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使用“苹果套”或“菱形带”固定在品管圈中的应用。方法调查临床上静脉留置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数据,利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解决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认为开展品管圈进行质量改进,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制定对策,加强多样化健康宣教,提高护理人员外静脉留置操作技能,掌握正确的静脉留置穿刺、固定方法,指导病人掌握简单的静脉留置输液治疗时相关注意事项,能够有效预静脉留置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苹果套”、“菱形带”的固定有利于提高感染科住院病人静脉留置72小时留置率,提高静脉留置临床治疗效果及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 标签: 固定装置 外周静脉留置针 品管圈 提高留置率
  • 简介:摘要报道上肢静脉留置保护套的研制。保护套选用废弃的袜筒,制作手背保护套和前臂保护套两款,使留置固定安全可靠,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上肢静脉留置保护套的应用,增加了留置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疗费用,改善了护患关系,有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

  • 标签: 上肢静脉留置针保护套 研制 护理应用 创新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滞留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对收治的88例小儿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就诊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依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4例。其中对对照组采用普通钢针穿刺方式,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静脉留置穿刺方式进行输液,然后对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实验组中,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0.91%,而对照组仅为65.91%,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中,患者出现静脉炎、肿胀、堵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为95.45%,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1.36%,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静脉留置穿刺方式进行输液,能够显著降低穿刺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提高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因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静脉滞留针 小儿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除静脉留置留置期间穿刺点渗血渗液,静脉炎,套管脱出等并发症的最佳留置方法。方法选择240例住院治疗并使用静脉留置的患者,根据穿刺先后顺序,按照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选用手背静脉网进行穿刺,输注的液体种类均无明显差异,且无刺激性。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后的方法进行固定,进行效果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在平均留置天数、渗血渗液、发生静脉炎、套管脱出、患者有恐惧心理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进后的方法可避免静脉留置的脱出,减少渗血渗液,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能明显延长留置天数,提高正常拔管率。

  • 标签: 留置针 固定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活动部位留置静脉留置时穿刺面使用辅助固定物(厚度为0.5~1cm,宽度1~2cm,长度适宜的纱块)与相反面使用辅助固定物的效果,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8年10月—年12月入住我院的关节活动部位留置静脉留置患儿267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38例,对照组129例。对照组采用相反面使用辅助固定物,实验组采用穿刺面使用辅助固定物,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穿刺面使用辅助固定物,效果明显优于相反面使用辅助固定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留置针 穿刺面 相反面 辅助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手推送管在静脉留置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12月我科接受静脉留置输液患者135例,按患者置留置日期,单号纳入对照组,共63例;双号纳入观察组,共72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穿刺,观察组实施单手送管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69/72)高于对照组的86%(54/63),差异显著(P<0.05)。结论单手送管置留置可提高留置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单手送管 静脉留置针 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小儿静脉留置输液过程中应用整体护理的实际效果,并分析该护理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4000例患儿,均需要进行静脉留置输液,随机分成两组。2000例患儿在静脉留置输液中应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2000例患儿在静脉留置输液中应用整体护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95.00%)、护理满意度(98.00%)均高于对照组(87.00%、8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留置输液过程中应用整体护理,可显著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 静脉留置针输液 整体护理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排气顺序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需要静脉留置穿刺的2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先排气后穿刺,观察组先穿刺后排气,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5.38%低于对照组的11.53%,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静脉留置先穿刺后排气,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排气顺序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危重患者经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茂名市电白区水东医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危重病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实验组(n=100),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而实验组采用经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危重患者经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影响较小,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危重患者 经外周静脉置入 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经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在临床护理中对肿瘤患者所具有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5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常规化疗的肿瘤患者24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20例,在实际化疗中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静脉留置穿刺及临床护理,予以研究组患者彩超下经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及相应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穿刺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穿刺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及化疗过程中各类不良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采用彩超下经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辅助患者进行化疗,可有效提升化疗中针头留置时间及患者满意度,降低穿刺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值得在癌症临床治疗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肿瘤护理 PICC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泵入重酒石酸肾上腺素渗漏引起静脉炎的护理措施。方法2017年10月骨科收治1例静脉泵入去甲肾上腺素渗漏引起左肘关节内侧皮肤损伤,前期采用拮抗剂酚妥拉湿敷、中后期进行外科清创、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治疗护理。结果经联合使用拮抗剂酚妥拉明湿敷、外科清创、美宝湿润烧伤膏等治疗22天后,患者损伤处皮肤完全愈合。结论用酚妥拉明10mg+生理盐水20ml湿敷Tid、藻酸盐覆盖创面,美宝烧伤膏外涂联合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的促进创面早期愈合,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外周静脉,去甲肾上腺素,皮肤损伤,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要点。方法41例患儿采用动脉由输液泵(反装)引出血或用20ml注射器抽血,同时用微量推注泵经静脉输血。结果换血后血清胆红素明显降低,再配合蓝光治疗,治愈出院。结论静脉同步换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同步换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手送管在儿科留置穿刺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儿科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其中的210例进行留置穿刺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置管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5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双手送管,实验组患者采用单手送管,记录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患儿的第一次留置穿刺成功率、留置留置时间等数据,探究单手送管与双手送管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第一次留置穿刺成功率为95.24%,对照组第一次留置穿刺成功率为88.57%,对照组第一次留置穿刺成功率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留置留置时间低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留置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时,单手送管可以有效的提高首次送管的成功率,并延长留置管的留置时间,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留置针 穿刺满意度 单手送管 双手送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压留置在传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88例传染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留置,研究组患者均行正压留置,指派巡视护士进行观察,记录输液整体状态,发生回血、静脉炎、堵管、红肿、护士针刺伤及职业暴露情况,针对使用现状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输液流畅、穿刺部位红肿、血管损伤、留置时间、所需费用等输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发生回血、静脉炎、堵管、红肿、护士针刺伤及职业暴露情况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传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正压留置具备较高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在感染性传染病患者的使用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在保证血管通路得到有效维持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护理人员安全,建议在临床使用。

