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黑龙江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1例布鲁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均符合布鲁氏菌的临床检测标准。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7岁~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10.2)岁。结果14~64岁为布病的高发年龄段;布病的高发季节为3-6月,养殖户是最主要的易感者;牛羊是布病的最主要的传染源;参与研究的患者89例均伴有流行病学史、另有12例患者感染原因不明。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共有98例,多汗52例,乏力42例,关节痛39例,腰痛19例,头痛13例,睾丸附睾疼痛8例,行走障碍9例,肝肿大24例,脾肿大33例。结论鲁氏菌病有较多形式的临床症状,患者的会在不同的科室进行第一次诊断,检验医生会根据长时间不明的高烧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的临床特征防止布鲁菌病发生,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肿瘤核磁共振影像特征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120例符合卵巢肿瘤病理检查和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CT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对恶性良性肿瘤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和影像学特征。结果核磁共振成像检验准确率为93.9%,明显高于CT检查准确率70%;观察组患者对恶性良性肿瘤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测恶性肿瘤的成像特点表现为,有实性肿块,呈“网膜状”,卵巢形态不规则,存在中等强度信号;而对照组检测恶性肿瘤的成像特点表现为,有分叶状囊实性肿块,呈“饼状”或“污秽样”,轮廓粗糙,加强CT呈现不定型钙化或不均匀强化。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卵巢肿瘤的应用价值高,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卵巢肿瘤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特征及其为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104例儿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年龄段将这104例儿童分为两组,年龄小于六岁的52例儿童列入观察组,年龄大于六岁的52例儿童列入对照组。对比这两组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并通过Logistic回顾分析发生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儿童在餐后出现饱胀感、早饱感的比例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但是观察组儿童出现呕吐、腹泻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在上腹灼烧感以及上腹疼痛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Logistic回顾分析显示,家庭不和谐、饮食不规律、Hp阳性以及有家族史是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导致发生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因素有很多,在临床治疗上除了基础的药物治疗,还要根据发病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以此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皮肤性病门诊STD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性病流行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整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皮肤性病门诊9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归纳病种、病种位次、性别比、年龄、混合感染等流行病学方面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STD病例构成中,非淋居第一位。以非婚性性接触为主60例,配偶间感染20例,间接接触感染8例,不详2例。结论STD已成为当今社会发病率高,传染范围广的传染病,严重影响着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全社会和各有关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努力控制STD的流行和蔓延,这对艾滋病的控制也有重要积极意义。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流行病学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液干化学法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开展本次研究,期间总共选取100例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抽取两次标本进行干化学检测,并根据是否采取质量控制策略划分为对照组(未实施)与实验组(实施)。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干化学检测方式以及质量控制管理之下的干化学检测。对比两组相关指标变异系数的变化状况。结果实验组的检验标本中各项数据的变异系数显著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尿液干化学法检测的影响因素较多,在临床中做好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更好的提高干化学法的检测实效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尿常规 干化学检测 影响因素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电信号特征识别及其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心电信号对于心血管疾病诊断具有较大作用。结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近年最有发展前景的一项新兴技术,随着社会的需求,研究技术不断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享受生物识别技术的快捷与便利是现代科学的体现,心电图自动分类方法的准确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运行时间仅用几秒到十几秒。研究提高了心电图分类的速度和准确率,可针对心脏疾病进行快速和准确地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和实用价值。

