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 方法: 以我院于 2017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 164 例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 82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和疼痛程度。 结果: 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情绪功能、呕吐症状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疼痛程度比较,研究组患者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发生率对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患者采取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能够显著改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 生活质量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患者抢救中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 2017.5-2019.4期间收治 160例急诊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 80例,患者抢救过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观察患者抢救情况。结果:对照组死亡率与致残率比观察组高,对照组接收时间与确诊时间比观察组长,差异有意义( P< 0.05)。结论:对急诊患者进行抢救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应用效果比较理想,可以提升抢救效率与成功率,应对其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诊抢救 急诊护理流程 优化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 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 2015年 6月 ~2018年 12月 ICU接诊的 80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 8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 40例实施 ICU基础护理流程,观察组 40例对基础护理流程进行优化,观察两组抢救成功率、感染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ICU 患者护理中对 基础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创建优质护理服务,可降低患者感染率,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ICU 基础护理流程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 AMI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抢救的效果 。 方法: 纳入本院 2017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急诊接诊的 94 例 AMI 患者,随机平均分为 2 组,对照组 47 例患者采纳传统护理,实验组 47 例患者采纳 优化急诊护理 ,对比两组急诊室停留时间、心电图检查完成时间、总急救时间以及院内 AMI 复发率。 结果: 实验组急诊室停留时间、心电图检查完成时间、总急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院内 AMI 复发率( 2.13% )明显低于对照组( 17.02% ), P <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 可有效缩短 AMI 患者患者急救时间,降低复发率,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传统护理 优化急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高危人群管理现状分析和规范化管理流程的建立。方法:选取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在我院实施体检并确定为脑卒中高危人群 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规范化管理对患者进行回顾性的研究。 结果:脑卒中高发人群进行管理后的脑卒中发生率远远低于未干预者(P< 0.05)。 结论:规范化管理化流程的应用,对脑卒中高危人群所可能出现的脑卒中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使人们的健康获得保障,防止疾病的产生而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该管理可以应用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高危人群 管理现状 分析 规范化管理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在院前急救出车管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本院是于 2019年 4月开始执行急救车流程管理,现通过对 2019年 3月至 4月间出车流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简述改进措施,并对 2019年 4月到 5月间根据流程管理实施后的出车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流程管理制度实施前后医院急救车出车各环节时间(其中包括人员接到指令时间、集合完毕时间、车辆到位时间以及车辆离开医院时间)。 结果 流程管理制度实施后,医院急救车出车各环节时间较于实施前要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院前急救车出车过程中采用流程管理方式能够明显减少出车各环节所需时间,为院前急救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 标签: 流程管理 出车管理 院前急救 出车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社区护理流程管理对脑卒中患者社区护理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3月间的脑卒中患者,共 100例,经计算机的筛选后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均有 50例,在恢复室内前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后一组实施社区护理流程管理进行护理,比对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 98.00%)>对照组( 72.00%) ], P< 0.05;观察组穿衣、进食、走动、控尿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社区护理中,社区护理流程管理应用价值较高,可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推荐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社区护理流程管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流程化护理在恶性淋巴瘤靶向治疗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择取本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12月时段内诊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共 40例,随机划分为参照组( 20例)和观察组( 20例)。即患者均施行靶向治疗,但参照组为传统护理,观察组为流程化护理,比较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 SAS评分和 SDS评分优于参照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0.05)。参照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30.00%,观察组为 5.0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针对恶性淋巴瘤患者,于靶向治疗的前提下联合流程化护理模式,既可改善机体心理状态,还可预防用药后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流程化护理 恶性淋巴瘤 靶向治疗 心理状态 用药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规范信息收集流程对降低出生医学证废证率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在医院领取出生医学证明的 224 例产妇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112 )规范信息收集流程,对照组( n=112 )常规信息收集流程,对比两组采集信息产生的废证率。 结果 :研究组采集信息出错以及提供信息错误导致的废证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通过电子规范信息收集流程可以有效降低出生医学证明废证率,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规范信息收集流程 出生医学证明 废证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抢救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30)优化急诊护理,对照组( n=30)常规急诊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抢救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流程管理模式在五官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探讨 。 