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用脑电图(EEG),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和大脑结构特征与规律进一步认识。方法: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在安静状态下进行EEG常规参考导联,双极导联描记,描记时间20~30分钟,86例患者中52例作脑CT扫描。结果:本组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EEG检查结果24例异常,异常率28.6%,均为轻度异常。86例中52例作脑CT检查检查结果13例异常,异常率2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少部分有一定程度的大脑功能障碍与脑结构改变的表现。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脑电图 CT
  • 简介:我们采用EEG、BEAM和CT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脑震荡的患者进行脑功能、脑形态学的检查,现对比分析如下.

  • 标签: 脑震荡 EEG BEAM CT 检查 对比分析
  • 简介:经颅多普勒(TCD)是一项新兴的无创性脑血流动力学量化检测手段,能较精确地反映颅内各条血管的功能状态,这对提高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水平,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我们应用德国EME公司生产的TV20000型仪器,观察了85例脑梗塞病人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结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脑梗塞 对比分析 平均血流速度 CT检查 腔隙性梗塞
  • 简介:应用多普勒技术对50例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了检查,结果30例异常。其中25例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双侧颈动脉血流量对称性偏低,管径及头颅CT无异常,脑电图部分改变,主要表现为低幅慢波,经治疗后症状改善,多普勒复查正常,说明CT正常不能否定脑缺性血管病的存在,CT不能代替多普勒检查,另5例主要表现为双侧颈动脉血流量不对称,其中3例为双侧血管经狭窄,CT提示全脑萎缩,脑电图呈低幅慢波;另2例CT提示左颞后顶区,右枕外侧区梗塞,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表现相应部位慢波灶达6~7级。CT异常者,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多普勒检查和脑电图及临床症状变化不大,故多普勒检查对监测脑动力循环有一定意义。

  • 标签: 颈椎病 多普勒检查 头颅CT
  • 简介:不张是胸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急性脓胸闭式引流或慢性脓胸纤维板剥脱术后、自发性气胸闭式引流术后、肺叶切除术及食道癌术后、复张不满意,脓胸未完全消失或发生不张,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多困难。为此,我们采用面罩鼓应用于以上手术后不张者,均获得满意疗效。共20例,男17例,女3例;

  • 标签: 术后 肺不张 治疗 面罩 并发症 常见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地形图与CT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对比应用。方法:509例患者进行了脑电地形图和CT检查。结果:在509例患者中脑电地形图和脑CT显示了不同的改变。结论:脑电地形图和脑CT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各具有其优点和不足。脑电地形图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神经系统疾病 脑电地形图 电子计算机化断层扫描 CT检查
  • 简介:临床心脏电生理是研究、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心脏内电生理、食道心脏电生理、程序电刺激、心脏内膜与心脏外膜标测。心脏内电生理是以腔内希氏束电图为主的临床心脏电生理,除描记体表心电图外,还同步记录心腔内不同部位的电位图,包括希氏束电图,必要时给心脏以特定的电刺激,观察心脏内诸电位图的变化,以了解心脏的传导顺序,传导速度及心律失常,它是一项操作复杂的有创性检查方法,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并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医师从事该项工作。

  • 标签: 有效不应期 希氏束电图 电生理检查 室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 窦房结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地形图与脑CT在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脑电地形图和脑CT在99例患有脑感染性疾病患者中被检查了并且进行了对比。结果:在疾病的定性和定位诊断中,脑电地形图和脑CT是一致的。但是,在阳性率方面,散发性病毒性脑炎在脑电地形图中94例是阳性,而在CT中只56例是阳性。结论:脑电地形图在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脑感染性疾病
  • 简介:Objective:ToexploreleveldiagnosisonCTandBAincerebrovasculardiseases.Method:CTandBAwereexaminedin53patientswithcerebrovasculardiseasesandcomparedinleveldiagnosis.Result:ThesidesonleveldiagonsisofCTandBAwereidentical.TherangofdiseaseswaslargerinBAthanthatinCT.Conclusion:BAcanhelpleveldiagnosisincerebrovasculardiseases.TheleveldiagnosisofBAandCTwerebasicallyidentical.

