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肿瘤病人的心理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治疗,以达到稳定情绪、改善症状、促进康复、提高生存质量的治疗目的。

  • 标签: 肿瘤 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出生后血糖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6年5月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1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了血糖监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早产儿发生血糖变化的高危因素、治疗及转归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14例患儿有47例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41.2%,其中9例患儿发生持续性低血糖,1例外院转入患儿发生低血糖性抽搐;有11例患儿发生高血糖,发生率为9.6%,其中8例患儿低血糖与高血糖均有发生。低血糖发生原因占前5位分别为母亲妊娠期糖尿病(GDM)、窒息、感染、胎龄低于33周、出生体质量<1500g。结论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高,出生后及时监测血糖、恰当处理,可减少其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早产儿 血糖变化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评估高钾血症心电图变化及病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92例高钾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离子电极法进行血清中钾含量的测定,患者血清中钾含量测定显示为高钾血症后,立即采用kenz110型心电图机对患者行心电图诊断。结果(1)92患者中有50例患者经心电图诊断患有高钾血症,其病因主要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失代偿期、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血清中钾含量测定比较,符合率为54.35%;其余42例患者经心电图诊断无高钾血症,其病因主要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胃肠炎、以及恶性肿瘤;(2)92例患者中有83例患者血清中钾含量为5.5~7.0mmol/L。结论不同病因的高血钾症患者的心电图变化不同,心电图变化对临床诊断高钾血症有重要的价值,与血清中钾含量的测定联合应用,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高血钾症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钾离子 高钾血症 诊断 心电图 病因 评估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女性盆底不仅对盆腔器官起支持作用,还是涉及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一个复杂功能体。与男性不同,女性盆底经历了许多生活有关的适应性改变及内分泌事件。这种改变的大多数临床表现在绝经后更为明显并贯穿女性的老年期。这篇文章总结了女性中年及之后盆底在病理生理及临床方面的主要改变,重点讲述其与排尿及排便障碍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盆底 老年 盆腔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妊娠期妇女血脂生理变化的趋势,为建立妊娠期妇女血脂变化正常范围作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妇女各100例,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非妊娠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对比4组患者血脂变化。结果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的孕妇各项血脂水平临床指标(TC、TG、HDL-C、LDL-C、apoA以及apoB)均显著高于同期非妊娠的健康妇女(P<0.05),但妊娠早期妇女与非妊娠期妇女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妊娠中期妇女各项血脂生理指标显著高于妊娠早期妇女(P<0.05),且显著低于妊娠晚期妇女(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血脂水平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并且妊娠早期、中期与晚期血脂水平各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妊娠 血脂 生理性变化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有效提升,也促进了医疗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而医用B超是现阶段各级医院最为常用、应用范围最广的医疗器械。医用B超有很多种品牌、型号以及类型,由于其结构相对复杂,且一旦发生故障就会较为繁琐,因此,只有进一步明确医用B超的工作原理,才能更好的针对其故障发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相应的维修策略,进而为医院B超使用水平的提升提供些许帮助。

  • 标签: 医用B超 工作原理 故障维修 策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COPD急性发作的患者及45例健康者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急性发作期患者TT3、FT3下降明显(P<0.05),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TT3、FT3差异无显著性,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TT4、FT4及TSH无显著差异,但死亡组TT3、TT4、FT3、FT4均较缓解组有所下降(P<0.05),TSH低于缓解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COPD患者甲状腺激素降低幅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甲状腺激素 急性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观察心理护理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5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划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两组人数均等各25例,根据分组对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经过分组护理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观察发现,心理护理组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明显比常规护理组更轻,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显著减轻其焦虑和抑郁程度,改善其心理状态,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与实践。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功能的异常,在脑梗塞中的衍变及意义;方法检测血浆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Ⅲ(AT-Ⅲ)用酶联法;结果﹙1﹚病患组血浆蛋白C、蛋白S、AT-Ⅲ的活性低于健康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显著;﹙2﹚单因素分析r=0.441,P=0.152,病患组血浆PC与PS显著正相关;结论在脑梗塞致病的众多危险因素中,凝血异常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监测凝血功能,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及转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蛋白 C 蛋白S 抗凝血酶-Ⅲ
  • 简介:摘要所谓隐睾,就是指男婴儿出生后,双侧或者单侧睾丸没有按照正常发育过程,于腹膜后腰部降至阴囊,临床也可将这种情况称为睾丸下降不全或者睾丸未降,是一种先天性畸形疾病。