  • 标签: 正压留置针 传染性疾病 应用进展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接受CT增强扫描时采用Y型留置留置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收的54例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接受Y型留置留置联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普通留置。对比穿刺基本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且血液回流污染率、针刺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接受CT增强扫描时采用Y型留置留置效果较为理想,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大了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CT增强扫描 Y型留置针 普通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机引导下重症患者留置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传染病ICU43例重症患者留置静脉导管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置管方法分为实验组应用彩超机引导定位(25例)和对照组应用传统盲插定位(18例)。比较两组留置静脉导管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彩超机引导定位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3%,调整后插管成功率为96%(24/25),未出现任何并发症;而传统盲插定位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31%,调整后插管成功率为55%(10/18),且出现了血管损伤、血栓等并发症。结论使用彩超机引导的穿刺,准确性更高,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彩超机引导 ICU 留置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机引导下重症患者留置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传染病ICU43例重症患者留置静脉导管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置管方法分为实验组应用彩超机引导定位(25例)和对照组应用传统盲插定位(18例)。比较两组留置静脉导管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彩超机引导定位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3%,调整后插管成功率为96%(24/25),未出现任何并发症;而传统盲插定位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31%,调整后插管成功率为55%(10/18),且出现了血管损伤、血栓等并发症。结论使用彩超机引导的穿刺,准确性更高,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彩超机引导 ICU 留置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透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端口破裂的相关因素,完善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通过对本科室16例长期深静脉置管端口出现裂痕案例回顾性分析,寻找导致长期导管端口破裂的原因,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对于不同的原因,经过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显著提高深静脉导管的使用率,肝素帽的规范使用是影响本科室长期深静脉置管管口破裂的主要因素。结论规范肝素帽的使用、完善科室双腔置管管路护理流程、严格把控导管及血管路质量、加强患者自身导管维护的健康宣教等,可有效防止深静脉留置导管端口出现裂痕。

  • 标签: 血透 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 端口破裂 肝素帽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路径护理对留置针刺激性药物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50例使用留置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把患者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刺激性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12.00%)显著低于对照组(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P=0.046)。结论临床路径护理对留置针刺激性药物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刺激性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路径护理 留置针 刺激性药物 静脉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频彩超对银屑病性关节炎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5月经过MR检查的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共52例(近端指间和掌指关节分别为208个、166个),然后用彩超给予检查做对比,分析关节软组织和关节腔、滑膜增厚、血流供应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跖趾/趾间和掌指/指间为21例、31例,彩超检查发现银屑病性关节炎关节积液有374个,滑膜增厚310个。结论高频彩超对银屑病性关节炎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显著,可以诊断早期病变,更清楚的观察关节腔内和增生的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高频彩超 银屑病性关节炎 外周关节 早期病变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