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塞通对急性脑梗血栓形成影响。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是由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内收治的,所有患者均先给予一定的基础护理以保障其基本生命健康安全,然后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临床研究小组,每组患者30例,对观察组的患者在给予相应的常规内科治疗后再加以注射血塞通,对对照组的患者则只给予相应的常规内科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根据第四届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急性脑梗死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得出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痊愈的有4例、治疗显效的有16例、治疗有效的有9例、治疗无效的有1例,分别约占总数的13.3%、53.3%、30%、3%,总治疗有效率约为96.7%;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痊愈的有2例、治疗显效的有8例、治疗有效的有12例、治疗无效的有8例,分别约占总数的6.7%、26.7%、40%、26.7%,总治疗有效率约为73.3%;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急症程度,抑制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非常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血塞通 急性脑梗死 血栓形成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烧伤后瘢痕形成影响。方法将75例烧伤患者分成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所有患者都按常规进行护理,同时对研究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瘢痕的形成率。结果研究组瘢痕形成率为5.26%,对照组为24.32%,两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减少烧伤患者瘢痕的形成,值得在临床的开展。

  • 标签: 护理干预 烧伤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形成影响。方法将72例符合条件的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压疮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压疮总发生率2.8%(1/36),对照组总发生率22.2%(8/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0.04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长期卧床患者护理中,不但可显著减少压疮发生,而且可改善其精神状态,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压疮 长期卧床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小肠动力障碍及小肠移行性复合运动(migratingmotorcomplex,MMC)减弱对胆固醇结石形成影响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小肠动力障碍及MMC减弱间接地使胆汁中DCA(deoxycholicacid)浓度增高。胆汁中DCA浓度增高,胆汁酸减少,胆囊运动减弱,从而促进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 标签: 小肠移行性复合运动 胆固醇结石 脱氧胆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不产生抗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首次接种乙肝疫苗,但没有形成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患者,再次进行疫苗接种,并在第7个月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对仍然没有形成乙肝表面抗体患者,检测其乙肝5项、乙肝病毒核酸(HBV-DNA)。以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3O例患者2次接种乙肝疫苗,其中16例抗-HBs阳性、4例抗-HBs(±)、6例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4例乙肝病毒E抗体(HBeAb)阳性,并且阳性结果与HBV-DNA阳性、ALT升高一致。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不形成乙肝表面抗体可能与免疫应答迟缓、HBV的隐匿性感染、免疫耐受有关。

  • 标签: 乙肝疫苗 接种 抗体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过TACEA方式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对肿瘤血管形成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介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肿瘤血管情况及肿瘤控制情况。结果(1)治疗后患者肿瘤血管为27.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2,P=0.000);(2)治疗后CR、PR、SD分别为21%、26%、17%,肿瘤控制率为74%。结论TACE介入治疗有利于减少肿瘤血管,控制肿瘤生长,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适用于非手术及中晚期肝癌患者,但单独采用TACE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需深化研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TACE 肿瘤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护理手段对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影响。方法将我院接收的139例献血者依据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其中69例行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其余70例加强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血肿形成率与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均更理想(P<0.05)。结论给予体检者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负性心理与降低皮下血肿发生率,该法深受临床欢迎。

