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距下关节保留的跟矫形术治疗陈旧跟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近年来共治疗陈旧性跟骨折54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6.0岁;按Stephens 分型:I 型6 例,II型34 例,III 型14 例。观察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患肢影像学参数、AOFAS评分以及VAS评分。结果 患者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跟Bohler角、Gissane 角、后足力线、丘部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术后AOFAS评分和VA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 掌握适当的手术适应症以及恰当的手术干预,陈旧跟骨折采用距下关节重建能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陈旧跟骨骨折 畸形愈合 距下关节保留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膝关节性关节炎使用个性化截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治疗的效果。方法: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确定本院接收的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80例,抽签平分2组,对照组(n=40):胫骨高位截,观察组(n=40):个性化截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膝关节恢复质量、术后应激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膝关节功能各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髋膝踝角、胫骨近端内侧角以及K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术后应激反应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S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膝关节性关节炎接受胫骨高位截治疗的患者,加入个性化截导板辅助技术可提升手术质量,改善膝关节功能,控制术后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截骨导板 胫骨高位截骨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的护理影响与效果。方法:将本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之间在本院治疗的四肢长管骨折的患者,采用随机法,抽取了11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进行康复实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对比护理后患者的疼痛评分(VAS)以及QOL-100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QOL-100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外固定支架治疗运用到四肢长管骨折的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能有效帮助患者缓解腿部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 标签: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 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搬运术与自体髂骨移植手术治疗股骨骨折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03月-2021年04月本院收治的82例股骨骨折并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对照组予以自体髂骨移植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搬运术治疗,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3、6个月的膝关节评分及痂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股骨骨折并缺损治疗中应用搬运术,可优化患者康复效果,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骨搬运术 自体髂骨移植手术 股骨骨折并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同时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采取微创截矫形水泥灌注手术具备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对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入院接受治疗患有的老年陈旧性胸腰椎骨折51例患者当前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使用微创截矫形水泥灌注完成治疗的患者21例将其作为微创组,采取药物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30例将其作为保守组。将2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前和接受治疗之后的1个月和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时获得的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评分),治疗之前以及接受治疗之后1个月和进行了12个月随访时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比例和患者自身的满意度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全部进行时间为12个月的随访,平均的随访时间为14.8个月。微创组中产生1例轻度水泥渗漏、并未产生神经症状。微创组在接受治疗之后的1个月和3个月以及6个月还有12个月随访过程中获得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同时治疗之后1个月到12个月随访进行时获得椎体后缘高度百分比都要比于保守组高出很多(P<0.01),患者在治疗上的满意度评分也要比保守组高出很多[(88.27±5.11)分vs(65.35±3.71)分,P<0.01]。结论 使用微创截矫形水泥灌注对于老年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缓解,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能够将其当成是临床治疗的主要选择。

  • 标签: []微创截骨 灌注 骨质疏松性 骨折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技术联合腓骨上1/3截治疗膝性关节病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骨关节病科收治的80例膝性关节病患者术前术后相关临床资料。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均衡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膝关节镜清理治疗;治疗组采用膝关节镜技术联合腓骨上1/3截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性。结果:  两组患者除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失访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12-16月,平均(12.5±2.6)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治疗费用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时间推移,膝关节功能有恢复术前状态趋势;内翻角度变化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手术后患者满意度,治疗组较对照组满意度更高。结论:膝关节镜技术联合腓骨上1/3截治疗膝性关节病较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性关节病有更优疗效、关节功能改善及患者满意度,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并不增加,是基层医院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病患者的一种可行方法,可兼顾处理关节内病损及纠正下肢负重力线,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延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时间。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病 膝关节镜技术 腓骨上1/3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腕踝针治疗跟骨折疼痛的效果与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近一年(2021.01-2022.03)入院进行治疗的跟骨折病患,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进行常规护理;B组加入腕踝针治疗护理。期间,医护人员需要重视并观察记录两组病患疼痛治疗效果作报告。结果:在无其他客观因素干扰时,B组病患经治疗与护理后各阶段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代表疼痛度更低;治疗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共计26例,占比为96.30%,高于A组的21例、77.78%。从数据结果上来看,B组病患各项实验观察指标数据均优于A组病患。结论:腕踝针治疗跟骨折的效果比一般治疗更佳,病患疼痛程度明显下降,方法可行,可以推广。

