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机引导下重症患者留置动静脉导管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彩超机引导下重症患者留置动静脉导管的效果分析

孙福宁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ICU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目的:探讨彩超机引导下重症患者留置动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传染病ICU43例重症患者留置动静脉导管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置管方法分为实验组应用彩超机引导定位(25例)和对照组应用传统盲插定位(18例)。比较两组留置动静脉导管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彩超机引导定位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3%,调整后插管成功率为96%(24/25),未出现任何并发症;而传统盲插定位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31%,调整后插管成功率为55%(10/18),且出现了血管损伤、血栓等并发症。结论:使用彩超机引导的穿刺,准确性更高,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彩超机引导;ICU;留置导管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5-0115-02

抢救和治疗重症患者如ICU传染病患者时,需要对血压的变化进行实时的监控,并对化验需要的采血工作提供方便、高效的通道,这就需要留置动静脉导管进而采取有创监控的办法。因此,留置动静脉导管在ICU病房被广泛应用[1]。该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我院传染病ICU43例重症患者留置动静脉导管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比彩超机引导定位穿刺与传统盲插定位穿刺这两种方法的插管成功率及患者感染并发症的情况,旨在提高患者的抢救率和治疗效果。目前本研究取得了一点成果,现将具体研究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6月—2018年2月期间,对我院传染病ICU重症患者施行的43例留置动静脉导管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采用彩色超声机实时引导插管的定位为实验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46±10.36岁,体重为43~72kg;18例采用传统盲插定位进行穿刺为对照组,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51±11.25岁,体重为40~70kg。这些患者中,结核病重症患者30例;艾滋病重症患者5例;肝病重症患者8例;4例其它传染病重症患者。两组均无静脉穿刺禁忌症,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中的穿刺置管均由经过正规培训且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来实施,实验组在彩超机引导下置入静脉导管;对照组采取传统盲插法置入静脉导管,见表1。

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x-±s)

1.2方法

对于彩超机引导组:准备彩超仪器(本研究采用日本二郎神彩超机),并调试好。穿刺之前,通过彩超机探测患者血管的位置,血管的宽度及深度、血管走形及血流情况。需明确血管的管腔是否存在狭窄的情况、血管壁的结构,以及静脉通道的阻塞情况。最后,根据彩超机的探测结果选择出最佳的置管部位并在彩超机探头的引导下进行穿刺。对于对照组,采取体表标志法进行定位并置管,患者的体位及消毒的方法均和实验组相同。在置管过程中,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首次置管成功率、调整后插管成功率,并记录置管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

1.3统计学处理

该研究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两组间首次穿刺成功率、调整后穿刺成功率及出现的并发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达到统计显著差异。而两组间穿刺时间的比较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达到统计显著差异。

2.结果

2.1穿刺成功率

彩超机引导定位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2%,而传统盲插定位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33%,实验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达到统计差异显著(P<0.001);彩超机引导定位组调整后插管成功率为96.0%(24/25);而传统盲插定位组调整后插管成功率为55.6%(10/18),实验组调整后的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达到统计差异显著(P<0.01),见表2。

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比较(例)

2.3穿刺时间对比

彩超机引导定位组的平均穿刺时间为5±1.23分钟;而盲插定位组的平均穿刺时间为10±2.56分钟。实验组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

3.讨论

3.1彩超机引导下重症患者留置动静脉导管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留置动静脉导管是ICU常用的一种侵入性操作,因为抢救和治疗重症患者如ICU传染病患者时,需要有效、安全、准确的监测有创血压、建立静脉通路,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治疗效果[2]。然而,之前临床常采用传统盲插法进行穿刺,仅仅根据患者体表的解剖标志定位,进而估测血管的位置、血管走形等情况,穿刺成功率极低[3]。由表2可看出,彩超机引导定位组的总插管成功率为96%,而传统盲插定位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56%。在彩超机的引导下,穿刺的成功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有研究表明,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严重瘫痪难以更换到理想体位,或血管条件差、血流动力不稳定的危重患者,医护人员难以把握穿刺的部位及深度,因此往往会导致穿刺失败而需要反复穿刺。对比之下,彩超机引导下对重症患者留置动静脉导管的穿刺可以使医护人员清楚的观察到动静脉走向、血管的宽度及深度、血管的血流情况,有无血管阻塞或解剖变异等情况的发生[4]。除此之外,传染病ICU重症患者,需要不断的采血验血,这就要求提高穿刺成功率,以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医护人员可根据彩超机数据,对特定患者选择特定的导管型号,置管的角度以及合适的动静脉血管。有效减少穿刺针由于患者皮肤组织里的潜行而造成的对周围血管组织的损害。

3.2彩超机引导下重症患者留置动静脉导管可减少并发症

传统盲插法不仅穿刺成功率低,还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如血管损伤、血栓形成及导管相关性感染[5]。而彩超机引导下对重症患者留置动静脉导管的穿刺,在彩超机的实时引导下,医护人员可清楚的看到穿刺针在血管内的走针情况,可帮助医护人员更为直观地看到穿刺情况,提高一次插管的成功率,避免多次反复穿刺造成的血管损伤、血栓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6]。由表3可看出,通过彩超机引导的穿刺,没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而传统盲插法穿刺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61%。并发症的出现,极大了危害了重症患者的生命健康,而且也增大了治疗难度,患者也需承受更大的费用负担。

3.3彩超机引导下重症患者留置动静脉导管可提高工作效率

由该研究我们可看出,彩超机引导定位组的平均穿刺时间在5分钟左右;而盲插定位组的平均穿刺时间则在10分钟左右。彩超机引导下对重症患者留置动静脉导管的穿刺所需要的穿刺时间显著小于传统的盲插法,这显著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的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护士的工作时间可以有效的更加全面的分配到其它的护理工作上。

由该研究结果可知,利用彩超机定位可显著提高留置动静脉导管的成功率及安全性。与传统的体表标记法相比,彩超机定位可更为直观的帮助医护人员清晰的看到血管内的走针情况,有效避免穿刺的主观性与过度依赖以往的临床经验[7]。彩超机引导下重症患者留置动静脉导管更具安全性,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减少因反复穿刺造成的血管损伤,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保证患者用药及时、有效、安全,准确检测有创血压,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或治疗的效果[8]。此外,该操作设备要求低,难度也相对较低,值得在ICU病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云霞,张文明.ICU重度水肿患者采用床旁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v.16(11):200-201.

[2]张国艳,王艳,周辉.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旬刊,2013,26(12).

[3]池锐彬,陈晓燕,刘力新,等.ICU重症患者长时间留置股动脉导管的安全性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4(4):208-209.

[4]胡令英,班存芳.彩超引导脐静脉导管定位留置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2013,33(1);87-88.

[5]罗振吉,磨勇华,苏小妮,等.中心静脉及动脉穿刺留置导管采血途径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13,41(6):877-879.

[6]柯纬祺,王玉婷,郭绪铿,等.动静脉留置针用于抢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7(21).

[7]赵林芳,曾旭芬,王雅萍,等.经大腿中段股静脉留置PICC在78例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09):1089-1092.

[8]肖鹏,徐玉祥,贺晓雯,等.动静脉内瘘与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贵州医药,2014,38(5):41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