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区域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模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复用器械清洗及消毒灭菌质量。方法将具备条件的某区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设置为该区区域消毒供应中心,在该区内随机选取5家医院,将其复用器械纳入集中管理,对比集中管理前后灭菌物品质量及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实施集中处理后,灭菌物品质量较实施前有较大提高,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下降(χ2=3.977,P=0.046)。结论建立区域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模式,对基层医疗机构复用器械实行集中管理,可大大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复用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进一步保障医疗安全。

  • 标签: 医院 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 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区域切除术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中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12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肿瘤直径<3.0cm)采用区域切除术治疗。术后对肿瘤的复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观察。结果82例患者术后随访2~5年肿瘤无复发,术后并发症不明显,治疗效果好。结论对于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直径<3.0cm),区域切除术具有肿瘤复发率小,能保存腮腺功能,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腮腺浅叶肿瘤手术方式。

  • 标签: 腮腺 良性肿瘤 区域性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区域切除术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中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肿瘤直径<3.0cm)采用区域切除术治疗。术后对肿瘤的复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观察。结果50例患者术后随访2~5年肿瘤无复发,术后并发症不明显,治疗效果好。结论对于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直径<3.0cm),区域切除术具有肿瘤复发率小,能保存腮腺功能,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腮腺浅叶肿瘤手术方式。

  • 标签: 腮腺 良性肿瘤 区域性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区域门脉高症在老年人中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3年24例区域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除了7例胰腺癌患者分别于1个月至14个月死于原发病和肿瘤并发症外.其余17例术后随访4年均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结论区域门脉高压症的老年患者,多有胰腺病史,结合胃镜、超声内镜及血管造影等检查发现胃底静脉曲张结合脾肿人及肝功正常可协助明确诊断;区域门脉高压症通过脾切除手术或同时结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以治愈,同时预后也与原有疾病是否为恶性肿瘤相关。

  • 标签: 区域性门脉高症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脾切除术
  • 简介:摘要医疗设备快速及时维修一直是困扰医院的一个难题,特别是中小型医院和偏远地区医院更是如此,如何提高医疗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减少资金浪费,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一种区域的医疗器械维修协作网络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 标签: 医疗器械区域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区域消毒供应中心接收基层医院复用医疗器材处理规范化、流程化,为病人提供安全可靠的无菌物品。方法消毒供应中心对有集中处理需求做好流程制定与成本核算。双方签订“复用医疗器材处理合作协议”,通过集中授课、座谈会及现场观摩的方式进行培训与交流,针对指导,协助各单位作好准备后进行集中处理。结果基层医院复用医疗器材集中处理交接有序,运行顺畅,管理规范。结论区域消毒供应中心在接收基层医院复用医疗器材进行集中处理前,双方均根据调研实际情况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有利于基层医院复用医疗器材集中处理的顺利运行,规范管理,为病人提供安全可靠的无菌物品。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基层医院 复用医疗器材 集中处理 准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脑瘫痪语言障碍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小儿脑瘫语言障碍采用语音训练、听理解训练、口语表达治疗。结果经康复训练治疗年龄越小,疗效高,总有效率85%。结论通过对小儿脑瘫言语障碍患者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早治疗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脑性瘫痪 语言障碍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运动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训练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92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6例,并进行回顾的分析。结果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的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运动失语患者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提高疗效及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脑卒中 运动性失语 语言康复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1年内收治的儿科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分别使用非语言沟通为主的护理和以语言为主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服务态度等都较为满意。结论护理工作需要针对的进行,儿科患者年纪较小,过多的询问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而恰当的非语言沟通更能促进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良好氛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非语言性沟通 儿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脑梗死运动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于我院诊断并治疗的脑梗死运动失语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分别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行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情况。结果经1个月治疗,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均得以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流畅度、信息量、自发言语、听觉理解、复述、书写和阅读等语言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护理干预用于脑梗死运动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运动性失语 语言康复 心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语言沟通技巧在护理老年患者中的重要。方法挑选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9月纳入的老年患者86例,由数字随机表法分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此应用语言沟通技巧,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老年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未表现差异(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语言沟通技巧在护理老年患者中具有较高重要,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缓解负面情绪。

  • 标签: 语言沟通技巧 护理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康复的作用。方法64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语言认知训练,研究组患儿在常规语言认知训练基础上结合口肌训练。训练时间均为3个月,通过S-S方法对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后的语言发育能力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均能顺利完成3个月的康复治疗。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可显著提高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语言康复疗效。

  • 标签: 儿童 口肌训练 语言认知训练 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8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语言沟通技巧与患儿进行沟通与交流,观察组患儿在语言沟通基础之上实施非语言沟通。比较两组患儿服药依从、哭闹次数、住院时间、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服药依从、哭闹次数、住院时间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护理过程中在语言沟通之上实施非语言沟通不仅减少患儿的哭闹次数、缩短住院时间,而且提高了患儿的服药依从和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 标签: 非语言性沟通 儿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磁源影像改变。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失语症30例为观察组,并收集健康人员30例为对照组,采用MEG对两组受验者大脑语言功能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两组受验者语言功能的磁源影像进行命名记录。结果对两组受验者语言功能的磁源影像进行观察发现,观察组人员左脑Broca区明显比对照组低,右脑顶下小叶精、Wernicke及Broca镜像区激活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出现明显变化,通过MEG技术可准确诊断。

  • 标签: 脑卒中 失语症 语言功能 磁源性影像
  • 简介:摘要研究分析手术室正暗示语言及细节护理对患者的影响。选取手术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的基础上使用正暗示语及细节护理干预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之后,分析两组中的术后护理效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18%,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36%,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引入正暗示语及细节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提升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正性暗示语言 细节护理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在儿科护理中非语言沟通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沟通的基础上辅以非语言沟通,对照组患儿采用以语言为主的沟通方式。患儿出院后通过向其家长派发护理满意度来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对比。结果两组患儿在护理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针对的非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 标签: 儿科护理 费语言性沟通 作用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科护理的工作中,非语言沟通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前来治疗的患儿120例进行随机选取、平均分配,分成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的沟通方式主要以语言为主,与观察组进行沟通的方式除了语言之外,加上诸如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一系列的非语言沟通方式,经过治疗,患儿出院,让患儿的家长对满意程度进行填写。结果观察组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等方面的满意度1是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结论儿科护理过程中,非语言沟通具有显著的效果,应用这种方法与患儿进行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科 护理 非语言性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