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辖区饮水情况展开卫生监测,了解本地区的饮水卫生基本情况,以加强对农村水质卫生管理,为农村集中饮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饮用水监测点,采集180份水样,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检测,检验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检验。结果180份农村集中水样检测合格率为38.9%,其中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最低,为40%。完全处理工艺合格率为49.1%,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方式。出厂水合格率为43.8%,高于末梢水合格率(25%)。结论微生物指标的合格率与农村地区的水源类型、水处理工艺等相关,因此需要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净化消毒,健全相关的设施,积极的加大宣传,开展相关的饮水卫生健康教育工作,以保障农村饮水的安全性。

  • 标签: 农村集中式饮水 卫生监测 微生物指标监测 饮水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12—2016年岑溪市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水质监测及调查,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岑溪市农村集中供水的水质卫生现状,预防因饮用水引起的介水肠道传染病和中毒事件发生,并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方法在岑溪市所辖的14个镇,根据不同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消毒设备使用情况选取151个监测点。在丰、枯水期分别采集水样,按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测,并按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012—2016年岑溪市集中供水工程水源类型以溪水为主,水厂主要分布在地面,采用常规处理工艺,使用消毒设备呈逐年增加。2012年—2015年出厂水水质合格率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出厂水质合格率较2015年下降,五年间出厂水质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5年末梢水水质合格率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末梢水水质合格率较2015年下降,五年间的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012—2016年度岑溪市集中供水工程水质检测结果中,水质异常值构成主要为浑浊度、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二氧化氯余量等。在2012年—2016年水质检验异常指标构成情况中,集中供水水质异常主要是以微生物(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指标为主,总计占57.2%,其次是二氧化氯余量,总计占18.0%。2012—2016年枯水期水质合格率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五年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5年丰水期水质合格率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较2015年下降,五年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和2015年经常规处理的水质合格率高于未处理的水质合格率,而2013年经常规处理的水质合格率低于未处理的水质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年间经常规处理的水质合格率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按要求使用消毒设备水质合格率较偶尔或不使用消毒设备水质合格率低,而2015年和2016年按要求使用消毒设备水质合格率高于偶尔或不使用消毒设备水质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5年按要求使用消毒设备水质合格率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较2015年按要求使用消毒设备的水质合格率下降,五年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4年偶尔使用或者不使用消毒设备的水质合格率保持在25.00%左右,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五年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岑溪市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质合格率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污染。建议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规范饮用水的消毒工作,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居民卫生意识,减少和防止介水传染病的流行和爆发。

  • 标签: 农村集中式供水 水质 卫生监测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体检后诊断为脂肪肝的人员进行专题健康教育,使不良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方法选择本地区某一单位诊断为脂肪肝的471人作为健康教育对象,分为集中健康教育组和随机健康教育组,实施脂肪肝专题健康教育。采取受教育者自我评价,群体成员相互评价和医务人员专业评价三种形式来进行动态评价。结果集中健康教育在脂肪肝防治中的作用优于随机健康教育。

  • 标签:
  • 简介:摘要比较分析有配备游离余氯自检设施(以下简称“自检”)的集中供水单位与无配备自检设施的集中供水单位的水质菌落总数超标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x2=6.06,P<0.05)。

  • 标签: 游离余氯 菌落总数 游离余氯自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农村集中供水卫生现状及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县20个农村集中供水监测点进行调查分析,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农村集中供水卫生现状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我县农村集中供水监测点水质超标率约为17.65%,其中以微生物超标为主;农村集中供水中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与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呈负相关性;水质总体合格率、消毒措施与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农村集中供水的卫生状况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负相关性,改善农村集中供水卫生质量,有利于降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

  • 标签: 农村集中式供水 卫生现状 介水传染病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实施集中管理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升的作用。方法收集消毒供应室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集中管理实施前、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集中管理后相关数据资料,对实施前后的器械及包装消毒效果和工作人员技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集中管理实施后的器械、包装清洗、灭菌质量以及医院感染率与实施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实施集中管理前后工作人员技能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集中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作用提升 护理服务质量 集中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集中供水工程饮用水微生物学指标与介水传染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5年我县的237个出厂水和末梢水监测点中的水样进行检测分析,以选取水样中的菌群总数以及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为主要检测项目,同时对我县同期介水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对集中供水工程饮用水微生物学指标和介水传染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237个出厂水和末梢水监测点的960个检测水样中,菌群总数检测合格率约为99.2%,总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率约为96.4%,耐热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率约为99.6%,并且集中供水工程供水系统不同,菌群总数的检测合格率也不同,其中,菌群总数检测合格率中市政供水最高,为100%。此外,检测水样的菌群总数合格率以及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我县集中供水工程饮用水微生物学指标与介水传染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引起关注和重视。

  • 标签: 集中式供水工程饮用水 微生物学指标 介水传染病 相关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昌吉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项目实施情况。方法于2013年5月和2013年8月约十天的时间对昌吉市9个乡镇的13个村的农村饮用水进行了抽样监测。结果(1)出厂水26份,菌落总数超标1份,大肠菌群超标2份,耐热大肠菌群超标2份。(2)末梢水26份,菌落总数超标1份,大肠菌群超标3份,耐热大肠菌群超标3份。结论建立长效的农村饮水水质监测工作机制,保障昌吉市农村饮水卫生监测工作的连续性。

