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陈氏儿科验方清凉汤治疗小儿感发的疗效,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2013年11月-2014年4月门诊外感发患儿36例,均予清凉汤口服治疗,每日二次,3天为一疗程。结果临床痊愈13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32例,总有效率为88.9%。结论清凉汤治疗小儿感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清凉汤 小儿外感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杵针治疗小儿感发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1144例小儿感发的患者,患儿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2例。其中观察组在经过杵针治疗同时配合药物降温治疗干预,对照组患者在杵针治疗之后没有采用任何降温护理干预。结果在一个疗程的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572例患儿中,完全康复的有540例,占总人数的94.3%;对照组中完全康复的有467例,占总人数的81.6%。观察组患儿的康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小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过杵针的治疗方式,结合相关的护理干预对于患儿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医疗机构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杵针治疗 小儿外感发热 临床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感发采用直肠滴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74例外感发患儿,抽签分为2组,各有患儿37例,对照组采用小儿双清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并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平均病程与退热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1.89%VS75.68%),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病程与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感发采用直肠滴入的治疗效果显著,退热时间较短。

  • 标签: 直肠滴入 小儿外感发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笔者根据中医理论,结合节气不同进行辨证论治,选方用药治疗小儿感发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从病因病机角度对此进行探讨,选取典型病案进行分析,以实例佐证,以飨同道,有利于不同节气选方用药在儿科临床中推广应用,从而为小儿感发,特别是小儿高热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思路和范例。欠妥之处望加指正。

  • 标签: 节气 小儿外感发热 中医治法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感发的疗效与护理的效果,减少患儿的痛苦。方法对100例患儿采用中药自拟方保留灌肠进行治疗与护理。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感发疗效满意。

  • 标签: 中药保留灌肠 小儿外感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感发中药足浴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外感发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A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儿的体温下降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在对外感发患儿应用中药足浴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有效护理,能够有效使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并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外感发热 小儿 中药足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儿清解汤加减治疗小儿感发的疗效。方法124例(对照组)小儿感发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利巴韦林、清解汤治疗,另选取同期38例患儿均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平均服用退热药次数2.4次,体温恢复正常时间16.4小时,对照组为4.6次和24.6小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5%和84.2%,两组对比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儿清解汤用于小儿感发具有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的作用。

  • 标签: 小儿 外感发热 健儿清解汤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了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的80例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患儿进行分组,40例实验组患儿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儿童感冒灵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儿在经过治疗后,其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0%,远高于对照组的75.22%,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在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为有效的防治小儿感发的中医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以儿科、外感发为主题词,以中药、推拿、针灸、刮痧、洗浴、外治法等为关键词,查阅近10年来的中医治疗小儿感发的文献,并以2008年至今的中文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筛选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30篇,分别从汤药、经直肠给药、中药外洗法、针灸、刮痧、推拿等6方面对中医治疗和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汤药、经直肠给药、中药外洗法、针灸、刮痧、推拿等中医治疗和护理方法对小儿感发有很好的疗效,但在机理研究、数据可信度上尚有不足。结论中医治疗和护理小儿感发的方法值得推广,但需进一步加强机理研究。

  • 标签: 儿科 外感发热 中医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四逆散加味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2月—2013年11月对收治的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热的患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中医四逆散加味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中显效24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达95.56%;对照组患儿中显效19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82.22%。经统计分析发现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5,P<0.05)。研究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1.5±0.82)d较对照组(2.28±1.03)d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2,P<0.05)。结论四逆散加味治疗小儿发热的退热作用迅速而持久,可提高疗效及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 四逆散 治疗 小儿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发热的护理,提出正确的护理方法,预防小儿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药物降温的方法和物理降温方法。结果通过正确的降温方法,患儿体温在半个小时后有所下降或恢复正常体温。结论运用正确的降温方法对高热患儿至关重要,可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小儿发热 护理 错误方法 正确方法
  • 简介:摘要由于体质的原因,过敏性紫癜患者易受天气变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出现发热等外感症状,进而加重病情或使病情反复发作。根据“血汗同源”的理论,治疗时西药的解热镇痛药以及中药的发汗解表药往往会使病情复发或加重。因此,患有出血性疾病时应当选用辛凉解表轻清之剂治疗。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血汗同源 辛凉解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小儿退热栓在小儿感冒发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感冒发热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给予双黄连口服液)和观察组(60例,给予复发小儿退热栓),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58/60)高于对照组83.33%(50/60);患儿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4/60),低于对照组20.0%(1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感冒发热治疗中应用复发小儿退热栓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小儿退热栓 小儿 感冒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发热患儿及家长进行自我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教育。方法对216例小儿发热护理制定健康教育学习目标和方法,将健康教育贯穿于就诊、出院的整个过程。结果发挥护理人员的职能,达到科学治疗和成功护理发热的目的。结论健康教育活动促进了护理人员自觉学习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增强了患儿及其家属对发热的正确处理,降低了高热惊厥的发生。

  • 标签: 小儿发热 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儿发热伴惊厥的病因进行研究探讨,为小儿发热伴惊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125例小儿发热伴惊厥患者进行病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年龄、发作次数、患病程度以及家族史等情况进行了解,分析相互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通过对小儿发热伴惊厥的病因分析了解发现,高热引起的惊厥占小儿发热伴惊厥中的89.6%,10.4%的小儿发热伴惊厥由中枢感染引起,而小儿发热伴惊厥也与首次发病年龄、发作次数、患病程度以及家族史等有关系1。结论中枢感染是小儿发热伴惊厥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对高热惊厥患者则应尽早通过对首次发病年龄、发作次数、患病程度以及家族史等进行评估,同时也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复发或再发等问题。

  • 标签: 发热伴惊厥 发热惊厥 病因 治疗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门诊发热患儿处理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发热患儿65例来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儿均予以及时降温处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中共有65例患儿,现46例(70.8%)为呼吸系统感染,10例(15.4%)患儿肠道感染,传染性疾病8例(12.3%),非感染性疾病1例(1.5%)。治疗后病情均好转,3d内无发热,1周左右基本治愈。结论小儿门诊发热患儿积极降温处理,找准原因对症施治,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 标签: 小儿 门诊 发热 处理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