  • 标签: 心电信号 特征识别 心血管疾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慢性白血病患者50例为甲组,另取同期收治急性白血病患者50例为乙组,再取同期接收健康体检人群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结果。结果甲组与乙组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C反应蛋白、红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慢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血液生化学检验结果与正常人群存在显著差异,可以此为基础进行白血病患者的早期筛查,进而为白血病患者的早期诊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白血病 血液生化检验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早孕期经阴道彩超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前壁下段切口妊娠患者实施诊断的声像图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72例剖宫产术后前壁下段切口妊娠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针对所有患者于临床分别展开经腹部彩超检查(A2组)以及经阴道彩超(A1组)检查,通过对患者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对比诊断差异。结果A1组剖宫产术后前壁下段切口妊娠患者诊断率(100.00%)高于比照组(68.06%)明显(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前壁下段切口妊娠患者于临床接受早孕期经阴道彩超方法诊断后,通过对声像图特征进行了解,在对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疾病史了解基础上,合理展开综合诊断,可对疾病早期治疗方案的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前壁下段切口妊娠 早孕期经阴道彩超 声像图特征 诊断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本次实验对象均选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2例宫颈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盆腔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4例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7.14%髂总淋巴结、14.29%髂外淋巴结、35.71%髂内淋巴结、42.86%闭孔淋巴结;盆腔淋巴结无转移和有转移在肿瘤大小、术前化疗、临床分期、高危HPV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术前化疗、临床分期以及高危HPV。结论宫颈癌患者的肿瘤大小、术前化疗、临床分期和高危HPV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盆腔淋巴结转移 宫颈癌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6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纳入研究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及心脏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6例BPD患儿在其纠正胎龄达36周后并发PH的患儿共有22例,其发生率为33.33%,中度及重度BPD并发PH的发生率较高;并发PH组与未并发PH组的围产期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5minApgar、正压通气时间、吸氧持续时间、住院时间(d)、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及病死率等发生率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颅内出血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并发PH集中发生于中、重度BPD患儿中,低出生胎龄、体重、低Apgar评分患儿更易并发PH,BPD并发PH患儿的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预后不良。

  • 标签: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肺动脉高压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沉渣镜检与尿常规干化学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我院需实施尿常规检验的150例受检者进行临床观察,针对150例尿常规检验受检者实施尿常规检验,其中使用单纯干化学法检验的为参照组,尿沉渣镜检联合尿常规干化学法检验的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尿常规检验受检者的检验结果差异。结果两组尿常规检验后的白细胞阳性率、红细胞阳性率、尿蛋白阳性率、检验出错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尿常规检验过程中实施尿沉渣镜检与尿常规干化学法联合检验的检验价值较高,减少误诊及漏诊现象的出现。

  • 标签: 尿沉渣镜检 尿常规干化学法 尿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现有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方法(双标)的改进,探索一种稳定且易于辨认的显色方法,便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腺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分布情况。方法改进的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分别使用二抗链接的碱性磷酸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作为底物显色酶,底物分别选用固红(AP-Red)和二氨基联苯胺(DAB),在显微镜下次序控制双标显色,观察肺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中第一标记AP-Red的红色与第二标记DAB的棕黄色反差大,背景低,易于分辨。两种颜色标记的同一部位呈现砖红色,易于表示双标部位。统计显示在肺腺癌组织标本中,以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为主,约占80%。结论改进后的显色系统建立了简便、可靠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新方法。标记结果可以清晰稳定显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肺腺癌组织中分布情况,便于进一步研究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标签: 肺腺癌肿瘤 巨噬细胞 化学双标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状纤维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显示肿瘤细胞及间质成分中的应用。方法选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已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证实诊断的乳腺、肺、肾、胃、膀胱、淋巴结、软组织等器官肿瘤组织石蜡块共30例,重新包埋,切片厚4μm。进行网状纤维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验。结果上皮来源肿瘤主质和间质分界清楚,癌细胞常形成细胞巢,压迫周围网状纤维,癌细胞巢常被网状纤维包裹,形成大小不等的巢状,条索状结构,巢内癌细胞不产生网状纤维。结论肿瘤的间质成分反应程度是随着肿瘤的发展而发展,网状纤维的形态变化与肿瘤分化程度和生长方式有关。增生的网状纤维对癌巢形成的包裹状态,提示网状纤维增生可能是机体对病灶的防御性免疫反应。

  • 标签: 网状纤维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肿瘤细胞及间质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乙肝病毒血清检测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经我院检查确诊为乙肝病毒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血清样本给予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检测,观察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血清阳性检出率以及血清定性定量情况。结果化学发光法的血清阳性检出率为97.50%,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样性检出率的81.25%;化学发光法的血清定性定量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P<0.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将化学发光法应用到乙肝病毒血清检测中的血清阳性检出率更高,且检测结果更具代表性,对临床早期发现乙肝病情表现并实施对应的治疗措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乙肝病毒血清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