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特征,供临床借鉴。方法:以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接诊的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病患35例为A组,另以同期接诊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病患40例为B组。分析两组镜检以及巨检病理特征,同时对各组的检查结果作出比较。结果:A组巨检发现结节通常在甲状腺包膜附近,呈灰白色,中心部分明显纤维化,切面平整亦或者是凹陷,部分较大病灶为囊性;镜检发现多数结节无包膜,有中心性病灶,大部分乳头上皮核为毛玻璃样,且部分伴砂粒体。B组巨检发现结节大小以及数量均不等,镜检发现结节包膜厚薄以及滤泡大小均不等。A组的单发结节比例为85.71%、囊性病变病例为11.43%、多发结节比例为8.57%,同B组的20.0%、55.0%以及8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包膜比例为5.71%,同B组的15.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以及结节性甲状腺肿都存在比较明显的病理特征,通过分析这些病理特征,可为临床医师鉴别诊断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以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提供重要指导。

  • 标签: 乳头状核特征 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病理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儿科接收的120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引发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及临床表现,探寻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结果:16例感染后咳嗽,35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2例心因性咳嗽,37例咳嗽变异型哮喘(CVA),16例支原体感染咳嗽,6例胃食管反流型咳嗽,7例支气管异物型咳嗽,1例肺门淋巴结结核型咳嗽。结论:上述八种均为儿童慢性咳嗽常见的发病原因,我院应高度重视,借助相关检查认真评估患儿病情,根据发病原因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工作,并做好后期随访工作。

  • 标签: 儿童 慢性咳嗽 病因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垂体柄病变的MRI影像与临床特征。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18例垂体柄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MRI影像特征和临床特征。结果:18例患者中6例生殖细胞瘤、5例LCH、4例LINH、2例ECD、1例颗粒细胞瘤。18例患者MRI检查显示15例垂体柄局部增厚,病变直径平均(6.5±2.15)mm,3例患者病灶直径>6mm,所有病灶呈现出均匀或者不均匀的强化。结论:MRI在垂体柄病变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可帮助早期发现病变,但临床还需进一步探讨垂体柄病变的MRI影像特征,以便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垂体柄病变 MRI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选择院内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做血常规检查的1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以及联合检查,分析三种检查方法的异常检出率、异常检出情况。结果:联合检查的异常检出率高于其他两种单一检查(P<0.05);联合检查的异常检出情况高于其他两种单一检查(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检查,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间收治的发热患者中,随机抽选40例进行研究,设为实验组,同期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显微镜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实验组的红细胞压积、平均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异常细胞、白细胞改变、小细胞贫血、大细胞贫血、异型淋巴细胞改变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发热疾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显微镜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其效果显著,能准确检查出血细胞形态的异常,清晰观察各指标变化,值得推广。

  • 标签: 显微镜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希望通过本次的研究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方法:规定研究资料入组时间为2020年10月到2022年5月,在本段时间内选择100名因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在我院进行了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进行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将100名先天性心脏病小儿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率。结果:在与手术诊断相比,超声诊断准确率在98%,与手术诊断相比差异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诊断当中辅助使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因为其无创性和操作简便性,因此值得使用和推广。

  • 标签: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旨在探究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肝功能受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观察不同类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差异,评价其对肝脏功能的损害程度及其预后影响。本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68例,旨在探究肝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对其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观察肝功能损害程度。在这68个确诊病例中,有56个患者属于轻型或普通型,而另外22个患者则出现了肝功能的受损;共有12名患者被诊断为重型或危重型,其中11名患者出现了肝功能受损的情况。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相比,其肝硬化程度较轻,且合并基础疾病越多,发生肝功能损伤几率越大。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肝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超重或肥胖、重型、危重型,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这些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检测、评估和治疗。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肝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疾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采取回顾分析的方式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随机选取21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为非老年人患者(105例),观察组为患者为老年患者(105例),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经资料对比后发现,观察组的临床表现以上腹隐痛为主,且出血、穿孔者居多,而对照组则以节律性腹痛为主,同时伴有腹胀,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溃疡部位也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多发于非高位胃溃疡,对照组多发为十二指肠溃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发病时多表现为上腹隐痛,且发病部位集中在胃部,进行临床治疗时,需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机体耐受能力,科学用药。

