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T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8
/ 2

AKT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陈作泉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医院  福建福州  350200

摘要目的探讨AKT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AKT1表达情况予以检测,分析、对比该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间的关系。结果82例患者中AKT1阳性率为58.5%(48/82),低分化、淋巴结转移、Ⅲ+Ⅳ期患者的AKT1阳性率均较高中分化、淋巴结未转移和Ⅰ+Ⅱ期患者高(P<0.05);AKT1阳性组18个月生存率较AKT1阴性组低(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AKT1呈高表达,且其表达与肿瘤进展及预后不良间存在密切关系。

关键词】AKT1表达;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在恶性肿瘤疾病中,肺癌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以非小细胞肺癌较为常见,大多患者在患病初期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致使其在疾病确诊后已处于中晚期,以致手术和化疗的实施均无法得到相对理想的应用效果[1]。所以,需通过对上述疾病在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以此寻找出新的利于疾病准确、治疗及预后评估的肿瘤标志物。丝/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是由上百个氨基酸所组成的,凭借对下游多种因子的活化状态产生影响,进而在细胞代谢、调控及凋亡等诸多方面发挥其功能[2]。鉴于此,本文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进行AKT1表达情况研究,以探讨其与疾病特征、预后情况间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女29例,年龄43-74岁,平均(54.9±3.9)岁;疾病类型:腺癌69岁,鳞癌13岁;TNM分期:Ⅰ期20例,Ⅱ期37例,Ⅲ期18例,Ⅳ期7例。入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入选人员的年龄、性别、病灶大小、疾病类型、分化程度、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予以调查并比较,同时,进行AKT1检测,具体为:取患者的病理切片,利用梯度乙醇水、二甲苯脱蜡予以处理,将3%的双氧水在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当中予以封闭,且在室温中静置15min。封闭3%牛血清清蛋白1h后,滴加特异性一抗、二抗予以孵育,经PBS冲洗3次,并实施DAB显色处理,用清水冲洗后采用苏木精实施复染。最后,进行脱水干燥、封固及脱色处理,并制作好的标本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与处理。

1.3观察指标

1.3.1分析、比较AKT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

1.3.2对患者进行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随访,分析比较其生存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数据分析,计数为X2(%)检验,计量为t检测(x±s)检验,P<0.05则有差异。

2结果

2.1AKT1表达与病理学特征相关性分析

82例患者中AKT1阳性率为58.5%(48/82),低分化、淋巴结转移、Ⅲ+Ⅳ期患者的AKT1阳性率均较高中分化、淋巴结未转移和Ⅰ+Ⅱ期患者高(P<0.05),具体见表1。

表1  AKT1表达与病理学特征相关性分析(例,%)

病理特征

例数

AKT1阳性(n=48)

X2

P

年龄(岁)

>55

50

31(62.0)

1.627

≤55

32

17(53.1)

性别

53

33(62.3)

1.548

29

15(51.7)

病灶大小(cm)

>3

46

29(63.0)

1.499

≤3

36

19(52.8)

疾病类型

腺癌

69

40(58.0)

1.635

鳞癌

13

8(61.5)

分化程度

高、中

62

31(50.0)

6.955

低分化

20

17(85.0)

淋巴结转移

31

24(77.4)

4.010

51

24(47.1)

TNM分期

Ⅰ+Ⅱ

57

29(50.9)

4.968

Ⅲ+Ⅳ

25

19(76.0)

2.2AKT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

AKT1阳性组18个月生存率较AKT1阴性组低(P<0.05),具体见表2。

表2  分析AKT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例,%)

组别

例数

生存时间

6个月

12个月

18个月

AKT1阳性

48

37(77.1)

19(39.6)

6(12.5)

AKT1阴性

34

29(85.3)

18(52.9)

13(38.2)

X2

/

1.811

1.170

4.141

P

/

>0.05

>0.05

<0.05

3讨论

临床中,肺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且疾病进展迅速,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一种,有学者认为,该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3]。该疾病的发生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机理过程,信号传导在疾病发生与进展中均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而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则是体内和细胞增殖、凋亡关系密切的一种信号通路,也是癌细胞存活的关键[4]。其中,AKT作为胞浆信号转导蛋白,在细胞周期调控、代谢及凋亡过程中均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而AKT1则是其重要亚型之一,能够接受较多类型的激活剂调节活化

[5]。当前,针对AKT1和肺癌间的研究相对较多,有学者发现,通过对PI3K/AKT信号予以有效抑制,可使得非小细胞肺癌在化疗方面的敏感性得到进一步强化,进而实现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本研究显示:82例患者中AKT1阳性率为58.5%,低分化、淋巴结转移、Ⅲ+Ⅳ期患者的AKT1阳性率均较高中分化、淋巴结未转移和Ⅰ+Ⅱ期患者高;AKT1阳性组18个月生存率较AKT1阴性组低(P<0.05)。可见,在非小细胞肺癌中,AKT1呈高表达,且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存在密切相关性,还会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在非小细胞肺癌当中,AKT1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存在,主要是凭借肿瘤转移而实现的,AKT1表达呈阳性者其TNM分期较晚,这可能与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存在密切联系。此外,AKT1高表达情况的存在,还会使得肿瘤细胞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得到转变,当其离开对应基质的支持以后会出现非停泊性生长,以此在肿瘤细胞的迁徙与定植当中发挥对应的促进作用[6]。同时,AKT1还可凭借对KT/mTOR/p70s6信号传播途径的有效调节,实现肿瘤细胞在迁徙和游走能力方面的提高,加速淋巴管生成的同时,进而在肿瘤转移当中发挥其积极作用。而对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中,18个月患者的生存率相对较低,分析该情况可能是与AKT1所导致的肿瘤细胞侵袭性较高这种生物学行为有一定联系。

综上所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AKT1呈高表达,且其表达与肿瘤进展及预后不良间存在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杨艳荣,郑先雷,李洪洋等.AKT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J].实用癌症杂志,2021,36(3):364-367.

[2]饶德新,潘丽红,刘恒等.血清LncRNA ANCR、LncRNA LINC00355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J].实用癌症杂志,2022,37(4):556-559,582.

[3]Li M , Liu Y , Jiang X ,et al.Inhibition of miR-144-3p exacerbate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rogression by targeting CEP55[J].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2021, 53(10):1398-1407.

[4]孙颖,宁佳宝.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3):417-418.

[5]Fabrizio Tabbò, Guerrera F , Berg A V D ,et al.Kinomic profiling of tumour xenografts derived from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onfirms their fidelity and reveals potentially actionable pathways[J].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2021, 144(7):17-30.

[6]孙娟子,孙苏娟,宋舒曼等.循环血VEGF和MIC-1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22,37(3):35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