小,从而使宫腔容受性降低,易造成IUD异位活嵌顿。对于此类妇女采用口服雌激素片0.625mg/d,口服1周,术前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200ug,提高了宫颈的容受性。本研究中合并粘膜下肌瘤、宫腔粘连共5例,取环时妨碍了对IUD的触及,导致IUD钩取困难。人工流产术后直接置IUD者25例,因人工流产后子宫较软,宫腔的内膜受损,IUD易与宫腔内膜发生摩擦,甚至嵌入肌层;哺乳期置UID者10例,哺乳期置IUD则因子宫过小,子宫较软,同样也易嵌顿于肌层而造成日后取出困难。

宫腔镜取IUD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宫腔镜操作直观方便,能清楚准确显示宫腔与IUD关系,明确IUD在子宫的地位,避免盲目操作和再次宫腔取器机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宫腔镜下取准确率高,实用性强,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