  • 标签: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临床特征 治疗方法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男性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并探讨给予患者相关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患者多表现为沉默寡言、消极悲观、失去生活兴趣、自我评价过低、精神疲惫等,他们可能不易察觉,内心承受巨大压力,对周围人隐藏真实感受,害怕被认为软弱。经过护理后,40例患者的威特莱氏应激量表(WSP)评分以及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护理效果有效。结论:男性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征较为特殊,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来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且恢复效果较好。

  • 标签: 男性 抑郁症 心理特征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不同性别的临床特征差异,进而分析性别在DCM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方法 收集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病区DCM患者共148例,其中男性患者109例,女性患者39例,收集各个患者相关的临床特征,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关联分析。 结果 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的发病年龄更大[(71.90 ± 1.76)岁 vs (67.06 ± 1.23)岁,P<0.05],男性患者的血尿酸(uric acid,UA)、游离甲状腺素3(free thyroxine 3,FT3)及肌酐(creatinine,Cr)水平较女性患者更高[分别为(544.26 ± 18.93)μmol/L vs (428.40 ± 30.26)μmol/L,(2.87 ± 0.06)pg/ml vs (2.63 ± 0.07)pg/ml,(109.83±3.93)μmol/L vs (94.10±6.33)μ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男性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相比于女性患者更大(6.38 ± 0.06)cm vs (6.09 ± 0.11)cm,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女性患者LVEDD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性(r = 0.378,P = 0.018),而男性患者的LVEDD与NT-proBNP之间无相关性。男性患者UA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 = 0.278,P = 0.004),女性患者无此相关性。 结论 DCM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性别差异,性别在DCM的发病过程中可能产生影响。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性别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不同性别的临床特征差异,进而分析性别在DCM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方法 收集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病区DCM患者共148例,其中男性患者109例,女性患者39例,收集各个患者相关的临床特征,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关联分析。 结果 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的发病年龄更大[(71.90 ± 1.76)岁 vs (67.06 ± 1.23)岁,P<0.05],男性患者的血尿酸(uric acid,UA)、游离甲状腺素3(free thyroxine 3,FT3)及肌酐(creatinine,Cr)水平较女性患者更高[分别为(544.26 ± 18.93)μmol/L vs (428.40 ± 30.26)μmol/L,(2.87 ± 0.06)pg/ml vs (2.63 ± 0.07)pg/ml,(109.83±3.93)μmol/L vs (94.10±6.33)μ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男性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相比于女性患者更大(6.38 ± 0.06)cm vs (6.09 ± 0.11)cm,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女性患者LVEDD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性(r = 0.378,P = 0.018),而男性患者的LVEDD与NT-proBNP之间无相关性。男性患者UA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 = 0.278,P = 0.004),女性患者无此相关性。 结论 DCM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性别差异,性别在DCM的发病过程中可能产生影响。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性别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2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50例血常规检验人员作为案例,将所有血常规检验人员通过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血常规检验人员仅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而观察组血常规检验人员则是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方式进行血常规检验,通过特定方法进行检验,并根据疗效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血常规检验人员在采用单一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后报警为25份,而观察组人员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方式检验后血常规报警为39份。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检验的准确率,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检查。结果:在检测结果方面,观察组检测正常为72.50%,对照组检测正常为5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检查在血常规检验患者的检验工作中,对患者的血液指标检测准确度较高,同时检测效果较好,能够帮助医生实现疾病的准确判断,值得参考。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 细胞形态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KT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AKT1表达情况予以检测,分析、对比该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间的关系。结果82例患者中AKT1阳性率为58.5%(48/82),低分化、淋巴结转移、Ⅲ+Ⅳ期患者的AKT1阳性率均较高中分化、淋巴结未转移和Ⅰ+Ⅱ期患者高(P<0.05);AKT1阳性组18个月生存率较AKT1阴性组低(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AKT1呈高表达,且其表达与肿瘤进展及预后不良间存在密切关系。

