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康复综合治疗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11 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计 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 n=30)与采用精神康复综合治疗实验组( n=30),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 ADL评分与自信心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实验组 ADL评分低于对照组,自信心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精神康复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自信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康复综合治疗 慢性精神分裂症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调查精神病患者症状期治疗期间的护理情况。通过对精神分裂症 50 例、情感性精神病 50例进行了在院调查,结果:临床上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精神病所致症状变化程度上有所不同,精神分裂症以思维障碍为主核心症状,情感性精神病以情感障碍为主要症状。结论:护理上结合这些临床特征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有的放矢掌握主动,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 ]精神病人临床治疗期间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发生的原因,并分析其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 2018年 1 月份到 2018 年 12 月份 100例在我院精神三科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便秘组和非便秘组,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和活动量,根据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非便秘组患者在平时生活中的多项指标均大于便秘组,即水果摄入量( 186.24±17.33>78.42±11.34) g、蔬菜摄入量( 301.76±15.43>168.57±12.78) g、饮水量( 2438.12±218.96>1784.29±227.13) ml、活动量( 1.54±0.37>0.74±0.17) h。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离不开平时的生活习惯,要针对不良习惯进行改善。与此同时,结合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便秘,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予以精神发育迟滞( MR)患者阶段性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选 78例 MR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并用均等双盲划分法将其中 39例纳入对照组(按常规开展护理),剩余 39例纳入观察组(于对照组前提下加以阶段性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生活能力及精神症状评分差异不显著( P> 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比对照组更高,精神症状评分比对照组更低( P< 0.05)。结论 予以 MR患者阶段性护理管理效果显著,能改善其生活能力及精神症状,值得采用。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阶段性护理管理 生活能力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 ] 总结 1例妊娠合并精神分裂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体会。本文介绍了妊娠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术前术后安全护理,做好病情观察,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并合理进行母乳喂养,重视家庭支持系统等方面的护理体会,无并发症。

  • 标签: [ ] 妊娠合并精神分裂症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在精神科住院的 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 2组,每组 30例,常规组患者主要采用一般性康复训练措施,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中,常规组患者为( 55.44±6.63)分,观察组患者为( 78 .45±7.45)分,观察组的康复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组的康复效果 P< 0.05,组间对比意义存在;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对比,常规组为 83.3%( 25/30)例,观察组为 96.6%( 29/30)例,观察组优于常规组 P< 0.05,组间对比意义存在。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患者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对患有维持基本生活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提升患者家属满意度。

  • 标签: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病患在优质护理服务下产生的变化。方法: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接收的析精神分裂症病患中,抽取 200名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 1组和实验 2组,每组 100名患者。让实验 1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干预,让实验 2组接受优质护理模式的干预,对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精神状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实验 1组相比,实验 2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精神状态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讲,应用优质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系列症状以及精神状态,价值较大,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病 优质护理 精神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以动态随机分组将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 80 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认知功能评分、阳性症状评分与阴性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 恢复期将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可改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恢复期 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训练期间实施强化式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110 例慢性神经分裂症住院患者纳入研究,入选时间为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奖励与惩罚,观察组实施强化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症状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 PANSS 评分、 ADL 评分、 SDSS-1 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 P<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期间给予强化式护理,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社会功能,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强化式护理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语言沟通及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 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 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实验组进行语言沟通和心理治疗,观察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 HAMD评分和 NOI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 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 95%,高于对照组 67.5%,差异有意义( P< 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语言沟通和心理治疗应用效果理想,可以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提高其护理效果。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104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研究,选取时间为 2017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以随机电脑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 HEIQ 评分与 SRHMS 评分经护理干预后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 BPRS 评分与 SDSS 评分经护理干预后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结果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期间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积极心理学理论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 氯氮平片联合利培酮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6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 60 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 30 例和观察组 30 例。对照组单纯实施氯氮平片治疗,观察组实施氯氮平片联合利培酮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73.33% ( 22/30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 ( 28/30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氯氮平片联合利培酮片应用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氯氮平片 利培酮片 精神分裂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 分析临床应用的疗效,以及安全性保障结果。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2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归属为手首发精神分裂症,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38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氨磺必利,观察组则为 利培酮治疗, 分析成果。 结果: 从 改善结局 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为 84.2% ,对照组为 78.9% , 组间对比差异并不大,无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在 SEPS 锥体外系副反应评定量表中,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浆泌乳素测定和心电图检查上均以观察组的情况更佳。 结论: 采用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 效果与氨磺必利的差异不大,两种药物均有利于改善阴性症状,提升治疗有效性,并具有安全性上的保护,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氨磺必利 利培酮 首发精神分裂症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