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例颅骨骨病、肿瘤临床-影像-病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28例颅骨骨病、肿瘤临床-影像-病理分析

武国军1方小东2刘平3

武国军1方小东2刘平3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医院影像科陕西西安710071)

(2兵器工业521医院CT室陕西西安710065;3西安长安医院710016)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发生于颅骨的骨病,肿瘤诊断。方法对28例进行临床,影像,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28例中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27例行头颅CT扫描。3例经PET/CT检查;7例行头颅MRI检查;1例同时做MRA扫描;9例拍摄颅骨平片,其中2例为母子,又行拍摄头颅及胸部平片。全部病例经临床-影像随访。随访方式:电话或预约复诊;时间:三个月到术后两年。结果(1)骨病有颅骨外板外血肿机化2例;(2)脑脊膜脊髓膨出症2例;(3)颅锁发育不全3例;(4)朗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5)颅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6)颅骨肿瘤:①颅骨良性骨瘤3例;②原发于颅骨恶性肿瘤3例:其中颅底骨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恶变1例;右颧骨纤维肉瘤1例。③颅骨转移瘤:肺癌3例,其中肺癌(小细胞)2例;肺癌(非小细胞)1例;宫颈癌2例;乳腺癌及前列腺癌颅骨转移瘤各1例;小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颅骨转移1例。结论发生在颅骨的骨病、骨肿瘤诊断中,CT及PET/CT检查对骨破坏的特征最有价值,病理诊断结果为诊断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颅骨骨病骨肿瘤CTPET/CT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6-0089-04

发生于颅骨的骨病与骨肿瘤,其发生率较低且少见。在临床-影像诊断中由于少、罕见易有误诊。为了研究、探讨与认识这些疾病的诊断,本文收集28例,复习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1991-10~2012-03二十余年,来自多家医院放射科与影像科病例资料(包括: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长安医院、西安521医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医院)。发生于颅骨的骨病与骨肿瘤病例共28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男女之比为0.86:1。发病年龄1.2岁~71岁,平均年龄23.2岁。

二、检查方法

拍摄颅骨平片9例,其中2例发现颅骨疾病所在后,又行拍摄胸部平片,即1例9岁小儿与其母亲,因颅骨前囟门未闭合,又拍摄胸片;27例均行头颅CT扫描。7例行头颅MRI/检查;1例头颅CT扫描后又行MRI/MRA检查及PET/CT检查,有2例进行全身PET/CT检查,1例行SPECT全身扫描1例后,发现颅骨及右侧髂骨有放射性核素高摄取,又行头颅DR、CT、MRI扫描,显示颅骨及右侧髂骨多处出现溶骨样破坏。对所有病例采用了软组织窗与骨窗观察、分析。对3例肺癌患者,同时分析图像中肺窗变化。

结果

2.1疾病种类:

(1)先天畸形:脑脊膜脊髓膨出症2例;颅锁发育不全2例。

(2)新生儿娩出头皮血肿机化2例(图1);

(3)颅骨骨病:颅骨朗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图2~3),其中1例女性,39岁成人,2例5~6岁小儿,男女各例;颅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图4~6);其中1例9岁为女性小患者,其他2例分别为39岁、65岁成人;畸形性骨炎1例,为31岁年青人(图7)。

(4)颅骨骨肿瘤12例(图8~12)。

①原发性良性颅骨骨瘤3例,发病年龄14岁~66岁。

②原发性恶性颅骨肿瘤,包括:颅底骨肉瘤1例,发病年龄1.2岁;颅底骨巨细胞瘤恶性变1例,发病年龄63岁。右颧骨纤维肉瘤1例,男性,51岁。

③颅骨骨转移瘤7例;其中肺癌,周围型小细胞肺癌2例;非小细胞肺癌1例。乳腺癌(髓样瘤)1例;宫颈癌2例;前列腺癌1例;小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1例。

2.2疾病发生部位:

(1)额顶骨7例;包括:颅骨骨瘤2例;颅锁发育不全2例;颅骨朗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畸形性骨炎1例;颅骨额顶骨转移瘤6例,小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1例;宫颈癌2例;肺癌2例;乳腺癌1例。

