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调查装配踝关节平衡装置步行时踝关节周围肌肉的肌活动。16个健康成人(男8名,女8名)参加了这项研究。测量装配踝关节平衡装置步行时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肠肌外侧、腓肠肌内侧、胫骨后肌肌肉活动。支撑相胫骨前肌和腓骨长肌的肌电图均方根振幅(RMS)峰值在踝关节平衡装置失衡和制动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踝关节平衡装置可能有益于踝关节外侧扭伤后的康复治疗,特别是步行训练。

  • 标签: 肌电图 踝关节平衡装置 步行 踝关节扭伤 康复治疗
  • 简介:通过分析比较非线性时间序列动力学分析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算法,选择出适合脑分析的算法。这些算法时空复杂度较高,计算耗时。我们对这些算法进行了串行优化和改进,使其时间复杂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提高了其准确度;再对其进行并行化,进一步提升了算法效率。最后整个计算过程运行时间缩短为优化前运行时间的1/50。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脑非线性动力学快速分析系统的设计,并使用该系统分析了癫痫脑数据,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 标签: 脑电 非线性系统 关联维 优化及改进 并行化
  • 简介:本工作研制了心数据库生成系统,并应用该生成系统建立了SD-MU心律失常心数据库。心数据库生成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打印输出、注释生成和系统服务等模块。应用本系统还可生成其他类型的心数据库。

  • 标签: 心电数据库 生成系统
  • 简介:本文介绍和研究了一种新型的脑反馈方法,该方法将脑生物反馈和电磁场生物效应有机结合。临床研究表明这种脑反馈能有效地调节大脑神经元的活动,改善大脑代谢和循环,调节敏感的血化学成份,起降脂、解聚、镇痛、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等作用。临床实验证明这种脑反馈对一些脑部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脑电反馈 电磁场 生物效应 神经元
  • 简介:为了进行触听代偿的应用研究,设计了一套应用软件。该软件有两种工作方式:(1)非实时刺激方式:以10.000Hz的频率单路采样,本软件提供了FFT和AR模型两种信号处理算法。并有频谱编码和最大峰编码两种方式。(2)实时刺激方式:由8路采样采集来自8个模拟带通滤波器的信号,计算机对信号进行简单的平均处理后,实时输出刺激。文中还列出了不同信号处理算法和编码方式得到的结果,可以得到AR结合最大峰编码较适合于语音处理;对于自然声,有明显特征频率的信号可用最大峰编码,无明显特征频率的信号应使用频谱编码方式。两种工作方式中,非实时方式信号质量高,信号处理及编码方式灵活,但只能作为触听代偿训练设备;实时工作方式可应用于实际的触听代偿器。

  • 标签: 电触听代偿 实时刺激 非实时刺激 频谱 编码
  • 简介:探索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机理,用神经生理的方法研究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影响.对31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针灸后神经生理的检测,观察治疗后的变化.结果:31例患者针灸后临床有效率100%.所检神经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针灸前后做神经生理测定,一方面可以了解神经损害程度,另一方面可以观察疗效并预测预后,给临床提供诊疗的依据.

  • 标签: 面瘫 针灸治疗 神经电生理
  • 简介:设计了一个液面高度稳定装置。用以减少液体添加过程中,液面高度变化导致夹管阀两端的压力差变化,对液体添加量造成影响。借助于弹簧抗力补偿液面高度变化,使得液面高度维持在一个固定的位置。由此,使得夹管阀入口侧压力恒定,从而稳定夹管阀两端的压力差,保证了液体添加量的准确。此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液面高度变化对液体添加量造成的影响,其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液面高度 弹簧抗力 夹管阀 液体添加 准确度
  • 简介:材料是一类新型功能材料。正电性荷材料表面带有较强的正电荷,对负电性的细菌、病毒和细菌内毒素有较强的亲和作用。本文介绍了将纤维、颗粒、微孔滤膜及深层滤器等各种形式的荷材料用于纯水与药液除细菌内毒素、血液除菌、败血症治疗以及饮水中病毒浓缩回收等技术,分析了应用前景。

  • 标签: 荷电材料 除菌 除细菌内毒素 病毒浓缩
  • 简介:目的研究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的介特性,为电阻抗扫描技术用于检测碘致甲状腺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体甲状腺组织试验标本来自40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其中男性19例,年龄25~57岁;女性21例,年龄36~53岁。从刚手术离体的甲状腺组织分离良性病变组织,利用自制测量系统,用阻抗分析仪Solartron1294+Solartron1260、Agilent4294测量上述组织10Hz~10MHz的电阻值和电抗值。做组织病理学诊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等手段获得组织的电导率、介电常数、阻抗虚部、Cole曲线等参数。结果以4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为研究对象,在所测频率范围内,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的介特性反应良好,其中电导率为0.25~0.80S/m。特征频率主要分布在3.18×104Hz附近,该频率对应的虚部值为-63Ω·cm。结论介特性可以反映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的功能信息,提示电阻抗扫描技术有望用于碘致甲状腺疾病检测领域。

  • 标签: 甲状腺组织 介电特性 电阻抗扫描 Cole曲线
  • 简介:本文简述了生物材料和医用装置的生物学评价项目选择以及生物学评价方法,并对生物学评价的意义和发展历史及现状作了概述.

