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4月~2013年6月入我院行CT检查的13例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为主要重组方法。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经64螺旋CT和手术证实为肠扭转。64螺旋CT表现上述患者均有梗阻近端肠管扩张现象,液气平面清晰可见,其中有7例为顺时针扭转,6例为逆时针扭转,扭转度数介于180°~420°之间。包括10例回肠扭转、2例空肠扭转和1例乙状结肠扭转。结论64螺旋CT用于诊断肠扭转时可精确反映扭转程度,精准定位病变部位,同时可清晰显示出病变形态,是准确判断肠壁血运情况和诊断肠扭转的重要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64层螺旋CT 肠扭转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阳除湿汤加减对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患有直肠癌进行直肠癌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般的疗法进行直肠癌围手术的治疗准备,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阳除湿汤加减辅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排便功能的影响。结果两个研究组在经过治疗后排便功能的各项指标前后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后排便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阳除湿汤对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治疗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升阳除湿汤 直肠癌 围手术期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孔道内镜下治疗胃固有肌肿瘤的疗效。方法运用双孔道胃镜治疗的原理和有关治疗方法,对临床17例胃固有肌肿瘤病例进行治疗,并进行治疗后评价。结果16例治疗效果良好,1例由于初期开展经验不足改为开腹手术。结论对于采用双孔道内镜治疗胃固有肌肿瘤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双孔道电子胃镜 胃固有肌层肿瘤 气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8”字全缝合会阴侧切口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足月妊娠分娩产妇1800例,对对照组(900例)进行传统缝合方法缝合,对观察组(900例)进行内“8”字全缝合,对比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7.4min,切口全部愈合,切口局部线头反应、硬结6例,切口愈合不良占0.67%,其愈合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会阴侧切内“8”字全缝合可以有效提高缝合质量,降低切口处不良状况,确保产妇早日康复。

  • 标签: 会阴切口 内&ldquo 8&rdquo 字全层缝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冲洗方式对根管玷污的清除效果。方法无龋单根前牙30颗随机分为三组进行根管预备,以不同冲洗方式冲洗根管;电镜扫描观察各组玷污的清除情况,对其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组(3%次氯酸钠联合17%EDTA)根尖1/3区根管壁基本无玷污,与A、B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次氯酸钠联合17%EDTA可有效去除根管壁上的玷污

  • 标签: 玷污层 冲洗剂 电镜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16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MPR、MIP、VR等重建)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应用,以期提高诊断率。方法4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相同肺动脉CTA扫描过程,研究其图像后处理对急性肺动脉栓塞(PE)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并对重建图像对比、分析。结果40例患者在进行肺动脉CTA后行图像后处理三维重建中,诊断肺动脉栓塞21例,MPR显示率优于MIP,MIP优于VR。结论16螺旋CT肺动脉CTA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提高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率具有很大的作用。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螺旋CT 肺动脉CTA 图像后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接种联疫苗的效果,更好的了解与突出联苗用于儿童免疫的安全性。方法在黄河中心医院儿童保健科将接受基础免疫接种的2-18月婴幼儿400名分为两组分别接种联苗与单苗,分别观察不良反应并统计接种次数。结果接种联疫苗的儿童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单苗组,同时接种联疫苗以来医务人员工作量大大降低。结论联疫苗相较单苗优势主要体现在不良反应率低,减少工作量,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五联苗 接种 副作用 工作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例行16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本组患者16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情况进行分析,分析16螺旋CT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与临床价值。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16螺旋CT图像诊断冠状动脉,其中50%以上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22%、83.16%、95.36%、89.33%、95.13%。结论16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简便、无创、安全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尤其是对于50%以上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其诊断准确率更高。

  • 标签: 16层螺旋CT 诊断 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1三维重建技术及X线诊断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以及在临床治疗中笔者的应用体会。方法研究分析我院在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之间接收诊治的50例肠梗阻患者,将拥有的X线片影像学资料与64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加以研究总结。结论相对于X线平片而言,64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优势显著,能够更为清晰的显示肠梗阻的细微处,对治疗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在临床上出现较低的误诊率,更加适合治疗较隐匿的肠梗阻,临床治疗复杂的肠梗阻患者推荐采取64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 标签: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 X线片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120例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120例老人腰椎退行性病变中椎体骨质增生45例、椎间盘膨出13例、椎间盘突出11例、“真空现象”10例、周围型侧隐窝狭窄10例、椎小关节病变19例、退变性脊椎滑脱12例;各类型腰椎退行性病变CT表现有特异性。结论16螺旋CT能明确反映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各种影像变化,可以准确地诊断、评价腰椎退行性病变。