  • 标签: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期刊 编辑工作 发行工作
  • 简介:本文对186例头痛患者的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脑电图可作为头痛病人的常规检查,其表现中度以上异常及局灶性异常改变的患者是头颅CT检查的重点,脑电图正常也不能完全否认CT检查的价值。

  • 标签: 头痛 脑电图 计算机断层摄影
  • 简介: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病脑)患者脑电图(EEG)与临床及CT之间的关系。方法:将临床确诊的62例病脑患者进行EEG与CT检查,对其EEG异常的阳性率、异常程度与病程、临床表现、CT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病10天以内EEG中、重度异常39例(78.0%),与10天以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EG可表现三种形式:以弥漫性异常为主(51.5%);弥漫性异常伴局灶慢波(32.3%);局灶性异常(16.2%)。EEG与CT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EEG检查对病脑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动态观察病情、判断预后有重大意义。CT不能取代EEG。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EEG CT
  • 简介:本组16例脑CT均阴性且经MRI证实为脑梗塞。本组资料提示,在梗塞开始后的24小时内,BEAM异常率很高,但随着梗塞时间的延长,CT诊断的阳性率不断提高而BEAM阳性率逐渐下降。本组资料证实:α活动与脑血流量呈正相关而脑血流量与δ、θ活动呈负相关。对于脑深部和脑干部位的梗塞和腔隙梗塞,BEAM诊断的阳性率和定位价值均不高,但对于颈内动脉供血区的早期梗塞,即使梗塞面积较小,但只要位于脑浅表部位,BEAM仍有较高的定位价值。

  • 标签: CT MRI 脑梗塞 脑电地形图
  • 简介:目的:分析60例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与CT、TCD的特点。方法:收集CT证实,同时从事TCD检测的6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较大,60岁以上占71.6%;男性多于女性。易患因素高血压占首位。病灶多位于基底节、放射冠,往往呈多发性。35%患者表现为单纯性运动性偏轻瘫。TCD无创检测颅底大动脉的流速、流向及频谱等血流动力学改变,能间接推测皿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可了解局灶性缺血的病因和供血情况。结论:CT、TCD对辅助临床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腔隙性脑梗塞 CT TCD
  • 简介:我院就用胃电图检查作为临床辅助诊断已五年,并与胃镜和钡餐检查进行了对比,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分析如下:资料来源于我院门诊及住院有恶心、呕吐、上腹闷胀疼痛、食欲不振、黑便或不明原因、不典型、不规则腹痛等症状受检者。共行胃电图检查186例次。记录结果按第二次全国胃电图会议推荐的诊断标准分类。其中37例同时进行了纤维胃镜检查;20例进行了钡餐检查,作以下比较分析。胃电图检查与胃镜检查比较:胃电图诊断胃炎16例,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炎15例,正

  • 标签: 胃电图诊断 钡餐检查 十二指肠溃疡 诊断符合率 纤维胃镜检查 胃溃疡
  • 简介:散发性脑炎是目前临床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疾病。本病的诊断除依据病史及有关神经症状的临床表现外,脑电图检查的异常改变是不可缺少的依据,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尽早做脑电图检查及治疗过程中进行脑电图复查是十分必要的。我院近年共做散发性脑炎脑电图124例,现将资料较完整的83例作一初步分析。

  • 标签: 脑电图表现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症状 异常脑电图 局限性慢波 脑电图分析
  • 简介:本文报导112例粮食仓库保管员与50例正常成人常规功能和最大呼气平均流速—容量曲线(MEFV)的测定结果。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除V50/V25一项指标外,不同工龄组间除VC、FEV1%、V50/V25三项指标外,其余各功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随着工龄增加,通气功能逐渐降低。

  • 标签: 肺功能 杀虫剂 最大呼气平均流速—容量曲线
  • 简介:为了探讨“气血”与月周期的关系,我们采用与“气血”密切相关的功能检查,观察青年男女功能的近月节律。测试采用DFM-86功能测试仪。数据采用时间生物学群体余弦法分析。以太阴月30日24:00为参考相应位0点。

  • 标签: 月节律 时间生物学 肺功能检查 阴月 青年男女 粉尘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