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进行结合翻转课堂的内脏双语教学实践探索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高质量的双语教学模式。方法随机将本院2018级临床本科1班和2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解剖双语教学实践,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基础上的双语教学实践,对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总分、英文题型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在内脏双语教学中较传统模式的双语教学可以明显地改善教学质量。

  • 标签: 内脏学 翻转课堂 双语教学 系统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影像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30例,对其超声诊断及相关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结果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超声声像图表现(边缘形态、有无钙化、有无包膜、回声类型)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良性结节血流分级以I、II级为主(占81.3%),恶性结节血流分级以III级为主(占67.7%),二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合超声声像图表现与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超声诊断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肺癌诊断中螺旋CT的应用意义与影像表现。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前来我院诊治的经病理确诊的65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对诊断结果和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肺癌检出率为95.38%,与病理诊断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影像表现包括血管集束、胸膜凹陷、分叶、毛刺、磨玻璃变化。结论肺癌诊断中螺旋CT有着较高的检出率,通过对典型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有助于明确肿瘤严重程度,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螺旋CT 肺癌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的流行病、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AGN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特点、前驱感染及病原资料,并对其临床特征、病情、转归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6例患者出院时治愈率72.7%,好转率19.8%,死亡0.1%,死亡原因为急性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因急性肾功能不全行血液透析,出院前肾功能均恢复正常。出院后因复发而再入院患者中3例行肾活检,病理诊断分别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新月体形成、肾小球轻微病变、系膜增生伴新月体形成1例。结论链球菌仍是近10aAGN的重要病因。AGN在同期住院患者中比例呈降低趋势,而并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并未降低。

  • 标签: 急性肾小球肾炎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心力衰竭病患进行全科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解放军第252医院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病患共8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病患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病患进行全科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病患治疗后再住院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病患进行全科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患病情,临床治疗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降低病患治疗后再住院率。

  • 标签: 心力衰竭 全科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胰岛素瘤术前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优化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需要实施胰岛素瘤术的低血糖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28例,常规组采取常规CT扫描方案,干预组应用的是优化的扫描方案检查,行对比分析两组的效果。结果干预组的肿瘤直径大于常规组,两组间肿瘤大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动脉期肿瘤/胰腺实质CT值差异较大,干预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定位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均显著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优化后的多层螺旋扫描方案的胰岛素瘤定位诊断更为准确、高效,在胰岛素瘤的手术治疗上作用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胰岛素瘤 术前 医学影像学 检查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开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我院由于短暂性脑缺血接受开颅手术的90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单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组则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比较2组麻醉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内皮素(ET)、丙二醛(MDA)浓度的变化。结果T2、T3、T4点,观察组MAP高于对照组,其T2、T4时间点心率高于对照组,T3时间点心率低于对照组,上述不同时间段MAP及HR变化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麻醉即刻ET、MDA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再灌注1h、3h观察组血浆ET、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开颅手术中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其内皮素、丙二醛水平,且脑保护作用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 异丙酚 瑞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案例教学法在针灸治疗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针灸推拿专业医学学习的82名学生展开研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划分为研究组(n=41名)与对照组(n=41名),对照组使用常规教学方式,研究组通过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对比两组学生的考核结果及教学方法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分别为98%、68%,且研究组学生单选题、名词解释、论述题及总分等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针灸治疗教学,可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和自学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值得在日常教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对白细胞参数及其形态的影响。方法应用三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白细胞参数定;取静脉血,制成血膜,瑞氏染色,油镜观察白细胞形态。结果急性酒精中毒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淋巴细胞绝对数和中间型细胞绝对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淋巴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中性粒细胞比例与中间型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0.001。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可引起白细胞计数的增高,由酗酒导致的病态造血应引起重视。

  • 标签: 酒精中毒 急性 白细胞 参数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皮肤性病门诊STD患者流行病特征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性病流行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整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皮肤性病门诊9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归纳病种、病种位次、性别比、年龄、混合感染等流行病方面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STD病例构成中,非淋居第一位。以非婚性性接触为主60例,配偶间感染20例,间接接触感染8例,不详2例。结论STD已成为当今社会发病率高,传染范围广的传染病,严重影响着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全社会和各有关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努力控制STD的流行和蔓延,这对艾滋病的控制也有重要积极意义。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流行病学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与全面健康深度融合,康复治疗和运动康复专业逐渐兴起。为了更好的理解两者就业方向的区别与联系。笔者从开设背景、基本现状、面临问题、未来设想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

