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烧伤休克患者应用延迟复苏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54例在我院接受烧伤休克治疗的患者,依照公式为所有患者进行复苏治疗,第一个24h复苏量为体重×烧伤面积×1.5ml+2000ml5%葡萄糖,晶胶体比例为11或者21,确保成年患者每小时尿量保持为80ml,小儿尿量为1ml/(kg·h)。第二个24h复苏量减半,采用电解质、水、胶体、碳酸氢钠以及利尿剂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患者复苏治疗效果以及延迟复苏治疗烧伤后不同时间患者预后情况。结果51例患者复苏成功,成功率为94.44%,3例患者复苏失败,失败率为5.56%。痛通过对复苏治疗时间分析延迟复苏治疗继烧伤后≤6h患者复苏时间<24h比率高于继烧伤时间>6h患者,感染率以及病死率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量>3000ml比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复苏治疗继烧伤时间越短越能够使患者病死率以及感染率得到明显降低,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烧伤休克 延迟复苏补液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度烧伤患儿休克期临床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了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8例重度烧伤休克期患儿,其中男性76例,女性42例,年龄为0.8-12.1岁,平均年龄为(8.6±3.1)岁。上述患儿的烧伤面积在31%-60%之间,50例为II度烧伤,68例为III度烧伤。对其临床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108例(91.53%)痊愈出院,10例(8.47%)患者由于脏器衰竭而死亡。结论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计划,能够有效提高治疗重度烧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重度烧伤补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速度的选择。方法随机将11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速度进行,观察组按照休克指数公式所得速度进行,急救完成后比较观察两组复苏情况和准确率。结果实验组准确率为92.73%,明显优于对照组(7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休克指数公式所得速度进行,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补液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的速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创伤性休克患者均给予积极的急救护理,对照组的速度是依据患者入院时休克情况设定的速度,之后不予更改;观察组则按照休克指数公式计算出的不同速度,随时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速度进行调整;比较两组休克患者采用不同速度护理后的抗休克情况及速度准确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抗休克良好51例,复苏失败4例,其速度准确率达到92.7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例,13例,76.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其速度依据休克指数的变化进行调整,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抗休克情况及速度准确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护理 补液速度 休克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在非控制创伤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非控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积极液体复苏治疗)与观察组(给予限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总量及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5.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非限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限制,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量,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

  • 标签: 非控制性创伤 失血性休克 院前急救 限制性补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传统法和亚休克疗法用于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本院创伤性休克患者90例,收取时间在2014年10月12日直至2015年1月20日,创伤性休克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法,观察组实施亚休克疗法。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量(592.15±235.10)ml、血小板计数(178.01±62.15)×109/L、血红蛋白(119.01±25.15)g/L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休克疗法用于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具有显著效果,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传统补液法 亚休克疗法 院前急救 创伤性休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传统法和亚休克疗法在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接收的14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传统法和亚休克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72h存活率(98.61%)明显高于对照组(86.30%),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11%)明显低于对照组(12.33%),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法,采用亚休克疗法能够有效提高院前急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存活率,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传统补液法 亚休克疗法 院前急救 创伤性休克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6期
  • 机构:长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使用“癌胚抗原”开发治疗肿瘤疫苗。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孟颂东课题组在对来源于胎盘的热休克蛋白gp96的追踪研究中,发现热休克蛋白gp96携带多种胚胎抗原,其中有些抗原与肿瘤抗原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最近,他们又有了新发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方法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的临床研究,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12月~2016年1月于我科接诊的创伤性休克患者中选取98例,通过动态随机化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9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液体复苏治疗,探究9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经不同方法院前急救治疗后的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在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限制液体复苏方法院前急救治疗创伤性休克患者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可应用推广。

