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我院质子泵抑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住院使用质子泵抑制患者的病例683份,根据用药指导原则进行评价分析,对存在不合理的处方开展讨论。结果683份病例中有128份不合理处方,占18.74%;不合理原因主要有给药途径、无指征用药、疗程过长、药物用量不适、重复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其中给药途径不合理发生率最高,为37.50%,其次为无指征用药。结论我院质子泵抑制总体上使用尚可,但是在药物使用指征和用药途径中存在一些问题,临床医生还要加强对药物使用方式的了解,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加合理的使用质子泵抑制药物。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给药途径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住院病人质子泵抑制应用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应用质子泵抑制治疗住院病人420例,总结420例住院病人质子泵抑制使用不合理情况。结果420例使用质子泵抑制病历中,不合理用药病历45份,用药合理率为89.29%。45份不合理使用质子泵抑制病例具体表现为用药指征不适宜、药物选择不适宜、重复用药、疗程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以及溶媒使用不适宜。结论住院病人接受质子泵抑制治疗期间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临床应规范使用质子泵抑制,以提高用药合理率。

  • 标签: 住院病人 质子泵抑制剂 用药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注射质子泵抑制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方法分析2016年4月—2018年10月在我院采用质子泵抑制注射治疗的326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质子泵抑制使用不合理的情况。结果本次326例采用质子泵抑制注射治疗的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26例,占到7.98%,其中外科系统14例(9.03),内科系统12例(7.02%),不合理用药原因中有6例属于联合用药不合理(1.84%),8例属于药物使用过量(2.45%),3例属于用药疗程偏长(0.92%),9例属于用药指征不明确(2.76%)。结论我院住院患者采用质子泵抑制注射用药存在不合理情况,应针对不同科室用药情况制定严格规范的质子泵抑制用药标准,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住院患者 不合理用药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免疫抑制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免疫抑制,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参照组(75.00%),其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抑制可有效缓解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症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急性间质性肾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下围手术期质子泵抑制使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合理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12月间使用质子泵抑制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1-12月间在临床药师干预下使用质子泵抑制的3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评价预防使用质子泵抑制的合理性。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质子泵抑制使用疗程≥6天的使用率、不合理使用率分别为64.33%、9.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9.33%、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质子泵抑制预防应激性溃疡时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通过临床药师在围术期对质子泵抑制的干预后可显著降低无指证用药及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质子泵抑制的不合理使用。

  • 标签: 临床药师干预 质子泵抑制剂 应激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肝性脑病(HE)的发生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的主要并发症,本研究主要探讨质子泵抑制(PPI)治疗是否与TIPS术后HE的发生相关。方法分析本中心接受的TIPS197例肝硬化患者的数据。评估PPI药物和其他特征是否是TIPS术后HE发展的因素。结果TIPS术前使用PPI治疗的患者,TIPS术后HE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不使用PPI的患者(P<0.05)。TIPS术前、术后PPI治疗不影响无移植存活(TFS)。结论PPI治疗可能是TIPS后H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肝硬化患者TIPS术前,应仔细评估PPI治疗的适应症。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中药文化属于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中药制剂在制作过程中对技术要求非常高。基于此,本文从现代科技对药物制剂技术的影响出发,并分析中药制剂现代化技术在流化床包衣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微型包囊技术以及透皮技术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提高我国中药制剂的发展提供帮助。

  • 标签: 药物制剂 新技术 中药制剂 固体分散 微型包囊
  • 简介:摘要中医在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性诊断后,利用传统中医理论为患者开具中药处方,患者自身或专业操作人员根据中药处方,通过煎煮等方式制成的汤剂为中药汤剂。中药颗粒制剂属于国家批准的处方类药物,在溶解后患者可以直接服用。中药颗粒制剂是通过对中药饮片进行科学的提取和加工形成的药物,中药汤剂是患者直接通过熬制中药饮片制成。中药颗粒由于服用方便,同时能够保证中药材的应有效果,临床应用范围广泛,但传统汤剂能否完全被中药颗粒取代,中医学者尚存在争论。

  • 标签: 中药颗粒 传统汤剂 应用比较
  • 简介:摘要当前社会环境及医疗水平对药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药物制剂稳定性问题开始受到医药行业相关人员的重点关注。药物制剂稳定性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其稳定性难以保障或维持,进而影响药物质量,严重情况下还可能会导致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或者药物中毒情况,因而加强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在此着重对药物制剂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药物制剂稳定性提出几点措施。