(2)颅面、颌面骨部(包括:左右颞骨)颅骨朗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颅骨骨瘤1例;右颧骨纤维肉瘤1例;颅底骨巨细胞瘤恶性变1例;宫颈癌、肺癌颌面部骨转移瘤1例。

(3)颅底骨7例:颅底骨肉瘤1例;颅底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畸形性骨炎1例;前列腺癌斜坡转移瘤1例;宫颈癌、肺癌颌面部骨转移瘤各1例;脑脊膜脊髓膨出症2例。

男性,19岁。新生儿期有头皮血肿,成年后可见右颞骨颅骨外板弧形骨质硬化,其密度与颅骨外板不同

女性,40岁。CT三维重建图像可见颅骨外板多发性钱币大小溶骨样破坏

同一病例。CT骨窗可见右额部颅骨内外板呈溶骨样破坏

男性、65岁。CT可见右蝶骨大翼成骨样改变

同一病例。MRI可见右蝶骨大翼呈混杂信号

同一病例。MRA可见颅底动脉环在右侧病变处,大脑中动脉呈断续状显影

男性,31岁。SPECT显像:前后位观可见左顶骨、右侧股骨头、双侧骶髂关节均呈放射性核素高摄取

男性,1.9岁。CT显示左枕部包块占据颅内外

同一病例。CT骨窗可见枕骨皮质变薄,局部可见骨质密度减低。术后病理:骨肉瘤

女性,41岁。PET/CT可见颅骨多处骨破坏,并有放射性核素高浓聚

图11-神经母细胞瘤颅骨转移CT骨窗

女性,3.8岁。CT骨窗可见额骨内外板呈日射状骨膜反应增生

同一病例。软组织窗可见硬膜下出血

讨论

3.1、颅骨骨病的鉴别

3.1.1颅骨外板皮下大血肿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新生儿娩出产伤,发生的皮下、帽状筋膜下大血肿。各个医院影像诊断科由此拍片,头颅CT扫描约占半数以上,随着CR、DR、CT新机型普及对此类疾病检出认识增多。常见轴位显示颅骨外板皮下,帽状筋膜下血肿。绝大部分皮下大血肿遂小儿日龄增加,肝功能成熟,凝血因子合成增多而吸收,血肿机化后,形成颅骨外板弧形高密度骨化影,很少见就易有误诊,CT颅骨外板新月形高密度钙化-骨化影。当追问病史,患儿均有娩出头颅损伤史,且发生于足月顺产,或臀位产小儿,娩出可见头顶有大的血肿,血肿于生后10个月仍不吸收,最后出现前述表现,诊断不难,无需鉴别诊断。本文1例,19岁成人患者。查体:右后枕部骨性隆起,质硬。病史不详时易误诊为骨瘤。血肿机化与骨瘤鉴别:骨瘤为无痛性颅骨局部隆起,广基与外板相连,影像学;局部骨性隆起,表面光滑,广基与外板相连,骨瘤通体较致密,密度且为均匀一致的高密度;血肿机化为发生于皮下、帽状筋膜下的骨性隆起,CT多层面均可显示与颅骨外板有低密度间隙,血肿机化与颅骨外板相互间很少融合同为一体,且各自密度不同。

3.1.2发生于朗罕氏细胞增生症相对较多见。当颅骨的颞部、顶骨出现多发性、钱币样溶骨破坏要考虑朗罕氏细胞增生症。脑脊膜脊髓膨出症为神经管先天发育异常,在CT刚进入中国时发病率较高,近几年随孕前、孕期早孕阶段口服叶酸片,其发病率明显下降,且本病的认识较直观,诊断不难,CT扫描显示枕部颅骨缺损,并有脑脊液及脑组织一道膨出。本文报告1例为71岁,来自陕北农村的老年女性,因脑血管病疾病做CT检查后,意外发现颅骨缺损,有膨出的脑脊膜脊髓而诊断。

