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穿刺点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防护研究进展,包括PICC穿刺点感染的概念,发生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目的是降低肿瘤患者PICC导管穿刺点感染发生率。

  • 标签: PICC 穿刺点感染 风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8月到2022年2月期间在我院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88例肿瘤化疗患者开展研究,根据双色小球法完成平均分组,参照组44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44例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不同护理措施所取得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有着极为确切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风险事件,从而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 化疗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改良穿刺法与传统穿刺法运用于不同体位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由计算机软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实验组采用改良穿刺法,再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平卧位、45°卧位、90°坐位进行穿刺,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穿刺总成功率高于参照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穿刺法在不同体位下锁骨下静脉穿刺中相比传统穿刺法成功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改良穿刺法 传统穿刺法 不同体位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摘要 ] 目的 :利用开源软件3D-Slicer配合导向管模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从而减少穿刺失误、避开重要血管及纤维束,进而提高引流效果,缩短引流时间,为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在同一颅骨模型上,实验组在对照组决定好E点(穿刺点)、T点(目标点)后,行CT扫描,将影像资料Dicom文件导入3D-Slicer,通过模块Gyro Guide计算穿刺角度及深度,配合已设计好的穿刺导管完全根据计算数据进行穿刺,固定,通过前额颅骨缺口观察引流管口处是否到达T点,若未到达T点,测量两者之间距离并记录。对照组方法:在该组决定好E点、T点后,行CT扫描,得到影像资料后由一位副主任医师自行阅片,然后徒手穿刺,记录穿刺次数(穿刺后不能调节角度),在该组认为穿刺完毕后,固定,通过前额颅骨缺口处观察引流管口是否到达T点,若未到达T点,测量两者之间距离并记录。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12次实验。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患者感染部位进行分析并对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于2021年3月-2022年5月期间上级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中,在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知晓同意下和上级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选取了80例。并整理研究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内容,讨论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在80例呼吸内科的感染患者中,由患者感染部位的人数从多到少进行排序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其他系统;有54例患者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有12例患者发生消化系统感染,有8例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有6例患者发生其他系统感染。差异在统计学有意义(P

  • 标签: 呼吸内科 感染部位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衰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钝针扣眼穿刺法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64例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均为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收治,根据静脉内瘘穿刺技术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钝针扣眼穿刺法)和对照组(阶梯穿刺法),各32例,比较两组疼痛评分、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评分更低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衰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钝针扣眼穿刺法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减轻患者疼痛,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钝针扣眼穿刺法 肾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多普勒超声诊断与临床治疗结局。方法: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92例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产妇,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甲组和乙组,分别予以经腹部超声检查组与经阴道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产妇的诊治结局。结果:乙组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甲组(P

  • 标签: 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 多普勒超声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静疗专科护理对 PICC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 2017.05 -2019.11入治我科的患者 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 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采用静疗专科护理方案。跟踪记录两组患者的依从率和各种不良反应如静脉炎、导管脱出和导管堵塞等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依从率显著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 P均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疗专科护理的应用对于 PICC患者有帮助,应该推广开使用。

  • 标签: PICC 静疗专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C门诊维护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门诊PICC维护患者及2021年1-12月门诊PICC维护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前者采用常规管理方法为A组,后者采用风险管理方法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PICC知识知晓情况。结果:经管理干预后,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患者PICC知识知晓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在PICC门诊维护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PICC知识知晓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PICC门诊维护 风险管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C门诊维护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门诊PICC维护患者及2021年1-12月门诊PICC维护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前者采用常规管理方法为A组,后者采用风险管理方法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PICC知识知晓情况。结果:经管理干预后,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患者PICC知识知晓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在PICC门诊维护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PICC知识知晓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PICC门诊维护 风险管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肝脏穿刺治疗的技术和方法,分析肝脏穿刺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21年11月~2022年12月期间采用经皮穿刺肝脏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普通 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皮穿刺肝脏治疗患者中,成功治愈11例,无效2例,死亡3例。与同期 CT检查结果比较,成功率为91.1%(13/17);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1.0%),肝内转移瘤1例(0.0%),脾破裂1例(0.1%)。结论:经皮穿刺肝脏治疗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经皮穿刺肝脏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也较多。应充分认识到经皮穿刺肝脏治疗的优势及不足,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 标签: 肝脏穿刺治疗 成功率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