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到2023年5月产检及分娩的孕妇1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孕期体重增长的不同水平与剖宫产、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巨大儿和早产有相关性,并且呈正相关。结论:孕期体重的正常增长有助于产妇顺利进行分娩,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孕妇应该合理控制体重增长,以确保自身和胎儿的健康。临床上应重视提供合适的营养指导和监护,以有效预防和管理妊娠期并发症。

  • 标签: 孕期体重增长 妊娠期 并发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通过分析胃息肉患者中医证特点及分布规律,为胃息肉的中医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胃息肉患者106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胃息肉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胃息肉患者106例,患者以60岁以上最为常见(62例),其次是40岁至60岁患者(43例),40岁以下(1例)患者少见;男性29例、女性77例,男女比约1:2.66,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胃息肉患者中辨证为痰凝湿阻证29例(27.4%),气血两虚证26例(24.5%),湿热郁结证24例(22.6%),脾胃虚寒证23例(21.7%),瘀血组络证4例(3.8%)。结论:胃息肉以老年患者发病率高;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四川盆地胃息肉患者以痰凝湿阻证最常见,其次是气血两虚证、湿热郁结证、脾胃虚寒证,瘀血组络证患者最少。

  • 标签: 胃息肉 中医证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关于2种影像学技术(CT、MRI)在2种颈椎病(脊髓颈椎病、神经根颈椎病)中的效用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份到2022年1月份收治的50例脊髓颈椎病、50例神经根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接受CT检查、MRI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情况、影像征象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神经根颈椎病的诊断方面,CT、MRI的诊断准确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脊髓颈椎病的诊断方面,MRI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CT MRI 脊髓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肥胖2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肥胖2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患者总数为100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应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2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中,通过应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

  • 标签: 中医护理 临床路径 肥胖型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通络方辅助治疗湿热瘀阻慢性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间收治的湿热瘀阻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给予常规西药联合解毒化瘀通络方治疗,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排尿症状、疼痛不适、生活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WBC、CRP、IL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湿热瘀阻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中,采用解毒化瘀通络方治疗,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解毒化瘀通络方 湿热瘀阻型 慢性前列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贴于涌泉穴治疗肝火扰心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取肝火扰心失眠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中药敷贴贴于双侧涌泉穴,对照组不予措施,两组均治疗2周。结果:实验组PSQI总分治疗前后有差异性(P=0.023 <0.05),对照组PSQI总分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148 >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4%VS28%)。实验组治疗后负性情绪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低(P

