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学龄儿童眼屈状态的特点,为实施学龄儿童眼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体检的4056名0~5岁儿童为检测对象,应用美国WelchAllyn公司生产的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进行屈状态调查。结果男女屈异常总检测率分别为6.71%和6.44%,男女之间总异常率和各类屈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屈不正类型中、各年龄组中散光所占比例均较高、其次是远视、远视+散光、各年龄近视发生率均较低,筛查异常转诊的267人中,确诊为屈不正266例,诊断符合率为99.63%。结论定期检查学龄儿童的视力和屈状态,掌握学龄儿童眼屈状态的特点,对治疗儿童屈不正,防治视功能障碍,降低弱视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指导实施儿童眼保健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suresight验光仪 屈光 视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宁区学龄儿童视力异常状况及屈类型,为视力异常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长宁区18所幼儿园4~6岁儿童1941例进行视力筛查,视力低常儿童由专科医院进行屈检查。结果视力异常儿童屈类型主要为远视性屈不正,弱视检出率为2.09%,其中远视性屈不正性弱视占首位。结论应重视对学龄儿童的眼保健工作,及时矫治屈异常,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视力异常的发生。

  • 标签: 视力 屈光类型 学龄前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8.6±8.5)h,下床活动时间为(30.6±4.1)h,平均住院时间为(5.8±1.5)d,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子宫肌瘤 围手术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昆山地区3~6岁儿童屈异常及影响因素,为早期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昆山市托幼机构1597名儿童进行屈检查,并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屈异常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1)检出屈异常儿童700人,屈异常检出率为43.8%,男童屈异常367人,检出率43.3%,女童屈异常333人,检出率44.4%,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P=0.667>0.05)。居住在城区儿童屈异常673人,检出率44.2%,居住在乡镇儿童屈异常27人,检出率36.5%,不同居住地间屈异常检出率,经卡方检验(χ2=1.701,P=0.19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间屈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0,P<0.05)。(2)在检出的700名屈异常儿童中,其中远视561人,散光326人,远视+散光187人,远视是学龄儿童屈异常的主要类型。

  • 标签: 屈光异常 学龄前儿童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为快速筛查学龄儿童的屈状态及屈变化,尽早发现学龄儿童屈异常,更好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弱视。方法用Suresight筛选仪在半暗室里眼睛处于自然状态下行屈检查,对屈异常者行有反瞳验光以明确诊断。结果21328位1-5岁儿童中屈异常率为19.6%,对其中454名屈异常的3-5岁儿童进一步行散瞳检影验光,其中32.5%确诊为弱视。结论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适用于学龄儿童的屈筛查。对筛查异常者需进一步行散瞳检影验光检查,以明确诊断,尽早治疗。

  • 标签: Suresight筛选仪 屈光筛查 学龄前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3~6周岁屈不正性弱视学龄儿童的发病特点,并分析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在成都普瑞眼科医院就诊的768例3~6周岁屈光度不正性弱视学龄儿童的相关检查资料,分析屈不正性弱视儿童的发病特点,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年龄组屈光度不正性弱视患儿的屈状态分布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63,P<0.001)。散光性弱视和近视性弱视均集中在4~6岁年龄段儿童,而远视性弱视则集中在3~4岁低年龄段患儿;随年龄的增长,近视性弱视患儿的比例逐渐增加,远视性弱视患儿的比例逐渐降低,散光性弱视患儿的比例则相对保持稳定。屈不正性弱视患儿的弱视程度以轻、中度弱视最为多见,分别占36.5%(280/768)和46.8%(367/768),重度弱视最少占15.8%(121/768)。轻度弱视患儿中,5~6岁年龄组占比最多48.1%;中度弱视患儿中,4~5岁患儿最多(57.4%)、其次为3~4岁患儿(46.5%);重度弱视患儿中,各年组患儿构成比例比较稳定。结论弱视是学龄儿童时期一种视觉发育性常见眼科疾病,应当重视学龄儿童弱视的早期视力筛查,力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学龄儿童弱视的发生率。

  • 标签: 屈光度不正 弱视 学龄前儿童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胫切口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技术对患有胫腓骨远端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92例患有胫腓骨远端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胫切口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胫腓骨远端骨折疾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胫腓骨骨折住院治疗时间和手术后胫腓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胫切口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技术对患有胫腓骨远端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胫前减张切口 锁定加压钢板 胫腓骨远端骨折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切口协同锁定加压钢板运用于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到我院诊治的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132例,分为两组,66例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66例试验组采用胫切口协同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AOFAS评分等。结果对比发现,试验组经治疗后临床情况、AOFAS评分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切口协同锁定加压钢板运用于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中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运用。