  • 标签: 护理干预 献血者 皮下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出血和血肿形成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门诊进行体检1370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更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体检者采血后血肿出现率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体检者的血肿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好于对照组,对比发现明显经差异(P<0.05),临床具有可比性。结论让体检者采血过程中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采血后血肿出现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应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 标签: 体检 采血 综合护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妇科肿瘤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护理干预前后各两年时间内住院病人行妇科肿瘤手术后DVT发生例数及率进行统计,采用X2检验。结果护理干预后DVT的发生率较护理干预前DVT的发生率低(X2=1.049,p﹤0.05)。结论及时、系统、正确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肿瘤手术后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形成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妇科肿瘤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入院的骨科下肢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补液、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等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及股、腘静脉血流速度。结果观察患者术后,2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1例于术后2天出现患侧下肢肿胀,立即进行彩超检查发现股深、浅静脉均出现栓子,经进行抗凝治疗后血栓消散,症状好转。5例出现下肢肿胀。对照组5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出现下肢肿胀,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2组股、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出院前)观察组股、腘静脉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稳定其情绪,增强对手术的治疗信心,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和护理方法,提高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方法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做好病人的健康宣教和护理。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观察能力,及时有效地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结论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指导和孕期管理,做好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并发症的发病率。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剖宫产术 护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骨科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并将之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干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干预组6.7%,参照组26.7%,P<0.05;患者满意度干预组93.3%,参照组80.0%,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后患者积极开展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提升护理满意度,可推荐应用。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应激事件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影响机制及其药物防治。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法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并随机分成2组,辛伐他汀干预组(E组),高脂应激组(G组),设立高脂非应激对照组(D组),应激非高脂对照(H组)。用混合应激法对E、G、H组家兔致应激并监测血清ET-1、hsCRP、IL-6水平。13周后处死动物取主动脉染色分析斑块面积比。结果应激后,应激各组(E、G、H组)ET-1、hsCRP及IL-6水平较应激前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非应激对照组(D组),P<0.05。高脂应激组斑块面积百分比高于高脂非应激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干预组斑块面积百分比低于高脂应激组(P<0.05);而与高脂非应激对照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神心理应激可致血清ET-1、hsCRP、IL-6水平升高,并直接或间接导致内皮细胞损害和功能障碍,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加速加剧;辛伐他汀可能作用于内皮细胞,发挥保护性作用,从而使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延缓或者使其程度减轻。

  • 标签: 应激 激素 动脉粥样硬化ET-1 hsCRP IL-6 辛伐他汀
  • 简介:摘要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婴儿期和儿童期的社会人际发展对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掌握良好的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与生活中的重要之人建立人际关系可以算是生命中最重大的成就。本文主要论述儿童在婴儿期和儿童期的社会人际交往对未来人格形成的基础影响。虽然当前研究学者并没有在这一观点上达成一致,但有研究表明婴儿期和儿童期的社会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成人期的人格特质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 标签: 婴儿期 儿童期 发展 人格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泵运动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方法将12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踝泵运动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踝泵运动措施简便易行,可降低肺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踝泵运动 肺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术后患者利用优质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探究护理干预对疾病形成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到2015年11月之间患有骨科疾病接受手术的104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并依据奇偶法将其分为数量均等两个小组,分为是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给与实验组52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给与对照组52例患者则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式,然后对比不同小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来讲实验组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更佳。结论对骨科术后患者结合优质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最大化提升患者治疗疗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确保病人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方面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98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98例患者中,39例(39.79%)纤维原蛋白升高,31例(31.63%)D-二聚体升高,25例(25.5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缩短,21例(21.43%)血小板高于了正常上限,8例(8.16%)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6例(6.12%)凝血酶时间延长。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中存在的高凝状态将会促进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加重患者痛苦,应对其进行早期预防。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深静脉血栓 高凝状态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护理对普外科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方法回顾本院2008年1月~2012年4月资料完整的996例普外手术病例,发生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其中2011年3月以前病例未采取血栓预防措施,2011年3月以后对于高危病例,采用以穿弹力袜和使用腿部间歇梯度充气加压(双下肢压力波治疗)为主的血栓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未采取预防性措施组病例575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3例;采取预防性措施组病例42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5例,采取预防性措施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采取预防性措施组(P<0.01)。结论对于普外科手术后后行以穿弹力袜和使用腿部间歇梯度充气加压(双下肢压力波治疗)为主的血栓预防护理是必要的。

  • 标签: 下肢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血栓(DVT)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妇科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DVT)的临床特点。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有年老体弱、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术前脱水、术中输血、手术时间长、手术范围大、恶性肿瘤、长期卧床等。结论对有DVT高发因素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应加强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

  • 标签: 宫颈癌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降血压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6例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48),以及联合降血压治疗的观察组(n=48),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控制状况及神经功能。结果(1)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为(137.7±10.8)mmHg,舒张压为(86.6±7.5)mmHg,显著低于为(143.2±10.1)mmHg与(88.6±7.2)mm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评分、GO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评分和GOS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降血压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血栓 形成急性期 降血压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