  • 标签: 生物材料 医用装置 生物学评价
  • 简介:根据脑血氧检测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具有实用性脑血氧检测的设计方法.用Lambert-Beer定律推导出适于脑血氧检测的经验公式%ScO2=A+B(D1/D2)+C(D1/D2)2.采用了双CPU分块设计并创新设计了背景噪声消除电路.传感器的设计考虑了消除颅外组织影响和穿透深度的矛盾关系,选择了合理的发射和接收器件的间距,设计的装置选用了ANOLOGDEVICE公司的ADUC812单片机作为核心.结果表明,这是一款集成了多种接口有较高性价比的8位单片机,提高了抗干扰能力.经人体初步实验,证明了设计科学、有效.整机采用双CPU模块化设计,有效地发挥了CPU控制、运算功能,明显提高了仪器的可靠性.

  • 标签: 脑血氧 近红外光 传感器 检测 设计
  • 简介:通过检测糖尿患者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NCV)、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皮肤交感反射(SSR)生理测定,探讨在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中枢神经及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34例糖尿病患者和10例健康体检者同时进行了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皮肤交感反射(SSR)的测定。糖尿病组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糖尿病组的脑干诱发电位的Ⅰ—Ⅲ波峰间期(IPL)和Ⅲ-Ⅴ波峰间期(IPL)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有统计学的差异(P<0.01):糖尿病组的SSR与对照组相比起始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早期已存在广泛的亚临床神经病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皮肤交感发射(SSR)是早期诊断糖尿病亚临床神经系统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糖尿病 感觉传导速度 运动传导速度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皮肤交感发射
  • 简介:体表胃图(electrogastrogram,ECG)具有幅值小,频率低和窄带宽的特点,并且极易受到心、呼吸以及运动等干扰.我们研究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胃电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从体表记录到胃电信号,采用低功耗设计,可长时间进行胃测量.将MMC卡作为胃的存储器,通过在MMC卡上创建FAT文件系统,可使记录的胃数据以标准文件的格式存储在MMC卡上,保证了后续的Windows环境下数据的处理.

  • 标签: 胃电 单片机 慢波 便携式 多媒体卡
  • 简介:为解决传统听诊器听诊主要依靠医师经验判断,且灵敏度不高、无法记录下心肺听诊音等问题,我们将蓝牙无线传输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医疗实际需求相结合,对基于蓝牙的无线录音听诊装置的设计进行了研究,设计出基于蓝牙技术的新型听诊器。为心肺听诊音的存储记录与量化分析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从而辅助疾病的准确诊断和医疗事故的责任认定。

  • 标签: 蓝牙 听诊器 无线 存储 量化分析
  • 简介:介绍了临床应用的左心室辅助装置的类型和结构特点,分析了基于生理机制的血泵电机参数的血泵控制策略;提出基于多生理信号约束的控制策略控制血泵输出,易满足受体的需求。结合血泵系统现状,从血泵的结构、穿皮能量传递方式和控制策略等方面探讨今后的研究目标。

  • 标签: 左心室辅助装置 血泵控制策略 血泵结构 血泵类型 穿皮能量传递
  • 简介:应用小波转换的三维频谱分析技术,对40只兔心QRS波进行分析,观察其三维心频谱的特征。结果显示:正常兔心QRS波的三维频谱形态呈双侧对称的山坡状,频谱宽度约为240Hz,高频成分主要分布在QRS波的中部,能幅随频率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100—1000Hz与60—100Hz的能量比约为10,150—250Hz与60—100Hz的能量比约为035,并证明性别和体重对心QRS波三维频谱各参数不产生严重影响。

  • 标签: 小波转换 三维频谱 QRS波
  • 简介:开发了一种利用尿压传感实现的新型导尿装置。该装置用于因各种原因不能正常排尿而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装置借助压力传感和电子控制,实现日常医用导尿管的自动通断。对于临床上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它既可以有效地保证膀胱的舒缩功能,促进膀胱机能的保持与尽快恢复,又能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排尿装置 自动控制 压力传感 留置导尿术 尿管
  • 简介:制备聚吡咯/聚乳酸(PPy/PLA)活性复合膜并对其表征。应用乳液聚合法制备PPy/PLA复合膜,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检测复合膜的表面特征和结构特点,使用直流电刺激系统测定复合膜的导电稳定性。结果表明:扫描电镜观察PPy颗粒连续分散在PLA基质中,红外光谱检测显示有PPy和PLA的吸收峰,直流电刺激系统测定复合膜电导率缓慢下降,在560h到1146h之间电流持续保持在28~35μA。表明制备的PPy/PLA活性复合膜确实含有PPy和PLA高分子聚合物,40天内在生理环境条件下仍具有生物意义的直流电。这种结合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将在组织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标签: 聚吡咯/聚乳酸电活性复合膜 制备 表征 表面特征 导电稳定性
  • 简介: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EMG,sEMG)是人体产生的一种生物电信号,它蕴含信息丰富并且与肌肉活动和运动状态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可以用来识别运动意图和利用肌反馈评估肌肉功能状态。目前,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也逐渐将sEMG的应用与虚拟现实相结合。本研究总结了肌-计算机接口的发展现状及其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基于虚拟现实的肌-计算机接口目前存在的技术难点,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表面肌电信号 运动意图 肌电-计算机接口 肌电反馈 虚拟现实
  • 简介:用乙酰胆硷(Ach)复制家兔实验性心房纤颤模型,采用Y导联引导心电信号经快速傅里叶转换对心房活动进行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心房纤颤时心房活动频谱明显异常,表现为低频段能量增加,1-4Hz和1-20Hz频段能量比正常状态明显增大,1-4H/5-10Hz比值和1-20Hz/>20Hz的比值都明显变大,而最高频率明显减小。提示心房纤颤发作时心房频谱中低频成分能量增加。

  • 标签: 电频谱 心房纤颤 家兔 心房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