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发热的护理,提出正确的护理方法,预防小儿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药物降温的方法和物理降温方法。结果通过正确的降温方法,患儿体温在半个小时后有所下降或恢复正常体温。结论运用正确的降温方法对高热患儿至关重要,可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小儿发热 护理 错误方法 正确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小儿退热栓在小儿感冒发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感冒发热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给予双黄连口服液)和观察组(60例,给予复发小儿退热栓),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58/60)高于对照组83.33%(50/60);患儿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4/60),低于对照组20.0%(1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感冒发热治疗中应用复发小儿退热栓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小儿退热栓 小儿 感冒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发热患儿及家长进行自我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教育。方法对216例小儿发热护理制定健康教育学习目标和方法,将健康教育贯穿于就诊、出院的整个过程。结果发挥护理人员的职能,达到科学治疗和成功护理发热的目的。结论健康教育活动促进了护理人员自觉学习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增强了患儿及其家属对发热的正确处理,降低了高热惊厥的发生。

  • 标签: 小儿发热 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儿发热伴惊厥的病因进行研究探讨,为小儿发热伴惊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125例小儿发热伴惊厥患者进行病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年龄、发作次数、患病程度以及家族史等情况进行了解,分析相互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通过对小儿发热伴惊厥的病因分析了解发现,高热引起的惊厥占小儿发热伴惊厥中的89.6%,10.4%的小儿发热伴惊厥由中枢感染引起,而小儿发热伴惊厥也与首次发病年龄、发作次数、患病程度以及家族史等有关系1。结论中枢感染是小儿发热伴惊厥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对高热惊厥患者则应尽早通过对首次发病年龄、发作次数、患病程度以及家族史等进行评估,同时也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复发或再发等问题。

  • 标签: 发热伴惊厥 发热惊厥 病因 治疗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门诊发热患儿处理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发热患儿65例来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儿均予以及时降温处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中共有65例患儿,现46例(70.8%)为呼吸系统感染,10例(15.4%)患儿肠道感染,传染性疾病8例(12.3%),非感染性疾病1例(1.5%)。治疗后病情均好转,3d内无发热,1周左右基本治愈。结论小儿门诊发热患儿积极降温处理,找准原因对症施治,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 标签: 小儿 门诊 发热 处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小儿发热抽搐的临床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科学治疗避免小儿再次抽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发热抽搐患者62例,通过合理的急救措施、退热治疗及护理,随访1年统计患者治愈率及复发率。结果62例小儿发热抽搐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结果表明有54例患者无再次复发,复发一次患者11例,有4例患者复发2次,临床治愈率为87.10%。结论通过有效的急救并结合止痉、降温、保持呼吸道畅通的综合治疗和护理方式能显著提高小儿发热抽搐的治疗效果,减少再次复发率。

  • 标签: 小儿发热抽搐 临床治疗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陈氏儿科验方清凉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2013年11月-2014年4月门诊外感发热患儿36例,均予清凉汤口服治疗,每日二次,3天为一疗程。结果临床痊愈13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88.9%。结论清凉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清凉汤 小儿外感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本院接收的小儿感冒发热患儿中,对其中的76例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入院治疗,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8例,应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对照组患儿,应用小儿退热栓治疗研究组患儿,评价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退热栓在小儿感冒发热的治疗中发挥着良好的效果,安全性高,临床上应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退热栓 小儿感冒发热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感冒发热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应用小儿退热栓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8%(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76%(38/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50),明显低于对照组26%(13/50)(P<0.05)。结论在感冒发热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小儿退热栓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助于患儿尽快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感冒发热 小儿退热栓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感冒发热患儿6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组,每组患儿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双黄连口服液,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口服双黄连口服液的基础上给予复方小儿退热栓,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温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3.3%,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引起的发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复方小儿退热栓 感冒 小儿患者 发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布洛芬的给药方式将50例患者分为2组,布洛芬口服组(n=25)和直肠给药(n=25)。观察布洛芬给药方式对其降温效果的影响。结果布洛芬口服和直肠给药两组种给药方式均能有效退热,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有效率为92~96%。口服组起效快(2h内起效为主),直肠给药起效较慢,随时间推移起效(2h后起效为主)。用药后4~8h,直肠给药组患者的平均体温低于口服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口服和灌肠给布洛芬均能有效治疗小儿发热,口服布洛芬起效快,简便,灌肠给药药效时间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 标签: 小儿发热 布洛芬 直肠给药 口服 起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小儿发热患儿随机分为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予以头孢西丁静滴加补液对症治疗,外加中药直肠滴入;对照组以头孢西丁静滴加补液对症治疗,当患儿体温超过38.5℃时视具体症状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滴剂。主要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8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配合中药直肠滴入对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 标签: 直肠滴入 小儿 外感发热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杵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1144例小儿外感发热的患者,患儿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2例。其中观察组在经过杵针治疗同时配合药物降温治疗干预,对照组患者在杵针治疗之后没有采用任何降温护理干预。结果在一个疗程的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572例患儿中,完全康复的有540例,占总人数的94.3%;对照组中完全康复的有467例,占总人数的81.6%。观察组患儿的康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小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过杵针的治疗方式,结合相关的护理干预对于患儿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医疗机构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杵针治疗 小儿外感发热 临床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外感发热采用直肠滴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74例外感发热患儿,抽签分为2组,各有患儿37例,对照组采用小儿双清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并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平均病程与退热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1.89%VS75.68%),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病程与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外感发热采用直肠滴入的治疗效果显著,退热时间较短。

  • 标签: 直肠滴入 小儿外感发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效果。方法将1000例小儿感冒发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退热治疗,3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为83.4%,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治疗小儿感冒发热效果优于安痛定治疗。

  • 标签: 中药穴位贴敷 小儿 感冒 发热 护理
  • 简介:摘要笔者根据中医理论,结合节气不同进行辨证论治,选方用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从病因病机角度对此进行探讨,选取典型病案进行分析,以实例佐证,以飨同道,有利于不同节气选方用药在儿科临床中推广应用,从而为小儿外感发热,特别是小儿高热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思路和范例。欠妥之处望加指正。

  • 标签: 节气 小儿外感发热 中医治法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与护理的效果,减少患儿的痛苦。方法对100例患儿采用中药自拟方保留灌肠进行治疗与护理。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满意。

  • 标签: 中药保留灌肠 小儿外感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上四逆散加味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2月—2013年11月对收治的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热的患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中医四逆散加味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中显效24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达95.56%;对照组患儿中显效19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82.22%。经统计分析发现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5,P<0.05)。研究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1.5±0.82)d较对照组(2.28±1.03)d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2,P<0.05)。结论四逆散加味治疗小儿发热的退热作用迅速而持久,可提高疗效及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 四逆散 治疗 小儿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