  • 标签: 失眠,肝火扰心,穴位敷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定穴位贴敷治疗寒湿RA的临床机制研究。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康复科(2021年9月-2021年11月)60列RA寒湿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并打乱将其分为观察实验组和对照实验组。每组30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西药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加上特定穴位贴敷治疗。两个疗程结束后,我们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基本症状的改善及常规生化指标的变化和患者血清相关因子表达情况。结果:经过研究发现:与单纯的传统西药治疗相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特定穴位帖药的疗效更显著且更为持久;其对患者的治愈率为百分之九十四点零比传统的八十二点零高出许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进行治疗后,血液生化检测中ERS、CRP、IL-6、VEGF相关指标接近正常水平,较对照组好转(P<0.05)。结论:显而易见,在西药的基础上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寒湿RA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并可以调节患者关节功能状况,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出色的消肿止痛作用。应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穴位贴敷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b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疗程干扰素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1b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患者均予以干扰素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48周治疗,观察组予以72周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病毒学应答率。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P>0.05)。治疗4周、12周、48周两组对比(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病毒学应答率90.00%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不同疗程干扰素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1b病毒性肝炎具有不同临床效果,但疗程72周可有效阻止病毒的复制,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1b型丙型病毒性肝炎 干扰素 抗病毒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确诊原发性痛经的患者40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于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早晚各6粒口服血府逐瘀胶囊直至经期结束,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月经来潮前7天、4天与月经来潮第一天针刺给予眼针针刺治疗,对比治疗前后3个月经周期的中医证候积分与VAS评分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P <0.05),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实验组的指标变化幅度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眼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眼针 原发性痛经 血府逐瘀胶囊 VAS。
  • 简介:摘要:糖尿病(DM)是由遗传、环境、自身免疫缺陷等多种复杂原因共同导致的,以血中葡萄糖水平连续慢性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代谢性疾病,其中2糖尿病(T2DM)多见,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产生胰岛素抵抗而致病。胆汁酸(BA)以胆固醇为主要原料在肝脏细胞内转化代谢而来。BA不但具有促进脂肪乳化水解以及维持全身系统稳态的作用。此外,还可以作为一种信号物质,通过激活法尼醇X受体(FXR)以及G蛋白偶联受体(TGR5)输送信息,同时还与肠道菌群产生全方位互动效应,在机体能量代谢以及免疫耐受等方面发挥作用,影响着T2DM的发生与发展。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胆汁酸 肠道菌群 代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萆薢渗湿汤治疗湿热下注内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萆薢渗湿汤的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如出血、便秘等。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药物疗效。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出血情况得到显著改善,症状消失率达85%。此外,便秘情况也得到明显改善,分别有75%和60%的患者症状完全消失。疗效总体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萆薢渗湿汤,湿热下注型,内痔,疗效,中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扶阳起痿汤对肾阳虚阳痿的作用。方法:80名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名。其中治疗组以扶阳起痿汤干预治疗,对照组以右归胶囊干预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比较2组总有效率,IIEF-5积分及EQS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2.50%和77.50%,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的IIEF-5和EQS两个指标评分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在治疗后两个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上采用中药方剂“扶阳起痿汤”方治疗肾阳虚阳痿,其疗效更为明显,对阴茎勃起功能和性生活品质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临床上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扶阳起痿汤 肾阳虚 阳痿 应用效果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有一定损容性[1],其难愈性及反复性给患者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及精神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六经辨证理论是《伤寒论》的核心思想之一,蕴含着许多治疗疾病的经验。痤疮虽病发于皮表,但病位与六经息息有关。中医“六经辨证”理论依据患者病情特点先辨六经,在辨方证,方证对应,痤疮也是如此。其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不良反应较少,病人满意度较高。通过查阅文献及临床所见,认为难治性痤疮多为寒热错杂的证候,以和解少阳,寒热并调为主,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进行加减。该文主要探析基于六经辨证理论治疗寒热错杂痤疮的思路与方法。

  • 标签: 痤疮 六经理论 柴胡桂枝干姜汤 寒热错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临床上发生率比较高的一类代谢疾病。为了更好的做好疾病的诊疗,就需要先对疾病进行临床分,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好血糖,保证疾病治疗效果。因此,本文首先对糖尿病的临床分进行研究,然后探究当前常见的治疗药物,以供参考。

  • 标签: 糖尿病 临床分型 治疗药物
  • 简介:【摘要】:H高血压指的是合并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高血压类型,相比其他高血压,会明显增加患者出现脑卒中的风险,需要终身用药治疗,并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此病的常规治疗是使用西药,但长期用药不仅会降低药效,也会造成不良反应以及残留等问题。因此临床上提出中西医治疗的方式,针对此病进行治疗。本次就探究中西医治疗H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H型高血压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 H高血压(H-type hypertension)是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的原发性高血压,是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加强H高血压的防治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H高血压相关文献的总结,针对其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中医药治疗等方面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中医药防治此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 标签: H型高血压 辨证论治 中医药研究 进展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B超声扫描在玻璃体积血中的作用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5例。参照组实施眼底检查,给予实验组B超声扫描诊断,比较两组的整体检出率。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较参照组的检出率优,存在显著差异性(P

  • 标签: B型超声扫描 玻璃体积血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