3.1.3颅骨骨病的影像学特征;朗罕氏细胞增生症发生于颅骨,临床可见局部小的软组织肿胀,皮肤溃烂,脓性分泌物,经久不愈,抗生素治疗无效。行头颅CT扫描;显示头颅内外板障呈穿凿样,虫蚀样,溶骨样破坏。诊断必须结合颅骨病灶,局部组织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这类患者治疗经过化疗加局部放疗好转。

3.1.4颅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当见到颅底骨蝶骨大翼成骨样改变,要考虑本病诊断,多发生于颅底蝶骨大翼一侧,临床表现;双侧颅面骨不对称,影像学表现患病例颅底蝶骨大翼骨质密度增高,呈致密影,板障增厚,与颅底病变进展期,在头颅PET/CT检查可见骨质破坏区域有放射性核素摄取。MRI可见颅底呈混杂信号影。MRA可见病理增生的颅底骨挤压大脑中动脉变细、消失,或呈断续显影,直接影响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的血液供给。既往文献报道较少见。

3.1.5畸形性骨炎,也称为Paget’s病,为全身多骨发生的溶骨性破坏,还可夹杂风湿骨关节病。本文1例,为31岁男性,SPECT/CT/MRI/头颅平片显示左颅顶骨、枕骨多发性溶骨性破坏,局部放射性核素高摄取,还可见到骶髂骨、右侧股骨头、骶髂关节骨形态学改变。本病要与朗罕氏细胞增生症鉴别。本病预后不容乐观,可有多发性内生软骨瘤恶性变得文献报道。

3.2颅骨肿瘤;包括:颅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3.2.1颅骨良性肿瘤;骨瘤为颅骨外板好发之处,临床表现;前额部、颞部无痛性颅骨局部隆起,广基与外板相连,质硬。影像学;颅骨局部隆起,表面光滑,广基与外板相连,骨瘤通体较致密,在此要与外生骨软骨瘤鉴别,后者为肿瘤顶端有软骨帽,如成熟期则可见顶端钙化,未成熟少见钙化。

3.2.2颅骨骨巨细胞瘤恶性变;发生于颅骨十分罕见,临床表现进行性颅骨皮下软组织肿胀,疼痛。CT表现颅骨内外板呈膨胀性,溶骨性破坏,骨膜反应少见。PET/CT检查;可见肿瘤破坏区呈放射性核素高浓聚。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否则难以考虑此诊断。

3.2.3颅骨骨肉瘤;也十分罕见,临床表现,小儿出现进行性皮下软组织肿胀,疼痛、拒按压。CT扫描显示颅骨内外板呈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可见骨膜反应。可见日射状骨膜反应性增生。如果无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否则难以考虑此诊断。

3.2.4颅骨恶性转移瘤;颅骨板障血供丰富,是其它恶性肿瘤的瘤栓易停留、累及部位。本文7例中,最常见的是肺癌颅骨转移,包括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本组病例中均有肿瘤原发病史,影像学表现;颅骨溶骨性破坏,但也有由颅骨转移瘤检出原发病灶,如小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颅骨破坏还可见溶骨样破坏,还可见颅骨破坏区的内外板呈日射状骨膜反应增生。前列腺癌在颅底斜坡骨破坏区呈成骨样破坏,局部放射性核素高摄取。

3.3颅骨骨病与骨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组病例仅头颅外伤及先天发育畸形经临床随访,影像学特点可以明确诊断。但对朗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及骨转移瘤,骨肉瘤均做病理活检证实最后诊断。否则仅依据骨破坏特征,很难做出诊断,在此一旦明确病理诊断,无需进行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孟国路,赵继宗,吕刚,等.颅骨肿瘤119例临床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90-92.

[2]杨娟,徐山淡,白建军,等.颅骨原发性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5):674-677.

[3]张伶,王仁法,关键,王敏,夏黎明,王承缘.颅骨转移性病变的MRI诊断.放射学实践,2009,24(5):530-533.

[4]秦越,崔光彬,杜滂,李玮,熊晓双,段世军,王玮.颅骨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文献回顾.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11):1564-1566.

[5]齐乃新主译.骨科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二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

[6]陈盛祖,主编.PET/CT技术原理及肿瘤学应用.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