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疫苗的接种对于阻断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上海医院随机选取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88例,对其进行随访,观察婴幼儿血清HbsAg阳性率。结果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母亲共34例(38.64%),其婴幼儿HbsAg阳性率比非大三阳母亲(54/61.36%)的婴幼儿明显升高(χ2=5.7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母亲为乙肝阳性的婴幼儿HbsAg总的阳性率为10.23%。结论乙肝疫苗的接种能够有效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垂直传播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肝疫苗 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阻断艾滋病传播的临床作用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某院诊断的154例艾滋病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随即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中患者有78例,对照组患者有76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诊断后转至医院进行针对性治疗,实验组中患者则在进行常规诊断后对患者进行1对1心理辅导,之后再转入医院进行针对性治疗。通过不同模式进行诊断,追踪调查后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治疗配合率、自杀率、隐瞒病情情况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中患者的治疗配合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患者自杀率、隐瞒病情情况及死亡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常规诊断后进行1对1心理辅导在阻断艾滋病传播的临床作用效果显著,可以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艾滋病传播 阻断机制
  • 简介:摘要母婴垂直传播是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预防HBV母婴传播极为重要。HBV垂直传播不仅仅存在于母婴之间,同时也存在于父婴之间。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阻断HBV垂直传播,对控制乙型肝炎流行及预防HBV相关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乙型肝炎垂直传播的途径、机制及临床干预的研究进展。

  • 标签: HBV 垂直传播 临床干预
  • 简介:摘要一直以来血吸虫病对人们生命健康都有着十分严重的危害,并且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也是临床上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当前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已经达到预期目标,但之后的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的检测体系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本文就我国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的检测体系进行分析。

  • 标签: 血吸虫病 传播控制 检测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结核患者对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现状调查。方法选取我中心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2例肺结核患者,以问卷形式对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进行调查。结果①认知现状肺结核患者对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较差,对核心信息知晓率太低,10%以上的患者不知道该疾病为传染性疾病,86.96%%的患者不清楚该疾病的传染途径,67.39%的患者不知道该疾病的临床表现;②认知来源68例患者的认知来源为医务人员,6例为亲朋好友,6例为书籍,12例为媒体。结论肺结核患者对于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情况较差,与国家结控项目要求还具有一定的距离,疾控中心应结合检查治疗进行督促和指导,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 标签: 肺结核 预防传播知识 认知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经血传播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58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组研究,29例研究组将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实行分离透析,透析机为专人专用;29例对照组不对患者实行分离透析,对比两组的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肝炎病毒感染率为2.90%,说明分离不同肝炎类型患者实行透析能改善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优于对照组的2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行透析过程中,对不同肝炎类型患者实行分离透析能有效预防肝炎病毒感染,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传播 肝炎病毒感染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胃脘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消化科收治的胃脘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观察并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在临床效果、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较常规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胃脘痛 临床路径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对来我中心门诊体检的73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和血HBV-DNA阳性的孕妇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该73例体检者作为观察组,另外对以往来我中心体检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和血HBV-DNA阳性且未接受任何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干预的孕妇进行调查,将该73例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从孕28周开始每隔4周进行肌内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孕妇分娩后在6h内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对两组新生儿的阻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乙肝五项全部阴性4例,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16例,表面抗体阳性53例,HBV宫内传染率为21.9%,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78.1%。观察组乙肝五项全部阴性2例,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5例,表面抗体阳性66例,HBV宫内传染率为6.8%,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93.2%。观察组HBV宫内传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BV母婴阻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可有效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乙肝宫内感染率也可有效降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疫苗 乙肝母婴传播
  • 简介:摘要社区卫生服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临床路径的出现,针对不同病种使诊疗行为更加完整;提高了医疗质量。本文综述了临床路径在社区中的应用和研究。

  • 标签: 临床路径 社区卫生服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躁狂抑郁症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躁狂抑郁症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干预后护理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对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躁狂抑郁症患者其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护理服务,加快了患者康复过程。

  • 标签: 躁狂抑郁症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路径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到2015年8月期间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患者临床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临床路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透析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路径 血液透析护理 应用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1期
  • 机构:美国杜克大学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习惯会在特殊脑线路中留下持久的标志,让我们不断满足它的渴望。这一发现有助科学家理解习惯在大脑中是如何表现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实施了大半年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本文陈述了其五大经验与六大不足。医院要建立完善的临床路径管理体系通常要经过三个阶段,我国的二甲医院普遍处于在现行医疗服务范围内开展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第一阶段,要继续推进临床路径工作必须坚持取得的成果、多方借鉴经验、全力弥补不足。

  • 标签: 临床路径 经验 问题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临床路径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工作模式,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临床护理实施临床路径护理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认可度,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路径护理 肝硬化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5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入院15天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路径 脑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病区药房的管理工作琐碎、管理难度较大,并且药房的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医院要不断完善病区的药房管理。

  • 标签: 医院病区 中药房 管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在儿童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住院的346例临床路径管理的支气管肺炎患者(临床路径组),对其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统计调查,并与2014年按传统诊疗实施管理的356例支气管肺炎患者(非临床路径组)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临床路径组和非临床路径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6.0±1.6),(6.9±1.7)天,住院费用分别为(2806±873),(3503±412)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在规范医疗行为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

  • 标签: 临床路径 支气管肺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让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让患者的治疗费用减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脑梗死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路径在胸外科实习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胸外科88名本科实习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临床路径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对比分析两组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病历书写、病例分析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平均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胸外科实习教学中运用临床路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胸外科知识学习成绩和实际操作能力,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值得在临床教学中广泛应用。

  • 标签: 临床路径 胸外科 实习教学 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02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1d与3d的VAS评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期间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不但能够显著缓解疼痛程度,对治疗相关并发症均具积极抑制作用,具有确切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癌 介入治疗 临床护理路径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