  • 标签: 婴儿期 隐睾术 睾丸容积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蜂蜇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TA-REVOLUTION血凝仪测定73例蜂蜇伤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并与7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蜂蜇伤患者APTT较健康人明显延长(P<0.05),PT、TT与健康人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Fib较健康人降低(P<O.05)。结论APTT延长、Fib降低,提示蜂蜇伤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凝血指标监测对蜂蜇伤患者的病情了解及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蜂蜇伤 凝血功能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本文以婚姻引发的严重心理问题为个案,从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角度探讨了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机制,提出了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的整合式心理干预对严重心理问题的治疗作用。

  • 标签: 婚姻 认知行为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进行化疗的癌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配合心理护理,观察对比2组SAS和SDS评分。结果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下降的均较对照组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癌症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调节,心理护理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癌症 化疗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间,在我院选择8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心理组(n=40)和常规组(n=40),给予心理组患者心理护理,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心理组患者疼痛恐惧心理、担心手术风险、担心手术预后、担心手术费用等相关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可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手术室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了解和分析急诊科护理纠纷变化情况。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8到2009年度、2013到2014年度护理投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对比硬件因素、医护人员因素以及患者家属因素,观察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2013到2014年度和2008到2009年度相比,护理投诉中硬件因素明显减少,医患因素有了一定增加,而患者和家属自身要求过度因素并没有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结论随着患者维权意识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护理纠纷逐步的转向医疗服务质量方面,护理人员重视服务质量提高、改变服务态度,能够很好的提高急诊护理的满意度,提高其安全性。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纠纷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小儿手足口病血液学变化。方法对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6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将同期在我院进行保健的6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的儿童进行血细胞的检测,比较这两组儿童在血液学的变化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通过对这些手足口病儿童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其中发热患儿有28例,患有皮疹的有60例,具有呼吸道症状的有60例;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对患儿的血液学进行检测发现观察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与外周淋巴细胞绝对值变化均强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通过对小儿手足口病的血液学进行检测发现这些患儿的血液学变化主要表现在外周淋巴细胞绝对值升高,淋巴细胞下降,白细胞升高这三个方面。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血液学变化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在产后出血中的变化。方法选取68例于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产后出血患者,其中产后出血量为500-800ml为第一组,产后出血量>800ml为第二组,选取同期正常分娩的孕妇,产后出血量<500ml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常规凝血指标及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产时第二组的5项常规指标有明显变化(P<0.05),而第一组无明显变化(P>0.05),产后第一组、第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性(P>0.05);将三组产时与产后进行对比,可见第一组的D-D、ATAg、PAP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D-D、PAP呈下降趋势,而ATAg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产时比较,产时第一组D-D增高,ATA下降,具有差异性(P<0.05),第二组的D-D、PAP显著增高(P<0.05),ATA、TAT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产后比较,第一组的D-D显著升高,TAT减低(P<0.05),而第二组的TAT、ATA减低(P<0.05),D-D显著增高(P<0.05),产后第一组的ATAg高于产后第二组(P<0.05)。结论AT、DD对产后出血所致的DIC能早期诊断,常规凝血指标如PT、TT、APTT、FIB、PLT在DIC早期诊断上意义不大。

  • 标签: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 产后出血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酒精性肝硬化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了解其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方法采用贝克曼LH75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50例酒精性肝硬化病人和5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四项参数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检测血小板参数对救济性肝硬化损伤程度,临床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胚胎停止发育(embryonicarrest,简称胚停)孕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胚停孕妇和40例健康孕妇,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两组孕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查,统计两组孕妇妊娠2周、4周、6周CD3、CD4、CD8、CD4/CD8结果,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妊娠6周以内,CD3和CD4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2周时,CD8和CD4/CD8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4周和6周时,研究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胚停孕妇妊娠约6周以内CD3、CD4基本无明显变化,但CD8数量增加,CD4/CD8升高,可能与胚停发病有一定联系。

  • 标签: 胚胎发育停止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