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开展,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术后不良反应仍存在,包括血栓形成、新生内膜增厚和动脉血管重塑等,究其机制包括内皮增生不良、炎症反应等。综合所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支架植入术后研究的文献,将冠心病PCI术后分子水平变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冠心病 支架植入术 分子水平研究 内皮 炎症
  • 简介:目的:探索中药复方对脑梗死后情志变化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总结分析近十年中药复方治疗脑梗死后情志变化的用药情况。结果:脑梗死后失眠临床常用药物为甘草、牡蛎、黄芪、白芍、酸枣仁等,其治疗以补虚、清热、安神为主。脑梗死后抑郁临床常用药物为川芎、柴胡、当归、郁金、石菖蒲等,其治疗以补虚、活血化瘀、安神为主。结论:脑梗死后情志变化主要为失眠与抑郁,临床治以补虚为主,根据不同证型配合以不同药物。

  • 标签: 脑梗死 失眠 抑郁 用药规律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透析频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中医证候变化特征。方法将82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且以固有透析频率维持血液透析时间大于3个月的患者根据其透析频率分为3组。A组(2周4次透析)12例、B组(2周5次)27例和C组(2周6次透析)43例。分别于透析前和透析3个月时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脉诊断其中医证候,并检测比较透析3个月时3组残余尿量、溶质清除指数(Kt/V)、血肌酐、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血压等相关指标、年龄、透析龄、单次透析时间、单次透析超滤量等临床资料及2年生存率。结果与B组和C组比较,A组透析3个月时的残余尿量更多,年龄更大,透析龄更短,单次透析时间更长;与C组比较,B组透析3个月时的残余尿量更多,年龄更大,透析龄更短,单次透析时间更长(P〈0.05)。3组2年生存率和透析前后中医证候频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透析3个月中医证候频数从高到低均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透析3个月,3组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证候频数均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加趋势,而脾肾阳虚和阴阳两虚证候频数则均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结论较低频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在取得较好预后情况的基础上有助于维持患者肾功能,不同透析频率对其中医证候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以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等中医证候为主,且治疗可进一步加重其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

  • 标签: 透析频率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中医证候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症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以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和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紧张、恐惧、抑郁心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乳腺增生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治疗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 标签: 心理护理 乳腺增生症 心理状态
  • 简介:目的分析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过程中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根据HBV-DNA是否转阴分为转阴组、未转阴组:对比治疗前后转阴组、未转阴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及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隋况。结果:治疗后,转阴组、未转阴组患者的血清ALT、AST、TBIL均低于治疗前水平,ALB水平高于治疗前水平;经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转阴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显著大于未转阴组(P〈0.05);治疗后,转阴组、未转阴组患者的血清T3、T4、bT3、FT4水平均有所上升,TSH水平有所下降;经T检验,转阴组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程度显著大于未转阴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肝功能,纠正甲状腺激素代谢,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乙肝 肝硬化 恩替卡韦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总结和比较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116例AECOPD患者,分为PCT指导治疗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56例),分别观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天数、住院天数、临床有效率,并比较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PCT指导治疗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88.33%vs100%,p<0.05),抗菌药物使用天数(8.40±0.74dvs.11.50±1.03,p<0.05)、住院天数(9.01±1.71dvs.113.92±1.76p<0.05)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88.33%vs.87.50%;p>0.05)。结论PCT作为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之一,可作为指导临床及时、正确使用或减停抗菌药物的一个指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降钙素原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研究冠心病住院患者的抑郁状态,寻找合理心理护理模式,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近期在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住院患者114例,入院行SDS抑郁量评估,而后根据评估结果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个体化心理护理观察组,两周后再进行SDS评估,对比分析组内和组间情况。结果:所有入选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约70.17%入院时呈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经过有效护理后,各组患者的抑郁状态均得到有效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住院患者容易发生抑郁,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住院 抑郁状态 个体化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肢体康复训练。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用简式Fugl-Meyer(FMA)评定运动功能康复情况和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心理干预组FMA和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配合心理护理,能够更好的促进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脑卒中 抑郁 肢体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