方法: 将我院五官科 2017 年 2 月至 2018 年 2 月期间的 30 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组 ,将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 30 名工作人员分为对照组,以上两年间 30 名工作人员未出现变动。给予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采取流程式管理模式, 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 结果: 两组经过管理后,研究组工作人员在护理文件、护理分级、消毒隔离和病区管理的评分明显要高于对照组 ( P <0.05 )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五官科的 护理管理中施行流程管理模式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并且能有效改善护理服务,该管理值得在五官科施行,同时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流程管理模式 五官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虚拟教学方法在护理教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本院在 2017 年 12 月 ~2018 年 12 月实习的护生 84 名,将 84 名护生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42 例研究组与 42 例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教学,研究组接受虚拟护理教学,比对两组护生实际操作成绩及理论成绩。 结果: 研究组护生实际操作成绩及理论成绩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虚拟教学方法在护理教学中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强化护生实际操作成绩及理论成绩。

  • 标签: 虚拟教学方法 护理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PBL(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 110例本院 2017年至 2019 年 护理大专 生开展研究,按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 55例(传统教学法),研究组 55例( PBL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研究组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满意率为 92.73%,高于对照组 78.18%( P< 0.05)。结论 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提升护生的学习成绩及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以问题为基础 神经外科 护理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翻转教学”在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方法: 将本院大内科 2018 年 7 月 - 2019 年 7 月期间 50 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n=25 名 ),护士培训过程,实验组应用翻转教学,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完成培训后,观察护士考核成绩。 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发现,实验组教学模式评价结果较为理想,对照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成绩均低于实验组, 2 组比较差异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护士培训过程,翻转教学模式的应用,在调动护士学习兴趣与解决问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加强护士理论知识掌握,同时提升其操作技能。

  • 标签: 翻转教学 护士 培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在高职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在高职就读的学生 200名,随机分为实验 1组和实验 2组各 100名。实验 1组学生使用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 2组学生使用常规模式进行教学。对实验 1组学生和实验 2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成绩评分进行统计并做出比较。结果:实验 1组学生满意度高于实验 2组学生满意度,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实验 1组成绩评分高于实验 2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药理学教学中,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蓝墨云班课 混合式教学 药理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利用标准化病人见习的实验组在诊疗水平、问诊技巧与能力、交流沟通及团队建设、传染病知识技能的掌握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 } 标准化病人 传染病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专业教学中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所发挥出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以两个口腔学年级的学生为主,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口腔专业教学方式为主,在对观察组学生展开教学时,常规教学方法同上,另外增加早期接触临床环节,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人数分别为 45人、 48人,时间为 2018年 8月 -2019年 3月。结果:将早期接触临床融入到口腔专业教学当中,观察组学生在临床思维培养、医患沟通能力、责任感、临床实践能力等各维度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 P<0.05)。观察组学生的专业理论综合考试成绩为( 87.57±6.4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63.28±5.74)分,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 P<0.05)。结论:在口腔专业教学中,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目标性去完成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口腔专业教学 临床 临床实践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高职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法:将某校 2018届学生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班 50名学生设作对照组,二班 50名学生设作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观察组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后实施 PBL+CBL教学模式,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两组考核成绩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对教学的满意度 96%;对照组对教学的满意度 76%;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教学满意度对比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高职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实施 PBL+CBL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加深记忆,提高理论成绩与操作能力,进而提高对教学的满意度,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职类 康复治疗技术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优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 研究 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本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效果 。 方法: 选取 2015 年 -2019 年间的 160 名学生, 将 2016 级 40 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养模式,将 2017 级 40 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组,采用系统性教学改革方式提高职业素养,对比两组学生实习成绩和优秀率。 结果: 研究组的实习成绩和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0.05 )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通过 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本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的实行,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有明显的提高,此教育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职业素质培养 本科护理学 改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