  • 标签: 胫前减张切口联合锁定加压钢板 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强院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救护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行院急救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服务,观察组给予加强院急救护理管理服务,再比较两组救护效果。结果观察组呼叫出车反应时间、途中时间分别为(140.6±12.5)s、(172.4±9.6)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急救成功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院急救护理管理可显著提高院救护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管理 院前救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患者在住院携带传染病情况,探讨传染病四项筛查对医患双方的意义。方法对5080例入院创伤手术、产前、透析等需进行侵入性操作或内科治疗需输血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TP)检测,TP阳性者送当地疾病控制中心进一步核查确证。结果5080例检测中HBsAg阳性297例,占5.85%;抗-HCV阳性77例,占1.52%;TP阳性12例,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入路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取的腹股沟疝气病人共5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给予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观察组给予入路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舒适度、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是(64.3±5.9)min、(1.1±0.2)d、(4.5±0.7)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2.4±10.8)min、(3.5±0.4)d、(9.3±1.2)d(t=16.382,P<0.01;t=28.397,P<0.01;t=18.283,P<0.01)。观察组轻度不适例数为20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例(X2=5.853,P<0.05);观察组重度不适例数为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例(X2=7.791,P<0.01)。术后,观察组并发症例数为3例,与对照组5例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6,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3例,两组术后复发病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09,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入路腹膜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具有手术持续时间短、恢复时间短、术后复发率低、术后舒适度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股沟疝气 前入路腹膜 无张力疝修补术 疝囊高位结扎术
  • 简介:摘要院急救护理工作所承担的职责是配合医生对病人的伤情进行迅速准确的评估、做出初步的诊断、处理致命的伤情或症状,并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快速而有效的治疗。良好的准备是急救单元快速出动先决条件,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护士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术是确保成功的基础。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急救的沟通技巧与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我院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调查,了解院急救的沟通技巧问题。结果患者在医患沟通认知方面得分高于医生,而在医患沟通技巧方面得分低于医生。在医护人员方面,最主要因素是工作繁忙(80.0%%),其次是缺乏沟通技巧(65.0%)。在患者方面,最主要因素是不信任医护人员(78.0%),其次是期望值过高(60.0%)。结论院急救医患沟通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救人员和患者在医患沟通认知和技巧评价方面存在差异,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加强防范与管理。

  • 标签: 院前急救 医患纠纷 医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进行院急救的正确而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提高急腹症患者的急救效果以及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患者给予急腹症系统性院急救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处理,之后将所有患者均送回医院进行抢救与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急救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正确及时的系统性院急救措施后,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死亡率为6.0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院急救措施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39%、死亡率为21.21%;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接诊的医务人员自接诊至到达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急腹症患者进行系统性的院急救,可使患者得到较为及时正确的急救措施,从而提高急腹症患者的急救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腹症 院前急救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急救不同评价方法对院急救患者临床诊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院急救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主要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以及体征进行急救诊断,观察组则根据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意识、血糖和心电图这八项评估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病史、体征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进行急救诊断。比较两组院急救时明确诊断的例数、院急救死亡和成功的例数,转运死亡和成功的例数以及急诊科抢救死亡和成功的例数。结果观察组的明确诊断率为92.00%(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00%(13/25)(P<0.05);观察组的院急救成功率为84.00%(2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0%(11/25)(P<0.05);观察组的转运成功率为95.23%(20/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11/11)(P<0.05);观察组的急诊科抢救成功率为95.00%(20/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7/9)(P<0.05)。结论通过将八项指标病情评估联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明确诊断率、院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急诊科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评价方法 院前急救患者 临床诊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经急诊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针对常规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救治,针对治疗组采用院急救护理路径救治。结果常规组呼救后到在院接受救治时间为23.49±12.27min,到医院接受救治的时间41.67±14.71min;治疗组呼救后到在院接受救治时间为17.61±6.14min,到医院接受救治的时间30.71±12.56min;常规组总死亡伤残比例为74%,治疗组总死亡伤残比例为50%。所有数据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采用院急救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发生病情后至接受救治时的时间,降低死亡伤残率,提高救治效果。

  • 标签: 急救护理路径 脑卒中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费孕优生健康检查中加强健康教育对促进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陷中的效果。方法2017年1-9月,在我院接受免费孕优生健康检查的人群中,随机抽取400对夫妇,分为两组,每组200对,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孕检查和指导。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有针对性进行孕健康教育指导。结果观察组能够在孕前进行自我保健并积极治疗调理身体状况,自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新生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孕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夫妇对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陷的认知及行为自律,提高了孕妇的妊娠质量,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 标签: 健康教育 免费孕前优生检查 出生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急救中的效果。方法抽取150例脑卒中病人进行探讨,随机分组,参考组选择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选择院护理路径。结果经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明显,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脑卒中病人进行院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急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治疗时间,确保生命安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脑卒中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