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粘液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3例乳腺粘液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结果3例女性患者年龄43~81岁,中位年龄62岁,临床表现均为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镜下大片粘液弥散在间质中,形成粘液湖,粘液湖间有纤细的纤维间隔,粘液中漂浮着小簇癌细胞,癌细胞排列呈腺管状或乳头状,呈圆形、卵圆形,胞浆嗜酸性,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3例ER、E-cadherin均阳性,CK5/6均阴性,2例Syn阳性,1例PR、HER-2、CgA阳性。结论乳腺粘液癌生长缓慢、转移率低、预后较好,及时诊断及治疗仍是保证其疗效及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 标签: 乳腺 粘液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临床病理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的患者40例。结果髓样癌1例,占2.5%,恶性淋巴瘤1例,占2.5%,滤泡癌13例,占32.5%,乳头状癌25例,占62.5%,男女发病比例为13.44。结论甲状腺癌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女性对甲状腺疾病的易感性较男性高3倍,且甲状腺癌的误诊率较大,可靠的方法是对可疑结节行切除活检措施。

  • 标签: 甲状腺癌 病理分析 误诊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特点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本组乳腺叶状肿瘤发病年龄22~52岁,均以乳腺局部肿块就诊,肿块切面分叶状,组织学见由双层上皮细胞及纤维间质两种成分构成,可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三种类型。结论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双相分化的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及术后易

  • 标签: 乳腺 叶状肿瘤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以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普外科收治的57例青年胃癌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45例为对照组,通过青年患者与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对比分析,探讨青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青年胃癌好发于胃窦部,其发病率远远高于老年人;而胃体部、贲门及胃底部的发病率低于老年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青年胃癌以腺癌为主,但以低分化腺癌多见,其发病率高于老年患者,老年则以中分化腺癌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程度偏高的印结细胞癌,青年发病率也高于老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黏液腺癌、未分化癌的发病率没有差异。结论青年胃癌病理分化程度差,预后相对不良,提高患者的早期发现率是提高预后的的关键。

  • 标签: 胃癌 青年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以来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的7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78例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以乳头状癌为主,其次为未分化癌、滤包癌、髓样癌,男女比例为13.87。结论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对临床的诊断及治疗以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甲状腺癌 乳头状癌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2例粘液表皮样癌,并在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12例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高分化者和低分化者的比例呈111,肿瘤细胞即粘液细胞、表皮样细胞、中间细胞等均呈阳性表达。结论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表现与临床的分化程度关系密切,死亡病例多发生在治疗后的2年内。

  • 标签: 肿瘤 粘液表皮样癌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发生于颅骨的骨病,肿瘤诊断。方法对28例进行临床,影像,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28例中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27例行头颅CT扫描。3例经PET/CT检查;7例行头颅MRI检查;1例同时做MRA扫描;9例拍摄颅骨平片,其中2例为母子,又行拍摄头颅及胸部平片。全部病例经临床-影像随访。随访方式电话或预约复诊;时间三个月到术后两年。结果(1)骨病有颅骨外板外血肿机化2例;(2)脑脊膜脊髓膨出症2例;(3)颅锁发育不全3例;(4)朗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5)颅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6)颅骨肿瘤①颅骨良性骨瘤3例;②原发于颅骨恶性肿瘤3例其中颅底骨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恶变1例;右颧骨纤维肉瘤1例。③颅骨转移瘤肺癌3例,其中肺癌(小细胞)2例;肺癌(非小细胞)1例;宫颈癌2例;乳腺癌及前列腺癌颅骨转移瘤各1例;小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颅骨转移1例。结论发生在颅骨的骨病、骨肿瘤诊断中,CT及PET/CT检查对骨破坏的特征最有价值,病理诊断结果为诊断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 标签: 颅骨 骨病 骨肿瘤 CT PET/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组织学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对该分类的合理性、可重复性以及临床意义做出评价。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外科手术切除的70例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经病理组织学检测,按不同的镜下特征进行分型,并对临床、影像和预后资料加以分析和评估。结果胸腺瘤A型3例占4.3%,AB型27例占38.5%,B1型11例占15.7%,B2型14例占20.0%,B3型7例占10.0%;胸腺中分化类癌2例占2.9%;胸腺鳞状细胞癌5例占7.1%;化生性胸腺瘤1例占1.5%。Masaoka分期为Ⅰ期58例占82.9%,Ⅱ期6例占8.6%,Ⅲ期5例占7.1%,Ⅳ期1例占1.4%。不同组织学分型的胸腺上皮性肿瘤的Masaoka分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2004年WHO胸腺肿瘤分类标准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合理性。WHO组织学分型与Masaoka分期存在相关性,可以很好地反应胸腺瘤各亚型的生物学行为,对临床指导治疗和判断胸腺瘤的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胸腺上皮性肿瘤 组织学分型 临床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方法应用分段诊刮,宫腔镜检查,病理检查等多种方法对宿迁市泗洪县421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了解子宫出血的原因。结果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为非器质性因素占90.7%,恶性病变占9.3%。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以良性病变为主,随着绝经时间延长,患者子宫内膜癌的患病率升高,10~15年达高峰,15年以后患病率逐渐降低。

  • 标签: 绝经后 异常子宫出血 临床分析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中的应用,评估其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1年5月期间手术治疗的早期卵巢癌38例,其中腹腔镜组18例,开腹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显著减少、术后疼痛轻,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两组淋巴结切除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未见差异。结论腹腔镜下进行早期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早期卵巢癌的新选择。