  • 标签: 腰椎退行性病变 16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智能跟踪技术在选择不同感兴趣区(ROI)的位置时肺动脉CT成像中图像的质量。方法46例怀疑肺栓塞而接受肺动脉成像(CTPA)检查的患者随机均分成A、B两组各23例。其中A组智能触发点ROI为肺动脉干,阈值60HU,对比剂总量为40~50ml;B组ROI为上腔静脉,阈值60HU,对比剂总量25~35ml。采用双盲法对两组所得CTPA影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除了1例严重右心功能不良导致肺动脉图像较差外,其余的图像,肺动脉强化明显,肺静脉不强化或少量强化,主动脉不强化,图像满意。而A组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都强化,图像质量较差。结论以上腔静脉为监测点,能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可获得理想的肺动脉CTA图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动脉 肺栓塞 智能跟踪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妊娠早期颈项透明(nuchaltranscency,NT)增厚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评价NT增厚胎儿的围产结局。方法以相同头臀径胎儿的第95百分位数作为NT增厚的标准,收集从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到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进行早孕期(11-136周)筛查的8712例孕妇中NT增厚的回顾性随访,随访内容主要包括产前检查情况及新生儿出生后情况,新生儿随访至出生后6月,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不同NT值与胎儿围产结局的关系。结果200例NT增厚病例中2例自然流产,5例染色体异常,2例重型地中海贫血,3例心脏结构异常,10例其他结构异常。胎儿异常率为11%,胎儿染色体异常率为2.5%。结论NT增厚与染色体异常及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胎儿NT越厚,胎儿异常明显增加,不良妊娠结局显著增加。

  • 标签: 颈项透明层 染色体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医院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它涉及到科学、教育、哲学、娱乐以及伦理、道德、纪律等各个方面。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必须结合医院文化的丰富特点和内容,抓好医院精神的培育、医院职业道德建设、职工业务素质的提高、医院内外部环境的改善、职工文体活动的开展这个重点环节,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

  • 标签: 文化建设 重点 环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官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官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1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治疗期间,采取心理护理、行为活动支持护理及相关治疗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18例官科老年患者的负性心理得到明显缓解或消除,摔倒及坠床意外事件明显减少,辅料护理质量得到提升,暴露性角膜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提高官科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提高患者身心的舒适程度、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五官科 老年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在脑分水岭梗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3年9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58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为皮质脑分水岭梗死,对照组为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均采用64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的方法,以DSA及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颈内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和发生率,影像学特点。结果观察组诊断正确率100%,对照组为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内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和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形态、颅内血管异常等方面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4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在脑分水岭梗死中诊断率高,是一种安全、简便、可行的诊断技术,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64层螺旋CT 头颈血管造影 脑分水岭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与动态心电图监测联合应用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332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64螺旋CT和动态心电图结果。结果64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93.6%,特异度为98.4%,阳性预测值为82.6%,阴性预测值为99.5%;64螺旋CT与动态心电图监测两者联合应用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91.1%,特异度为99.3%,阳性预测值为91.7%,阴性预测值为99.3%。两者联合应用与64螺旋CT单独应用诊断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螺旋CT与动态心电图监测是简便、易行及无创的冠心病诊断方法,两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

  • 标签: 64 层螺旋CT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脂肪自然对合对肥胖患者妇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肥胖的妇科手术患者357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185例)及对照组(172例),两组腹壁脂肪分别采取自然对合处理及间断缝合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腹部切口脂肪自然对合可有效预防肥胖患者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

  • 标签: 妇科疾病 腹部切口 自然对合 脂肪液化 肥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官科的人性化护理体会。方法1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出院。观察组基础护理,病房环境,心理护理和沟通交流等满意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官科,对于提高沟通效率、改善患者情绪、实施精细护理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五官科 人性化护理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