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MRI对宫颈癌及邻近侵犯结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36例,接受MR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本组宫颈癌患者的MRI表现、邻近结构侵犯情况以及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MRI分期情况。结果:36例宫颈癌患者,14例不规则形肿块、22例圆形肿块或结节,T_2WI显示中高信号33例,T_2WI显示等信号3例;T_1WI显示等信号22例,显示略低信号14例;宫颈内肿块影16例,前唇局限结节6例,后唇局限结节11例,右侧及前唇受侵3例;MRIIV期、III期、II期以及Ib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3/3)、87.50%(7/8)、95.23%(20/21)以及75.00%(3/4)。结论:MRI对宫颈癌患者分期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在宫颈癌及其邻近侵犯结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邻近侵犯结构 诊断
  • 简介:在应用常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的基础上加做转颈试验,检测了32例基底动脉短暂脑缺血发作(VB·TIA)间歇期患者。发现BAEP异常率由46.88%提高到81.25%,两者相比差导显著(P<0.05)。而对照组转颈前后检查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BAEP转颈试验能显著提高VB·TIA的检出率,且方法简便,值得临床采用。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转颈试验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
  • 简介:目的:为了解-基底动脉缺血病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改变。方法:使用美国Bio-Logic公司生产的诱发电位仪对98例一基底动脉缺血的病人进行检查,结果:在异常的听觉诱发电位各项指标中,I-III、III-V、I-V波间期(LPL)延长最为敏感,异常率为65.2%,其中又以III-V波间期延长为著,其次为III-V/I-III〉1及波形改变,异常率分别为59.1%和53.0%,同时本检查还显示一侧耳异常较双侧耳更为常见,结论:脑干听诱发电位的测定对一基底动脉缺血病人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局部缺血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诊断
  • 简介:应用扭颈连续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60例正常人,青壮年(<40岁),中年组(41~60岁)和老年组(>61岁)各20名,每组男女各半。结果表明:各组(无论男女性别)BAEP扭颈时、后的各重要检查参数PL和IPL均无显著差异(P值>0.05),三个年龄组男女性别扭颈的相应扭差经F检验亦无显著差异。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强。为研究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扭颈试验 BAEP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眩晕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变.方法:对48例老年人缺血性眩晕的TCD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V-BA血流异常占82.1%,颈内动脉分支血流异常占12.5%.结论:TCD是临床诊断缺血性眩晕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老年人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TCD 经颅多普勒超声 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脑干诱发电位(BAEP)对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9例临床诊断为VBI的病人进行TCD及BAEP的检查.结果:TCD异常率为77.7%,BAEP异常率为69.7%.结论:两项检查均为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对VBI的诊断相互补充,可提高其早期确诊率,并有助于定位诊断.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淫羊藿甙对脑缺血灌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取血降压灌注的方法建立小鼠脑缺血灌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淫羊藿甙防治组,检测各组行为学、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ATPase酶活性的变化.结果:(1)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淫羊藿甙(10、30、100mg/kg)灌胃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小鼠学习记忆成绩.

  • 标签: 淫羊藿甙 脑缺血 再灌损伤 小鼠 SOD活性
  • 简介: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EP)一﹑概念:即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它是给皮肤或末梢神经以刺激,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通路至脊髓感觉通路﹑丘脑至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感觉区,在刺激的对侧头皮相应部位记录到的电活动。二﹑感诱发电位的分类:(一)按记录和刺激电极放置部位分类1﹑上肢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2﹑感觉神经动作电位3﹑节段性诱发电位4﹑三叉神经感诱发电位5﹑其他脑干诱发电位或反射6﹑膈神经和肋间神经诱发电位7﹑食管﹑直肠脑诱发电位8﹑二氧化碳激光痛觉诱发电位9﹑外阴部诱发电位10﹑

  • 标签: 体感诱发电位地形图 临床应用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痛觉诱发电位 二氧化碳激光
  • 简介:目的:探讨二巯丙磺钠(Na-DMPS)对大鼠脑缺血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复制大鼠4-动脉阻断模型,观察脑缺血灌注损伤的水份和钙含量变化及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以及Na-DMPS脑室内给药(icv)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脑缺血20min,灌注60min,可造成脑水份,钙含量明显增加,组织形态学检查亦见缺血灌注损伤.缺血前20minicvNa-DMPS900μg·kg-1,能显著降低脑水份和钙含量,逆转脑缺血灌注损伤.结论:Na-DMPS对大鼠脑缺血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 标签: 二巯丙磺钠 大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脑保护 超微结构
  • 简介:采用家兔急性肾缺血灌注损伤模型,研究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减轻白细胞致肾损伤的作用。实验分:IPC、缺血灌注(inchemicreperfusion,IR)和对照组。均去右肾,检测在缺血前、缺血60min和灌注60min、120min时混合静脉血中的白细胞总数和灌120min时左肾系数(Leftrenalcoefficient,LRC)、肾组织中的白细胞数以及过氧化脂质(Lipidperoxides,LPO)含量,并在光镜下对灌120min时的肾小管的病理变化进行评分。结果表明:IR组在灌注120min时,以上指标同对照组和IP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血中白细胞数与LPO、LRC、肾小管评分的改变呈正相关(P<0.05),肾组织中白细胞数与LRC、肾小管评分呈正相关(P<0.05),IPC组肾组织中白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白细胞在急性肾缺血灌注损伤中是一个重要因素,IPC具有减轻白细胞所致的肾损伤作用。