  • 标签: 康复治疗学专业 运动康复专业 就业方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型血清检测的方法,研究药物诱导免疫溶血性贫血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4月送检血样870份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来检测红细胞的致敏情况,并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用药物包被法、免疫复合物法来检测血浆和红细胞放散液中的药物抗体。结果在本次检测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结果有148例,药物包被法对血浆和红细胞放散液检测出头孢菌素抗体4例,免疫符合法检测出头孢菌素抗体3例。结论药物诱导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检测中,为进一步提高准确率,可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浆和红细胞放散液药物抗体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药物诱导免疫溶血性贫血 血清学检测 抗人球蛋白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梅毒血清检验中不同方法检定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取本中心2016年、2017年怀化市强制戒毒所哨点监测血样953人份,用梅毒螺旋体双抗原夹心法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初检,初检阳性的,再用梅毒螺旋体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复检。对比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ELISA检测结果阳性率10.80%,特异性100%、敏感性100%;TRUST检测结果阳性率37.86%、特异度94.12%、敏感度90.70%。检验效果对比上,ELISA检测与TRUST检测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统计的意义。结论梅毒螺旋体双抗原夹心法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相比梅毒螺旋体抗体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敏感性、特异性更高。适合大批量标本检测,可作为梅毒抗体检测筛查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检验 检定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经济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患者使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试验组除给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外,再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比,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有统计意义,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发应发生率的数据差别不大,P>0.05,数据无统计意义;经检查结果可得试验组的痰涂片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转阴、肺部病灶吸收及肺部空洞闭合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的减小,P<0.05,数据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少,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肺结核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样本采集方法和抗生素两个不同影响条件下对痰液样本细菌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来我院接受呼吸道病变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0例患者按照奇数月和偶数月来我院接受治疗划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100例患者,然后按照随机分化表将甲乙两组随机再各分成两个小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甲组主要是采集方法的不同,乙组是受抗生素的影响。甲组实验组50例患者用修正版样本采集方法,甲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样本采集方法获取痰液;乙组100例患者全部用常规方法取样,乙组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抗生素后取样,乙组实验组50例患者则不经处理直接取样,对比甲组、乙组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检查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结果甲组的两组试验对比,实验组的检查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的两组试验比较,实验组痰液样本的检查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都优于对照组,但是检查合格率,P>0.05。结论适当的对采集样本的方法进行改进可以大大提高痰液样本的检查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对患者应用抗生素后采样则可以降低阳性检出率,应在患者用药前进行取样。

  • 标签: 样本采集方法 抗生素 痰样本 细菌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HPV筛查中开展高危型HPV检测联合液基细胞的应用与价值。方法选取HPV筛查的女性315例为研究对象,均开展高危型HPV检测及液基细胞检查,对两种检测方式及联合检测的结果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种检测方式联合检测的符合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P<0.05),高危型HPV检测联合液基细胞检查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在HPV筛查中开展高危型HPV与液基细胞学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检出率及结果符合率,且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HPV筛查 高危型HPV检测 液基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MRI影像在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早期诊断以及鉴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8例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患者,时间从2018.1-2019.4,全部患者均接受CT和MRI影像诊断。结果CT诊断的正确性,CT诊断的正确性分别为72.2%的神经鞘瘤、75%的腮腺深叶多形性胰瘤、62%的神经纤维瘤、33%的腮裂囊肿、45%的颈动脉瘤、33%的血管瘤;MRI诊断正确性,MRI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8.8%的神经鞘瘤、87.5%的腮腺深叶多形性胰瘤、92.3%的神经纤维瘤、100%的腮裂囊肿、82.3%的颈动脉瘤、75%的血管瘤。结论CT和MRI均能够早期诊断诊断颅底咽旁间隙肿瘤,CT和MRI影像各有优点,结合两者进行诊断能鉴别颅底咽旁间隙肿瘤病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 MRI 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早期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MRI和CT鉴别骨骼肌内粘液瘤的影像特点和价值比较。方法选取86例骨骼肌内粘液瘤的患者,对照组的患者进行CT扫描,观察组的患者进行MRI扫描。比较两组影像表现和诊断合格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CT扫描之后,呈现出类似于圆形的囊性低密度病灶,病灶的密度较为均匀,并且病变部位与周围的边界较为清晰;而观察组的患者经过MRI扫描之后,能够发现肌内类圆形或者是圆形占位发生病变,并且病变的大小不一,边界也较为清楚或者是很清楚,肿块也大多呈现出均匀的囊性信号,而且诊断的合格率观察组也大于对照组。结论两者相比,MRI诊断的结果影像表征较明显,能够更加准确的诊断疾病。

  • 标签: 骨骼肌内粘液瘤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在放射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措施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2017年的20名放射科人员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设为对照组,2017年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数字化医学影像信息系统,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体检信息完善、合理体位、准确诊断、报告合格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数字化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用于放射科质量管理,能够提升管理质量和满意度。

  • 标签: 数字化 医学影像学信息 放射科 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