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房颤行左心耳封堵术治疗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1月本院接诊房颤病患1例为研究对象,该例病患明确诊断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完成左心耳封堵术治疗,综合分析该例病患病历资料,充分了解其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并做好相应数据统计工作。结果手术治疗前,该例病患TEE左心耳最大开口径为18mm,术中选择使用了21号封堵器。围术期与术后6个月中,封堵位置都比较固定,且形态良好,未出现心包填塞与血栓等并发症。结论于左心耳封堵术治疗中合理运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可取得显著成效,且能为手术操作顺利实施提供重要指导,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左心耳封堵术 超声心动图 临床价值 房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与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治疗管发生率效果。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了我院2021年至2022年间411例接受外周静脉治疗患者。品管圈活动分为问题识别、问题分析、措施制定、实施和监测、效果评估等阶段。运用柏拉图、鱼骨图等工具对引起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改进措施。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管发生率变化。结果 共纳入411例患者,其中管发生率为33.16%。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管发生率降低至13.48%。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显著降低了管发生率(P < 0.05)。通过柏拉图分析,识别出引起主要因素,包括护士未正确冲管、患者体位不当、材质不佳等。鱼骨图分析梳理了各因素之间关联性和影响程度,为改进措施制定提供了依据。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治疗管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品管圈活动强调团队合作和持续改进,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整体质量。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外周静脉治疗 堵管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血管外科患者手术后护理,包括下肢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通过合理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血管外科护理 手术护理 效果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安全管理管外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血管外科收治74例患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选取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1月,使用对比分析方法,从而更好体现出护理风险管理效果,以观察组和对照组为本研究小组名称,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将74例患者分入2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管理期间统计患者相关资料,重点记录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运用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血管外科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18.91%,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提升血管外科护理质量,此次研究对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结果显示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跌倒、血栓以及出血性疾病发生率显著降低,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血管外科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血管外科领域临床研究进展,包括常见血管疾病诊断、治疗技术创新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同时,对血管外科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 标签: 血管外科 临床研究 诊断技术 治疗创新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以我院过去2年接收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为对象,进步探索经导管微创封堵临床实践中应用。方法过去2年我院治疗了98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其中49例使用经导管微创封堵术治疗患者,此为实验组,和49例使用传统心脏直视手术治疗患者,此为对照组。经过手术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d、治疗3个月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房间隔缺损面积、右心房上下径、前后径、肺动脉内径、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心室每搏输出量,以及两种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离床时间、住院时间、镇痛需求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比较,实验组治疗3d及3个月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房间隔缺损面积、右心房上下径、前后径、肺动脉内径、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心室每搏输出量优于对照组P<0.05,且呈现治疗3个月优于3d趋势。实验组治疗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离床时间、住院时间、镇痛需求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随着时代发展经导管微创封堵术已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治疗疗效,提高了患者恢复速度,但是未来还需要有关人士大力探索研究。

  • 标签: 经导管微创封堵术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疗效观察 安全性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TCD)发泡试验对偏头痛患者筛查卵圆孔未闭价值及封堵PFO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62例偏头痛患者进行TCD发泡试验,并且给予患者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头部MRI检查,经检查过后发现有44例患者存在卵圆孔未闭情况,其中14例患者接受介入封堵PFO,随后比较患者偏头痛类型、TCD发泡试验等级、PFO大小以及封堵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62例偏头痛患者诊断出有44例患者具有卵圆孔未闭情况,经TCD发泡试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和头部MRI检查之后发现先兆性头痛患者有28人,合并PFO22人,非先兆性头痛患者16人,合并PFO8人,PFO经TCD发泡试验之后级患者人数为10人,二级患者人数为16人,三级患者人数为18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大PFO,11例中PFO13例,小20例,14例封堵PFO患者VAS评分在封堵前8分以上的人数为8人,6分至8分的人数为4人,3分至5分的人数为2人,封堵后有7人VAS评分为0分,5人VAS评分在0分至3分,2人VAS评分在3分至5分,。结论TCD发泡试验对偏头痛患者筛查卵圆孔未闭价值显著,封堵之后患者VAS评分明显下降,值得进步研究发展。

