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对 N-甲基 -D-天冬氨酸( NMDA)诱导的大鼠原代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原代视网膜神经细胞,以终浓度为 1.2mg/ml的灯盏细辛预保护 12h后,用 NMDA(100μmol/L)诱导损伤,并设正常对照组,单纯损伤组和地卓西平 (MK-801)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Hoche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NMDA可诱导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与单纯损伤组比较,灯盏细辛预保护组可提高大鼠原代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率,减少细胞凋亡( P<0.05)。结论 灯盏细辛可抑制 NMDA诱导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保护视网膜神经元。

  • 标签: 灯盏细辛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N-甲基 -D-天冬氨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护理干预价值。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62 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31 ),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另一组展开眼科护理干预(研究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眼科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患者视力,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眼科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广角眼底成像检查在周边视网膜病变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这100名患者先接受散瞳后直接(间接)眼底镜检查,一周后再接受超广角眼底成像检查。记录两次检查结果以及检查所用时间,使用kappa检验方法检查两组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通过超广角眼底成像检查发现周边视网膜格子样变性改变患者60例,视网膜裂孔病变30例,视网膜周边血管病变4例,视网膜脱离6例,检出率100%;通过散瞳后直接(间接)眼底镜检查发现周边视网膜格子样变性改变患者58例,视网膜裂孔病变30例,视网膜周边血管病变4例,视网膜脱离6例,检出率98%。两种检查结果对周边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8~1.0)。结论:超广角眼底成像检查在检查周边视网膜病变中有着耗时短、病人配合程度高的优点,具有广阔的临床使用前景。

  • 标签: 超广角眼底成像 周边视网膜病变 眼科检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方法 研究对象为 2018年 5月 -2019年 4月在我院治疗的 76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均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 38例与行综合护理的研究组 38例。对比两 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综合护理后的HAMA、 HAMD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后的参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有效消除负性情绪,得到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综合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眼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工作年龄(20-70)人群致盲的首要病因。中医药在阻止DR病情进展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并具有一定的逆转作用,可降低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张铭连导师基于目络瘀阻理论,创制了止血明目方,在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及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 止血明目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舒适护理在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通过选取我院在 2019年 1月到 2019年 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 100例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来对这些患者进行编号处理。同时把他们平均的分成两组。一组是编号全部为奇数,为一般组。另一组编号全部为偶数,为改进组。每组有 50例患者。对于一般组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于改进组的患者,则是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之上,使用舒适护理干预的模式。然后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改进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一般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0. 05);改进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组,对比差异结果显著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对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上有较好的表现,值得我们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利拉鲁肽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DR患者9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利拉鲁肽,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5.56%,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bAlc、C – P、NO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HbA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C – P、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明显改善DR患者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利拉鲁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治疗效果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二甲双胍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9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和对照组(单纯口服二甲双胍治疗)两组,分别 4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 95.83%> 77.08%)明显相对更高( P< 0.05),而空腹血糖( FBG)水平 [( 6.75±0.52) mmol/L<( 7.44±0.76) mmol/L]、餐后 2h血糖( 2h PBG)水平 [( 8.76±1.02) mmol/L<( 9.37±1.34) mmol/L以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lc)水平 [( 6.43±0.27) %<( 6.98±0.35) %]相对更低( P< 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实施复方丹参滴丸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治疗,可以获得明显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维护患者的眼部健康。

  • 标签: 复方丹参滴丸 二甲双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患者 100 例入组研究,选入时间为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以动态分组法均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评估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了解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 P<0.05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高( P<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使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 标签: 视网膜病变 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 健康知识知晓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辅助玻璃体切除术 对进展型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开展治疗,分析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进展型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进行随机分组,对 6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为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辅助玻璃体切除术, 分析应用成果。 结果: 从 治疗 上看,观察组 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明显改善,在治疗后第六周 为( 142.63±31.05 ) pg/ml ,对照组为(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液基细胞学在妇科细胞病理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妇科就诊的118例患者,以双盲法划入参照组与实验组(n=59)。参照组单纯阴道镜检查,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实施液基细胞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检查准确率是98.31%,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检查准确率是84.75%,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在妇科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使用,可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液基细胞学 妇科细胞病理学 临床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在胸腹水细胞学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我院选取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接收的190例胸腹水患者的胸腹水细胞为研究对象,每位患者提取出两份标本,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照组应用常规脱落细胞学,比较两组的总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十分显著且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胸腹水性质的判断及确定肿瘤的类型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能提高准确率。

  • 标签: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胸腹水 细胞学
  • 简介:[摘要 ] 目的:希森美康 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单核细胞升高的标本,用瑞氏染色显微镜镜检,比较两者的符合性。方法:选取 95例仪器分析单核细胞分类结果大于 10%的标本,瑞姬氏染色显微镜镜检,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5例标本的单核细胞镜检比例与仪器法计数分类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器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对于仪器分析单核细胞大于 10%的标本必须结合显微镜,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 ] 单核细胞 瑞姬氏染色 显微镜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是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受损的血管内皮中存在大量的炎症介质,中性粒细胞数目增加常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相关,淋巴细胞作为免疫调控屏障,其数目减少与机体应激反应相关。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急性心肌梗死预后中有紧密联系,NLR越高,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越差。现就近年NLR在急性心肌梗死预后价值做一综述。

  • 标签: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 急性心肌梗死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整体护理干预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效果评价。 方法: 以 44 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9 年 1 月 -12 月期间,随机分 A 组和 B 组均 22 例患者,分别选择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护理情况。 结果: 护理后, A 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低于 B 组( P < 0.05 ); A 组住院时间( 15.64±3.59 )天, B 组住院时间( 7.64±2.36 )天,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护理中,整体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以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升患者整体生存质量。

  • 标签: 整体护理干预 创伤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 DC-CIK细胞疗法联合化疗治疗方案,进一步为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提供帮助。方法:实验选取了 2019年 1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我们所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 78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则为 DC-CIK细胞疗法联合化疗治疗,分析病情改善成果。结果:从治疗疗效上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其完全缓解率为 74.5%,对照组则为 51.3%,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患者免疫水平上,也以观察组结果更好,受到肯定。结论:采用 DC-CIK细胞疗法联合化疗治疗方案有助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控制,优于单一措施,专家学者也对此表示认可。

  • 标签: DC-CIK细胞 化疗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近期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