  • 标签: 不同补液方法 院前急救治疗 创伤性休克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出血的预防护理效果评价方法将5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式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预防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不如观察组高,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比对照组低。结论对产妇采取人性化的预防护理措施能使得产妇在产时及产后出现出血问题的概率得到有效减少,使得产妇和婴儿的生命保障得到加强,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标签: 产后出血 预防性护理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的体会。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50例老年患者静脉的体会。结论老年患者输液时,易加重心脏的负担,易发生热源反应,同时如滴速调节不当,药物配伍禁忌掌握不好,很容易引起输液反应,因此在输液的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 标签: 老年 静脉补液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减压患者口腔感染的预防护理。方法针对胃肠减压患者口腔感染原因及预防护理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合理的口腔护理可减少胃肠减压患者口腔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胃肠减压 口腔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院乳腺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出院的所有乳腺手术患者病历,对患者年龄、性别、抗菌药物品种、给药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手术使用以头孢菌素为主的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存在药物选择欠佳、给药时机不当、应用时间偏长等问题。结论手术应根据实际病情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范用药,确保经济、有效、安全。

  • 标签: 乳腺手术 预防使用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胃肠道联合静脉治疗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60例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2011年2月到2016年8月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为30例。结果经过相应治疗后,实验组空腹血糖水平为(9.79±2.56)mmol/L,对照组血糖水平为(9.80±2.32)mmol/L,并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每日胰岛素用量为(28.65±5.20)U,对照组胰岛素用量为(28.80±5.45)U,并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中,1例患者死亡。对照组中,5例患者死亡。可得,对照组死亡率为16.7%显著高于实验组死亡率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入院后2天,实验组出现消化道症状率为13.3%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现概率为3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胃肠道联合静脉治疗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胃肠道补液 静脉补液 糖尿病酮症 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高渗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治疗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生产的85例子宫收缩乏力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不同的小组,研究组(n=42例)以及对照组(n=43例),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预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的手段进行治疗,研究组则为患者提供中西结合的疗法,治疗结束后,对产妇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不同方式的预防治疗后,研究组产妇第二产程的耗时以及第三产程的耗时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生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的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研究组共计2例产后出血,对照组共计7例产妇出血。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使用中西联合治疗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显着,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中药治疗 子宫收缩乏力 产后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医用离心机在医学研究或者医院检测方面应用得非常广泛,其门急诊的检查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医用离心机结构组成比较简单,但是在大量标本量和长时间使用后且无规范的预防维护的情况下,其出现故障的频率就会增大。本文通过介绍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AllegraX-15R台式冷冻离心机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故障及其处理方法,进而浅谈对医用离心机的预防维护等,旨在保障设备的正常高效运行的同时,降低维修成本和故障率。

  • 标签: 离心机 故障分析 预防性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干预缓解早孕反应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194例孕妇进行预防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96例)予以常规产前护理,观察组(9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预防护理干预,对照两组孕妇护理后的焦虑抑郁状态及早孕反应程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孕妇SAS、SDS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缓解早孕反应可有效改善孕妇的抑郁焦虑程度,并有效缓解孕妇的的早孕反应。

  • 标签: 预防性 护理干预 早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龄重症患者采取预防压疮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重症卧床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预防压疮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研究中40例患者均未发生压疮,均好转出院。结论预防压疮护理老龄重症患者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或预防老龄重症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老龄重症患者 预防性压疮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葡萄胎采用预防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化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清宫治疗,化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预防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化疗组患者发生病变率11.8%低于对照组14.7%,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恢复正常,血HCG值降至正常。化疗组患者在治疗中出现恶心、呕吐、厌食、腹泻、口腔溃疡、骨髓抑制等副作用,但停药两周后副作用症状全部消失。结论葡萄胎采用预防化疗,在防止恶性的突变上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存在风险,不推荐常规应用,住院应用后应给予密切的随访观察。

  • 标签: 预防性化疗 葡萄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防护理对化疗药物外渗的影响,以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150例,于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入院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5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将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护理组则是对患者进行预防护理干预,对两组肿瘤患者的药物外渗情况、静脉炎出现情况以及还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组肿瘤患者的药物外渗情况、静脉炎出现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而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采用预防护理方法,患者的化疗药物外渗情况有明显的改善,有利于减少静脉炎的出现,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肿瘤 预防性护 静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