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9年欧洲肝病学会颁布了新的DILI指南,明确了可以导致固有性和特异质性DILI 种类,确立了DILI 的诊断标准和发生危险因素。由于中草药和抗结核药物临床广泛应用,我国学者对药物性损伤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包括作用机制,临床表现,易感因素和治疗药物等,是确保DILI用药安全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性损伤(DILI)的致病药物、临床特点和应对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市2013年1月–2017年6月期间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的DILI报告进行收集,共计216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品种、给药途径、DILI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DILI病例无明显性别差异,≥40岁的中老年人发生居多(70.37%)。导致DILI的前三种药物分别为抗感染药(36.79%)、治疗精神障碍药(16.98%)和心血管系统药(16.35%)。发生DILI的时间因药物种类不同而异,多在8周内,最快在用药后6d,最慢在用药后7个月余。经保、降酶、退黄等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及时停药是治疗的关键。结论:中草药及中成药、非甾体抗炎药和保健品引起药物性损害比例较高,应予以重视。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回顾性研究 药物种类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损伤患者诊断过程中使用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8年5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50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对对照组进行普通诊断。结果:相较于单一的诊断方式,观察组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高于对照组,超声诊断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超声诊断后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超声诊断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损伤患者的诊断,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肝脾损伤患者 超声诊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损伤患者诊断过程中使用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8年5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50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对对照组进行普通诊断。结果:相较于单一的诊断方式,观察组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高于对照组,超声诊断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超声诊断后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超声诊断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损伤患者的诊断,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肝脾损伤患者 超声诊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后造成的急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 实验对象是选自于作者在2022年4月至5月支援上海抗击新冠疫情活动中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接收的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患共计72人,并根据发病程度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是危重组有36人,本组病患是症状较重的一组;另一组是非危重组有36人,本组症状较轻。在治疗过程中对病患的肝脏功能展开监测研究分析两组病患发生急性损伤的情况、观察两组病患的各项指标数据并找出导致急性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可知,危重组病患发生急性损伤的概率为为36.11%,而非危重组的发生率仅为5.56%,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且P<0.05;而在对比两组病患的ALT、AST水平结果时,危重组病患的各项结果明显高于非危重组病患且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且P<0.05;同时在对新冠肺炎病患发生急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可知,CRP与白蛋白水平的变化与影响新冠肺炎患者出现急性损伤的概率呈正相关。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感染之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虽然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但是影响其发生率与发病程度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非常大的可能是CRP和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肝损伤 发生情况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分析对由 胺碘酮外渗所造成的起静脉及组织损伤患者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在我院 2018 年 1 月到 2019 年 1 月期间出现 胺碘酮外渗 的心律失常患者 , 共 5 例 。观察患者表现出的局部特点,并探讨对患者采用的护理干预方式 。结果 患者的首发症状通常为滴入速度减慢 , 发生的主要时间在患者持续用药超过 24 小时后以及 48 小时之间。 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导致患者出现 胺碘酮外渗的主要原因就是持续滴入或者泵入胺碘酮药物,造成患者的血管壁通透性改变。所以,就需要尽可能的对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给药 , 最大限度的避免患者出现胺碘酮外渗的问题。

  • 标签: 静脉炎 胺碘酮外渗 组织损伤 护理干预 病情观察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衰竭人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2020年1-6月我院收治的3例人工治疗衰竭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开展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评估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3例患者完全治愈出院,未出现任何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衰竭行人工治疗过程中实施相应的临床护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 标签: 肝衰竭 人工肝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分级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对于降低药物外渗损伤风险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3-2020.3科室接诊的120例静脉输液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分级护理干预)各为60例,将两组静脉输液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静脉输液中分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降低药物外渗损伤风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静脉输液 分级护理干预 药物外渗 输液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人工支持系统治疗重度损害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018年来我院治疗的重度损害患者3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选用普通护理,研究组选用心理干预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治疗人工。结果 研究组在各项生理、生化检测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预防了感染、出血等情况的发生。结论 在临床中可大量推行研究组的方法,能为治疗以及再次治疗提供良好的保证措施。

  • 标签: 人工肝 重度肝损害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酒精患者一般会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这加重了疾病或并发症未及时发现,使患者自身受到更大的伤害。因此,患者必须意识到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因为只有专科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所以可以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并发症。保存医疗记录,如过去的病历,出院摘要,各种检查和实验室结果。出院后,在门诊就诊时向医生提供日常生活,用药,饮食和主观感受的详细记录,以避免遗漏重要信息,因为数据越详细,医生就能越清楚地了解患者的现状和状况,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帮助患者及家属及早发现并发症,如有咳嗽,发烧,腹痛,腹泻等症状,则患者可能会发生感染;如果出现黑便,大便暗红,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可能会出现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如体重增加,睡眠延长,昼夜颠倒等,是性脑病的前驱症状。以上情况必须立即返回医院进行治疗,以便患者能及时得到治疗,避免产生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