  • 标签: 缺血预处理(IPC) 白细胞 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保留和去除大鼠肾神经后,肾缺血灌注性肾损伤过程中室旁核电活动的变化,了解肾神经在缺血灌注性肾损伤时室旁核电活动变化中的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250±30g)随机分为二组(n=10):①神经组:分离出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灌注30min。②去肾神经组:分离并剪断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灌注30min。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GeorgePaxinos,CharlesWatson),用微电极全程记录各组肾缺血30min,灌注30min室旁核放电活动。结果:保留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灌注瞬间室旁核电活动明显减少(P〈0.05)。随着缺血和灌注时间的延长,室旁核放电活动逐渐增强(P〈0.05)。去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灌注瞬间时室旁核放电未出现快速性变化。在缺血和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进行性增加,与保留肾神经组比较,去神经组缺血和灌注期间各观察时间点室旁核放电均显著性增强(P〈0.05)。结论:急性肾缺血灌注可引起室旁核放电活动增强;肾缺血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活动的快速性变化与肾神经有关;肾神经具有抑制肾缺血灌注时室旁核紧张性的作用。

  • 标签: 肾脏 缺血 缺血-再灌注 肾神经 室旁核
  • 简介:麻醉前访视是麻醉实习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麻醉学系50名学生实习结束时进行闭卷考核骨科病人麻醉前访视程序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分析骨科病人麻醉前访视程序在麻醉实习中的应用情况及质量分析,为改进和提高该部分的临床实习教学工作提供思路。

  • 标签: 骨科 麻醉实习 教学方法
  • 简介:青霉素G治疗钩病常发生赫氏反应(JHR),可致肺弥漫性出血(PDH),应寻新药。鉴于国内尚无强力霉素治疗钩病的报告,作者等于1987年探讨了强力霉素治疗钩病。测青霉素G和强力霉素对临床分离的8株钩抗菌活性(试管法)。选临床确诊,病程4日内,未用过抗菌药的感染中毒型钩病34例(实验室证实30例,重型27例)随

  • 标签: 强力霉素 治疗钩 病探讨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在尾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方法。方法:麻醉后固定大鼠,清洁脱脂尾部,使用神经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大鼠尾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正常大鼠尾神经传导速度约为60.8m/s。结论:本方法测定大鼠在尾神经传导速度简便、快捷和可靠。

  • 标签: 大鼠 尾神经 传导速度 检测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产泰对正常及产后家兔在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实验依据.方法:采用BL310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以家兔在子宫收缩的频率、张力、活动力作为评价指标;阳性对照药采用了中医传统产后用药一生化汤丸,观察产泰对家兔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结果:产泰高剂量组在给药15分钟后就显著增强产后家兔在子宫的活动力和平滑肌张力(P<0.01),且作用持续至给药后120min;中、低剂量组也能显著提高产后家兔的子宫活动力(P<0.01,P<0.05);对正常家兔在子宫的收缩,张力、频率、活动力产泰高剂量组在给药后的75~120min也有促进其收缩的作用(P<0.05).结论:产泰能明显提高家兔子宫收缩的张力和活动力,有利于产后子宫的复旧.从药理学实验证明其临床用于产后病的合理性.

  • 标签: 产泰 家兔 在体子宫平滑肌收缩 频率 活动力 中药
  • 简介:目的:探讨酸、碱、盐及消化道神经递质对小肠平滑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在家兔小肠浆膜上安放吸附电极,引导、观察在肠段表面滴加不同剂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钡、乙酰胆碱和阿托品等药物对小肠电活动的影响.结果:氯化钡、乙酰胆碱可显著增加小肠平滑肌快波的频率和振幅;盐酸、氢氧化钠使快波的振幅显著增大;而阿托品则使快波的频率与振幅明显减慢.结论: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钡显著兴奋在小肠平滑肌峰电活动的效应类似乙酰胆碱,而阿托品对小肠电的影响则表现为抑制效应.

  • 标签: 小肠平滑肌 肌电活动 阿托品 乙酰胆碱 药物 影响
  • 简介:对已确诊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105例患者进行了感诱发电位(SEP)观察。结果显示SEP正常25例(23.8%),异常80例(76.2%)。其异常发生率与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有显著相关性,即年龄大、病程长及长期血糖控制差的患者SEP异常率高。结果还显示,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SEP多为异常,而临床尚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SEP也可出现异改变,提示该检查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神经病变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本研究测定了116例幕上肿瘤的短潜伏期感诱发电位(SLSEP),其中包括神经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转移瘤等。在幕上肿瘤116例中,98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结果表明:幕上肿瘤SLSEP总异常率为81.0%,其中位于额顶叶或半球深部者异常率较高。作者还观察到,幕上恶性肿瘤的SLSEP异常率比良性高。研究结果提示:SLSEP的测定对幕上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幕上肿瘤 SLSEP 异常率
  • 简介:目的:同时观察帕金森病患者正中神经和胫神经感诱发电位的异常并推测其发生机制。方法:选择30名帕金森病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刺激正中神经,记录顶叶感诱发电位的N20、P25、N30波,额叶的P20、N3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刺激胫神经,记录顶叶感诱发电位的P40、N50、P6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帕金森病患者上肢额叶N30和下肢N50波幅明显降低(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上下肢SEP同时出现异常是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缺乏的结果,下肢N50波幅比上肢N30与临床症状的严重性更有相关性。

  • 标签: 帕金森病 体感诱发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