  • 标签: TCD发泡试验 偏头痛 卵圆孔未闭 封堵PFO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品管圈管外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7月至2023年9月收治70例血管外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另外给予安全品管圈管理,两组患者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选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为精神健康(77.84±9.2)分、社会功能(77.24±7.9)分、生理功能(67.54±7.9)分、健康状况(45.15±9.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安全品管圈管理,对血管外科患者心理、饮食以及病房环境等多方面分别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患者情绪状态得到调整,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治疗依从性提高,有利于后续治疗及护理工作有序开展。

  • 标签: 血管外科 安全品管圈管理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下肢动脉血栓时采用血管外科介入治疗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期间因下肢动脉血栓我院接受治疗患者,共有68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患者进行随机编号并按1:1比例分成2组,对照组治疗中采用常规抗凝治疗,研究组治疗中采用血管外科介入治疗,重点对比总体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治疗前后大小腿围差改善情况。结果:与常规抗凝治疗对照组相比,血管外科介入治疗研究组总体有效率较高,P<0.05;研究组大小腿围差均较小;研究组血栓清除率较高,P<0.05。结论:对下肢动脉血栓患者治疗中施以血管外科介入治疗具有确切效果,可改善其临床症状,有效清除血栓,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动脉血栓 血管外科介入治疗 腿围 清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采用常规护理53例心血管外科患者,将其作为A组,另选出在此基础之上采用风险管理53例心血管外科患者,将其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护理后其总体满意率、不良意外发生率都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心血管外科患者而言,在运用风险管理后,能够获得十分良好护理效果与质量,并增强患者对于护理总体满意率,可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 心血管外科 效果 管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患者采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脊柱转移瘤患者中,随机抽选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椎体成形术,实验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术后,实验组VAS评分方面小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ODI评分方面,术后3d、术后30d、术后90d,实验组O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水泥渗漏情况方面,实验组总发生率17.30%,对照组总发生率34.61%,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脊柱转移瘤治疗中,应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其治疗效果显著,同时,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效果更优,能有效减少骨水泥渗漏情况发生,改善患者机体功能障碍情况,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脊柱转移瘤 骨水泥椎体成形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预防骨水泥并发症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对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56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其相应护理干预,观察其发生骨水泥并发症情况。结果:实施细致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发生骨水泥并发症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中,实施细致护理,可以有效预防骨水泥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骨水泥并发症 预防 经皮椎体成形术 围手术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就团队责任制带教在心脏血管外科教学中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心脏血管外科实习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50名,基于数字法前提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5名,在其教学中分别应用常规带教、团队责任制带教模式。结果:团队责任制带教实施后,观察组实习生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反观对照组则相对较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团队责任制带教后,进步促进了实习生教学满意度提高,相比之下对照组则较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血管外科教学中,团队责任带教应用效果明显,值得进步推广。

  • 标签: 团队责任制带教 心脏血管外科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妇产科临床诊断肿瘤病症时应用64螺旋CT手段应用价值及效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内,选取来我院妇产科就诊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肿瘤病症分别予以64螺旋CT检测手段,依照患者实际病理诊断报告对比64螺旋CT诊断正确率以及参数情况。结果:子宫肌瘤诊出46例(95.83%)、卵巢癌诊出11例(68.75%)、宫颈癌诊出12例(75.00%),诊断正确率高达86.25%,良性与恶性肿瘤诊断参数存在差异(p<0.05)。结论:妇科临床诊断肿瘤病症时应用64螺旋CT手段具有较高正确率,对于后续治疗尽快开展有帮助效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64层螺旋CT 妇科肿瘤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骨水泥型人工半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高龄股骨颈骨折86例患者为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A组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B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优良指标分别为(67.4±8.1)min、(213.7±26.5)ml、(5.2±1.1)d、83.70%;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优良指标分别为(91.3±9.4)min、(406.2±35.3)ml、(7.2±1.5)d、88.40%,数据差异显著P<0.05时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A、B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死亡例数,但采取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A组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腔隙性梗死,并发症发生率为2.33%;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B组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臀部压疮,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应用效果相对更好,在身体状况较好患者中发挥着有效作用。

  • 标签: 高龄股骨颈骨折 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个体化管液血液透析留置导管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5月,我院行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共8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组(44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实施个体化管液;对照组,使用常规管液。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凝血功能和满意度。结果 透析导管有效留置时间和满意度两个参数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管前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个体化管液有利于减少血透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导管使用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个体化封管液 留置导管 血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