  • 标签: AKT1表达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眼缺血综合征患者进行诊断时,分析患者的CDI图像特征,总结患者的病症特点。方法:选择在2018.01~2020.01于本院就诊的眼缺血综合征患者37人为A组,对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包括患者的视力以及颈动脉CDI等,探究患者的病症表现特点。选择37例相对健康眼病患者为B组以及37例正常眼睛为C组进行对比,探究患者颈内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以及眼动脉的PSV、EDV、BVD以及RI等数据。结果:对眼缺血综合征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其中性别为男的患者例数有18人,性别为女的患者例数有19人,双眼均患病的人数有5人,右眼患病人数有22人,左眼患病人数有10人,其中有23(62.16%)例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眼前黑影患者有5(13.51%)人,存在反复一过性黑矇的患者有9(24.32%)人。对比三组患者三条动脉的PSV、EDV、BVD以及RI等数据,p<0.05,差异性表现显著。结论:对缺血综合征患者的患病特点进行分析,发现高发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患者的患病时间较长并且病症发展较为隐秘,会导致人体的视神经发生缺血的情况,导致患者发病的原因与颈内动脉管腔缺血有关,通过CDI检测,可以有效检查出患者的颈内动脉是否安全,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

  • 标签: 眼缺血综合征 临床特点 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图像特征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石林县2013-2022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石林县2013-2022年丙型肝炎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及趋势。结果  石林县2013-2022年共报告丙肝病例582例,年平均发病率23.43/10万;男女性别比0.99:1,女性多于男性;辖区7个街道(镇、乡)均有病例报告,以石林街道较多,占53.09%(309/582);年龄主要分布在40-49岁,占29.21%(170/582)。结论 石林县2013-2022年丙肝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石林街道、鹿阜街道是重点地区;农民、青壮年是重点人群。今后应重点关注该区域内的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丙肝疫情发病现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干预策略,全力降低该地区的丙肝发病水平。

  • 标签: []  丙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出血恢复期中医证素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做好临床研究。方法:通过选取脑出血患者共计100例,均于2021年-2022年收治,通过制定病例调查表,通过进行文献检索,依据脑出血恢复期的症候调查表,并进行患者病位证素积分综合特征分析。结果:经络、肝、心神频数分别为45.00%、26.00%、12.00%,除此之外在病位证素积分分布中,主要病性为痰。结论:在对脑出血恢复期中医证素分布特征研究中表明,经络、肝、心神、痰以及血瘀等均体现出中医症候特点,并进行辨证论治。

  • 标签: 脑出血恢复期 中医证素 分布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卵巢癌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原发性卵巢癌患者共94例,均采取超声诊断及术后病理诊断措施,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符合情况。结果:超声诊断结果中,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患者27例,粘液性囊腺癌为24例,交界性癌23例。病理诊断结果确诊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31例,粘液性囊腺癌26例,交界性癌25例。。两种诊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诊断措施在原发性卵巢癌诊断过程中效果较为良好。

  • 标签: 原发性卵巢癌 超声诊断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心理特征分析的安宁疗护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58例纳入研究,对照组(29例)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心理特征分析的安宁疗护,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

  • 标签: 安宁疗护 心理特征 晚期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多情交织共同致病首先伤肝”理论,通过心理CT研究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的MMPI特征。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表(MMPI)对观察组60例乙肝患者进行测试,并将其结果与60例正常人群做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乙肝患者疑病、抑郁、癔症、精神病态、男性化-女性化等各因子项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乙肝患者可能存在病态心理状态,其人格特征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MMPI 对评价乙肝患者的个性和临床特征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理CT 乙肝患者 MMPI 多情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