  • 标签: 药物制剂 稳定性 影响因素 提升措施
  • 简介:摘要中医是我国特有的医疗手段,长期以来依靠经验传承,缺乏科学的研究记录,而中药制剂的质量问题是中医疗效与安全性的关键因素。然而实际上我国对于中药制作的各项标准形同虚设,对于中药质量的控制效果远低于预期效果。本文从目前我国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现状入手,探究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切实可行的对策。

  • 标签: 中药制剂 质量控制 现状分析 改进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8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无创呼吸机治疗,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41例,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97.6%)显著高于对照组(85.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给其提供综合护理干预,将能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COPD 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合并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接受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患儿60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3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简易水封瓶气道正压呼吸治疗,观察组行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结果在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SaO2为(99.59±9.96)%、PaO2为(98.73±9.87)mmHg、PaCO2为(32.51±3.19)mmHg,与对照组患儿的SaO2、PaO2、PaCO2等血气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接受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呼吸衰竭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制剂妇科洗对临床常见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及60例不同浓度“妇科洗”治疗育龄期女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显色法分别测定妇科洗药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按照CDC《2015年性传播疾病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效果。结果妇科洗药液对实验菌株呈现不同程度的敏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500mg/ml、1000mg/ml、31.25mg/ml,MBC分别为>500mg/ml、>1000mg/ml、31.25mg/ml;妇科洗原液治愈率80.0%,妇科洗原液11稀释组治愈率60.0%,对照组治愈率65.0%。结论中药制剂妇科洗对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抑菌和杀菌活性;中药外洗剂“妇科洗”治疗育龄期女性阴道炎的效果显著,且效果显著优于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

  • 标签: 妇科洗 抑菌试验 阴道炎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对我院78例OSAS患者,使用无创通气治疗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患者逐渐耐受,鼾声基本消失,偶有呼吸暂停等。结论熟练掌握BiPAP呼吸机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可提高治疗效果,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加强床边巡视,及时为患者解决困难和消除患者心理障碍,使患者安全、舒适。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46例。A组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HR、RR等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B组(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70%)显著低于B组(26.09%)(P<0.05)。结论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较佳,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血气指标,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COPD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住院的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87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44例在无创呼吸机治疗基础上,应用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ysC、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水平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ysC、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高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再插管率、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3.72%,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与纳洛酮联合治疗AECOPD效果值得肯定,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纳洛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康普瑞汀A4进行处方前研究,为设计优良的纳米制剂处方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测定康普瑞汀A4的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测定其在不同Ph缓冲液、水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以及分别考察康普瑞汀A4与大豆卵磷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在高温、高湿、强光条件下的辅料相容性。结果康普瑞汀A4在浓度为0.5~250μ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056μg?mL-1和0.0264μg?mL-1,精密度、稳定性良好(RSD<2%)。康普瑞汀A4几乎不溶于各种Ph缓冲液,可溶于甲醇、乙醇和丙酮等有机溶剂。PlGA与康普瑞汀A4的相容性良好;大豆卵磷脂S100在强光条件下会使康普瑞汀A4的含量有所下降(下降幅度<10%)。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可靠,可应用于康普瑞汀A4的含量检测。处方前研究表明,康普瑞汀A4的溶解度不受Ph值的影响,可溶于有机溶剂,原料药与所选辅料配伍稳定性较好,但应注意避光保存。

  • 标签: 康普瑞汀A4 处方前研究 HPlC 溶解度 辅料相容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制剂临床使用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与应对策略。方法选取三甲医院70例行中药制剂治疗且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对比所有患者的给药途径及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结果在给药途径中,静脉注射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肌注给药;在不良反应表现中,过敏性反应占据比例最高,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与血液系统反应。结论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包含了多种,在临床使用中需要从给药途径、药物配伍以及药物剂量等多方面入手,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80名慢性阻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无创组。对常规组的患者先进行常规治疗,之后再进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对无创组的患者先给予常规治疗,再联合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pH值和其他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PaCO2和PaO2的值有所改善。无创组的改善效果要显著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阻肺疾病 呼吸衰竭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于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应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从我院挑选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60例,以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将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应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63.67%,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均得到了改善,其中观察组患儿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应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儿的各项血气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 小儿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