  • 标签: 腹腔镜 卵巢肿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ALD)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19例患者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并行HE染色、嗜银染色、结合标志性CD138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内CD138阳性细胞数量、比例、分布状况及病理性特点。结果19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单纯AH6例,占31.58%;单纯PBC11例,占57.89%;AH-PBC重叠综合征2例,占10.53%,女性14例,病理以慢性肝炎为特点,肝功能以ALP及γ-GT升高显著,CD138免疫组化染色ALD浆细胞数为(7.4±5.1)个/HP,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浆细胞数为(3.1±1.9)个/HP,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诊断ALD时,浆细胞数目增多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临床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的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TL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例均为女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形成结节。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3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型),1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MALT型),3例伴有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结论PTL多为B细胞性淋巴瘤,并伴有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其发生可能与抗原的长期、慢性刺激导致B细胞克隆增生有关。

  • 标签: 淋巴瘤 甲状腺 原发性 B细胞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临床基本表现、病理学特点、影像学表现以及免疫表型,为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诊断提供参照。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7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基本情况、病理学特点、影像学特点、免疫表型分别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病变4例位于右侧,3例位于左侧;直径在2—11cm;6例进行全肾切除,1例直径2cm单纯肿块切除。巨检肿瘤呈现圆形,边界清晰,未见坏死和出血;镜检显示肿瘤细胞由大量的形态一致的圆形或多角形细胞组成,瘤细胞具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3例经B超检查,显示低回声,回声规则,边界不清楚。7例均经CT检查,显示为肾实质内提示有圆形的组织肿块,强化明显。免疫组化显示AE1/AE3与EMA显示阳性,CK7与Vimentin显示为阴性。结论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中,应将临床病理学与影像学、免疫表型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防止发生误诊。

  • 标签: 肾嗜酸细胞腺瘤 临床病理学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Y透明剂在临床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中的应用。方法用Y透明剂和二甲苯分别制作组织切片、经HE、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比较实验效果。结果用Y透明剂制作的组织切片效果优于二甲苯。结论Y透明剂可以完全替代二甲苯。

  • 标签: Y 透明剂 二甲苯 毒性 病理制片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研究探讨本病的临床病理表征,充分的认识此恶性肿瘤的特征和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重点研究分析讨论其大体标本、影像学检查、专科体检、术中冰冻切片、免疫组化等一系列的结果,探讨诊断和治疗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有效方法。结果9例患者的检验结果比较接近,均出现相似的症状,其中不同的表现即是诊断不同肿瘤时期的重要依据。具体的结果统计见表1。结论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是临床罕见疾病,来自残留的胚胎细胞或间质细胞化生。肿瘤含肉瘤和癌两种成分,根据恶性中胚叶成分是否正常存在于子宫,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还可以分为同源性和异源性肿瘤,恶性平滑肌和间质属于同源成分,而恶性横纹肌和软骨则属于异源成分。肿瘤的恶性程度很高,多见于绝经后妇女。

  • 标签: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病理诊断 分析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病理临床和CT表现特征,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对60例BA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得到组织病理学证实,对照病灶边缘及内部特点以及病理切片;结果孤立结节型29例(48.3%),实变型14例(34%),弥漫结节型17例(17.7%)。孤立结节型可见分叶、毛刺及星芒状改变、小结节堆集、胸膜凹陷征、小泡征及空腔征等,实变型早期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磨玻璃影,中晚期可呈片状密实影,易与炎症混淆,但“枯树枝”征、血管成像征可鉴别,弥漫结节型由于病灶的多态性,难以与结核等特异性炎症或其它肺内浸润性疾病鉴别,若有明显的“枯树枝”征,则可作为BAC的特征;结论CT检查可以发现BAC各型的某些CT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细支气管肺泡癌 病理 临床 CT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的早期胃癌患者10例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形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发病高峰为42~60岁,以男性多见。大体分型以凹陷型、浅表型为主,组织学分型以管状腺癌为主。结论早期胃癌临床特征和一般胃病相似,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标签: 早期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腺癌中激素受体、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化,探讨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病理确诊为原发浸润性的导管癌患者120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记录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率、临床分期临床特征。比较患者的ER、PR、e-erbB-2、p53等免疫学指标表达情况。结果年龄越小,淋巴转移率高、病理分期晚。ER、PR阳性表达率随着肿瘤增大而减小(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增大而增大(P<0.05)。PR阳性表达率在低年龄组明显高于高年龄组(P<0.05)。在临床I其期中,ER阳性表达率最高,而PR、c-erbB-2阳性表达率最低。结论乳腺癌是多因素、多阶段发展的结果,联合检测有助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判断。

  • 标签: 乳腺癌 病理特征 临床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年期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三家医院收治的50例直肠癌青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其和50例老龄直肠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组以便数增多、腹痛、肛门疼痛、坠胀等为主;肿瘤距离肛缘不到7厘米。青年组主要有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等病理类型,显著高于老龄组(P<0.05)。结论青年期的直肠癌患者主要有便数增多、腹痛、肛门疼痛、坠胀等临床表现,另外,多数患者具有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等病理类型。肿瘤的侵袭性强、分化差,误诊病史多,易于耽误病患的诊治,进而影响其的预后。

  • 标签: 青年期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