  • 标签: 腕踝针 跟骨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究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应用预警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外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2.1VTE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2例下肢DVT、1例PE,VTE总发生率为3.00%(3/100);对照组发生7例下肢DVT、3例PE,VTE总发生率为10.00%(10/100)。观察组的VTE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x2=4.031,P=0.045)。康复效果比较,观察组的下床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更早,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均<0.05)。护士VTE知识掌握水平比较,出院时,2组护士VTE知识问卷各方面评分均较人院时上升,且观察组的各方面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标签: 骨外科患者 围手术期 预警性护理 应用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推拿手法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3年收治的80例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为对象,通过抽签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加以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僵硬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可以取得显著效果,可改善关节功能。

  • 标签: 推拿手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社区老年居民骨质增生与骨折风险之间的关系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一定数量的社区老年居民进行临床检测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骨质增生与骨折风险存在显著关联,其中年龄、性别、饮食习惯、运动水平和钙摄入量等因素在健康中起关键作用。此外,维持适度的体重、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以及骨折预防意识的提高也与健康密切相关。综合而言,通过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如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社区老年居民骨折风险,提升其健康水平。

  • 标签: 骨质增生 骨折风险 社区老年居民 关键影响因素 骨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性膝关节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做好效果研究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膝关节炎患者80例,常规组采用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温针灸行治疗,做好效果观察和比较。结果:通过对膝关节炎患者方案实施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试验组效果相对较优(t=9.355、8.456,P均<0.001)。通过对膝关节炎患者进行功能改善情况比较,试验组患者关节活动度、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性膝关节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情况明显好转,效果良好。

  • 标签: 骨性膝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刺华佗夹脊穴合并益髓健汤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脊髓损伤患者,病例选取时间2020年11月起,2023年2月止;入院后经综合诊断确诊,根据治疗措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48,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合并益髓健汤治疗),对照组(n=48,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3个月后开展随访对疗效进行观察,记录治疗效果,包括24h排尿次数、24h尿失禁次数、每次排尿量、最大膀胱容量、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及膀胱充盈压。结果:(1)观察组24h排尿次数、24h尿失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每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最大膀胱容量、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及膀胱充盈压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华佗夹脊穴合并益髓健汤治疗脊髓损伤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对机体造成的损伤,促使其排尿功能恢复正常,值得推广。

  • 标签: 益髓健骨汤 针刺 华佗夹脊穴 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本论文探讨了骨质增生与运动在促进社区老年人健康方面的有效途径。通过综合分析相关研究,我们发现定期适度的体育锻炼能够显著提升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风险,从而预防骨折和骨关节疾病。运动可刺激骨细胞生长,增加形态学适应性。此外,合理的营养摄入也与健康密切相关。综合来看,通过倡导适当的运动方式和均衡的饮食,可以在社区老年人中有效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骨质增生 运动 社区老年人 骨密度 营养摄入
  • 简介:摘要: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在外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外科收治的86例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交替分组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采用常规清创治疗,B组采用VSD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治疗1周后疼痛程度,记录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并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B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VAS评分低于A组,伤口愈合时间早于A组,换药次数少于A组,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技术在外科创伤治疗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其疼痛感,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骨外科创伤封闭式负压引流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患者采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中,随机抽选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椎体成形术,实验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术后,实验组在VAS评分方面小于对照组,在椎体前缘高度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在ODI评分方面,术后3d、术后30d、术后90d,实验组的O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水泥渗漏情况方面,实验组总发生率17.30%,对照组总发生率34.61%,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中,应用水泥椎体成形术,其治疗效果显著,同时,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效果更优,能有效减少水泥渗漏情况的发生,改善患者机体功能障碍的情况,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脊柱转移瘤 骨水泥椎体成形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骨伤康复治疗在老年性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调研中,选取2020.3-2022.3月期间,本院接诊治疗的98例老年性关节炎患者,依据数字分组,患者被划分成两组,分别是参照组、研究组,每组各49例,前组,对患者开展常规西医治疗,后组,则开展中医骨伤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基于显效、有效、无效,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从数据分析可知,参照组,其治疗有效率80为%,研究组,其治疗有效率为95%,两组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JOA评分与VAS评分,差异并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JOA评分与VAS评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中医骨伤康复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疼痛,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骨伤康复 老年骨性关节炎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外科中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治疗创伤软组织缺损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期间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50例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则选择了负压封闭引流术作为治疗手段。通过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创面清洁方面的处理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在外科创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相信其在临床实践中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骨外科 负压封闭引流术 创伤软组织缺损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