  • 标签: 昌吉市 农村饮水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5年德阳市旌阳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监测结果,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水源保护、选址、运行及持续改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四川省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供水站的基本情况调查;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5750.2-2006进行水样采集;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49-20061进行水样的合格判定,除与消毒有关的指标外的检测项目全部符合标准的水样判定为合格水样。结果旌阳区农村饮水工程水源以深井水为主,主要采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2015年监测水样89个,合格率为58.43%。结论必须持续进行水源地的保护,加强水质的净化和消毒处理,才能够为老百姓提供安全的饮水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消毒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保证项目工程符合国家卫生要求,确保工程水质运行过程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预防和控制水性疾病的发生。方法通过对山丹县东乐镇静安城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查阅建设过程的有关资料,审查建筑图纸,对水质检测结果分析,论证评价该饮水工程供水水质、供水条件、卫生防护等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提出控制和降低有害因素的对策和建议,做出了对该饮水工程的卫生学评价。结果山丹县东乐镇静安城西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水源选择基本符合卫生要求,水质良好,水量可满足乡镇居民需要,各功能分区布局合理,清水池设计合理,输、配水管网、材料符合卫生标准,水质二氧化氯消毒方法切实可行。结论该工程总体符合卫生学要求,水质检测结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能保证辖区居民的生活用水需要,但水源地周围环境及供水管网存在安全隐患,下一步要严格落实水源地保护制度,协调彻底解决办法,并制定和完善相关预案,防治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合现代护理要求的早交班模式,以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方法选择呼吸内科2011年6月~2014年6月期间,采用传统交接班模式设为对照组,“集中—入病房—再集中”的早交班模式设为观察组,根据自制表格对两组交班模式效果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观察组在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减轻夜班护士压力、提高护士病情掌握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进护士早交班模式,能有效地提高病人满意度及护理质量,适合现代护理的要求,有利于完善护士长管理,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早交班模式 护理质量 病人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饮水吞咽摄食功能评估对吞咽困难引起的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全院推广实行饮水试验,统计概率并与2010年度2011年度的统计结果做比较。结果发生误吸、吸入性肺炎、窒息、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概率明显降低。结论吞咽障碍的等级评估对临床病人的饮食及康复训练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洼田 饮水试验 吞咽困难 中风
  • 简介:摘要目的统一管理首台手术病人,并进行相应的术前准备。对病人心里因素的影响、对手术室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对手术室优质护理内涵扩展方面的探讨。方法将首台手术病人接入术前等待区集中管理,进行输液、术前抗生素治疗,实施术前心理护理。结果手术病人情绪方面及手术工作效率与质量,有明显改善、提高(p〈0.05);同时手术室优质护理内涵也得到扩展。

  • 标签: 首台手术病人 集中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木瓜水在老年病人吞咽障碍饮水呛咳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吞咽障碍饮水呛咳的住院患者13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9例,采用木瓜水进行饮水护理干预;对照组66例,采用普通饮用水。比较两组患者呛咳次数、喂水时间和机体水分状况及感染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呛咳次数、尿量、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满意度及干预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O.05);(2)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吞咽障碍呛咳饮水患者改用木瓜水进行饮水治疗干预,实施安全有效的喂水技巧,能满足机体对水分、营养的需要,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呛咳的发生。

  • 标签: 老年病人 木瓜水 呛咳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离子色谱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一般将离子色谱法规定为标准检验方法,应用这一技术显著提高了水质检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同时提高了检测的效率与质量,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本文简要介绍离子色谱法,对其检测结果和现状进行分析,阐释该技术在饮水水质卫生检测中的应用。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饮水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某市学校食品卫生及饮水卫生状况调查结果,以杜绝食物中毒隐患。方法此次选择了某市64所学校作为调查对象,对其食品卫生及饮水卫生状况作详细调查,并分析总结学校食品卫生及饮水卫生状况。结果64所学校中大专院校(2所)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持证率为100%、中小学(42所)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持证率为76.2%、幼儿园(20所)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持证率为85.0%;大专院校(2所)健康证持证率为98.2%、中小学(42所)健康证持证率为95.6%、幼儿园(20所)健康证持证率为83.1%;大专院校(2所)厨房设备布局合格率为100.0%、中小学(42所)厨房设备布局合格率为61.9%、幼儿园(20所)厨房设备布局合格率为80.0%;大专院校(2所)餐具消毒设施落实合格率为97.5%、中小学(42所)餐具消毒设施落实合格率为83.3%、幼儿园(20所)餐具消毒设施落实合格率为85.0%。结论某市大专院校食堂卫生、饮用水卫生情况优于中小学、幼儿园,中小学、幼儿园食堂管理、设备缺乏,安全隐患大。

  • 标签: 学校食堂 卫生状况 饮水卫生
  • 简介:摘要药品集中采购是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一环,是医院立足的根本。为更好地推动药品集中采购实实在在惠及于广大人民群众,联合国内的现状,本文开展讨论。

  • 标签: 药品集中采购 监督机制 采购计划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并充分利用医院床位,合理有效地利用医院资源,解决病人入院难的问题。方法本中心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实施“全院床位集中管理”2年,建立“床位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床位集中管理实施方案,简化住院患者入院流程,制定规范的收治流程,并开展择期手术病人术前检查前移至门诊完成以减少术前住院等待天数等。结果利用归一分析法汇总分析得出“医院床位集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病床使用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使病区秩序大为改善。结论床位集中管理能有效充分利用医院资源,提高床位使用率,是一种医疗资源科学配置管理的新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医院资源 床位管理中心 归一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