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急救运用于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到我院诊治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38例,分为两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19例试验组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并比较分析两组轻型、中型及重型乙醇中毒患者症状舒缓时长及神智清醒时长等。结果对比发现,试验组经治疗后轻型、中型及重型乙醇中毒患者症状舒缓时长及神智清醒时长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急救运用于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中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运用。

  • 标签: 临床急救 急性乙醇中毒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诊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急诊乙醇中毒患者分成两组,选择纳洛酮、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纳洛酮分别治疗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结果在各时段清醒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在意识恢复、症状改善、症状消失、住院时间等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急诊乙醇中毒患者进行治疗时,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的效果令人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意识清醒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复方丹参注射液 纳洛酮 急诊乙醇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塞肤润外涂与75%乙醇湿敷预防和治疗静脉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骨科收治的140例留置针静脉同时输注甘露醇及七叶皂甘钠联合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收治的A、B病区患者分为2组,各70例,A病区为塞肤润外涂组,B病区为75%乙醇湿敷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时间、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炎治疗效果。结果塞肤润外涂组比75%乙醇湿敷组静脉炎发生率低,留置针使用时间长,静脉炎治疗天数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塞肤润外涂预防和治疗静脉炎,有利于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提高甘露醇及七叶皂输注的安全性,提高静脉炎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 标签: 塞肤润 75%乙醇湿敷 静脉炎 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乙醇胺乳膏湿敷创伤性伤口的减痛效果。方法以2015年2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74例创伤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37例,分别采用藻酸盐敷料为主的湿性治疗以及三乙醇胺乳膏湿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日常疼痛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揭除敷料疼痛、覆盖敷料疼痛、愈合时间、敷料更换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性伤口发生率0.00%,对照组2.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乙醇胺乳膏湿敷治疗创伤性伤口,可减轻换药疼痛,加速伤口愈合。

  • 标签: 伤口 湿敷 疼痛 三乙醇胺乳膏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苗药啊咳知和黔产石韦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炎及抗血管生成的分子靶点。方法对苗药啊咳知使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其化学物质,使用不同浓度提取物体外干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NF-κb,TNF-α,TNFR1,VEGFR1四种重组蛋白,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药物对蛋白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本研究共提取分离出6种不同部位的提取物,每种提取物对NF-κb,TNF-α,TNFR1,VEGFR1均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结论两种石韦抗炎镇痛和抗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之一为直接对上述四种蛋白的抑制作用,两种石韦各有其选择性抑制的优势分子。

  • 标签: 药物筛选 类风湿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