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刘洪玲祝立霞

刘洪玲祝立霞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儿一科264100)

【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在儿科护理中非语言性沟通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沟通的基础上辅以非语言性沟通,对照组患儿采用以语言为主的沟通方式。患儿出院后通过向其家长派发护理满意度来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综合对比。结果两组患儿在护理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关键词】儿科护理费语言性沟通作用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296-02

结合已的研究资料来看,非语言性沟通指的是,在交流中主要借助表情、眼神、手势和动作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并进而让对方产生共鸣[1]。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了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效果比较好,基于此,我院将以实例研究为突破口,通过对比的方式,探讨其在儿科护理中的实际价值,研究取得一定的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94例,女性患儿66例,平均年龄(5.7±2.9)岁,平均住院天数(8.5±1.5)d;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60例患儿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沟通的基础上辅以非语言性沟通,对照组患儿行以语言为主的沟通护理,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主要行以语言为主的沟通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方法,具体的包括:(1)表情:护理人员的行为、举止及表情都会对患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始终表情自然、亲切,就会让患儿产生安全感和保持心情舒畅,这样就能拉近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的距离,不仅保证了其他护理行为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患儿的康复;(2)目光与眼神:通过目光倾听患儿的叙述以及对患儿表现出同情,也可以让患儿产生归属感和信任感,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这种眼神的交流还会平复患儿的不良情绪,最典型的便是在液体注射时,护理人员与患儿进行眼神交流就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患儿的反抗;(3)抚触:总的说来抚触是一种能够增加患者舒适程度的护理方法,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或者较大的患者,抚触护理的效果更好[2],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护理人员对患儿实施抚触护理可以极大的增强患儿的安全感,并且提高其睡眠质量,尤其是对患儿的腹部进行抚触,可以最大程度的激活其消化功能促进患儿的排泄和吸收。(4)病房环境,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来说病房的舒适程度和环境非常重要,这里主要指的是病房的光线条件、通风条件、温度、湿度以及必要的装饰,以前医疗条件相对较差时,恶劣的病房环境很容易让患儿出现淡漠甚至是烦躁,这些负面情绪都会对治疗效果及患儿的身体康复产生直接的影响,良好的病房环境尤其是必要的装饰能够明显的消除患儿的紧张感和恐惧感,达到稳定患儿情绪的目的。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两组患儿在经过系统的治疗及护理后,我们通过对患儿的父母派发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技术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的护理技术满意度为85.00%,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67.50%,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参见表1。

表1两组患儿综合护理满意度对比

3.讨论

关于幼儿的护理是整个护理体系中相对比较特殊的一个部分,因为幼儿的行为受自身情绪的影响明显高于成年人,再加上其理解能力等各方面尚未发育成熟,护理的难度也会很高,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很好的掌控,那么必然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及患儿的康复,所以,找到一种更为高效的儿科护理方法,是一件很有现实意义的事情,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非常明显,从研究结果来看,我们也能够发现与传统的护理方法相比,观察组(非语言性沟通护理)的护理技术满意度和服务态度满意度分别达到了95.00%和97.50%,相比与对照组(常规语言性沟通)的85.00%和67.50%优势明显(P<0.05),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此外,通过研究我们也发现,儿童由于受自身情绪控制能力及理解能力的影响,护理人员过多的对其进行语言沟通往往会适得其反,这也是日后临床实践中应该给予注意个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曹桂红.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6):87-89.

[2]王丽敏.儿科优质服务中非语言性沟通的作用和方法[A]..2014年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5(1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