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超声电子数据的建设,能够有效优化和改善超声“阅片”教学模式,同时便于教师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和优势,创新和改善教学方式,全面提升教学质效。本文主要对超声电子数据的创建和其在“阅片”教学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

  • 标签: 超声电子数据库 建设 “阅片”教学 价值
  • 简介:【摘要】传统的手术学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外科医师学习切开、止血、缝合、打结等最基础的操作时,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提出将短视频充分应用于手术学教学,建立基于新技术及新器械的短视频教学数据,形成一套完整的手术学短视频教学体系,并且随着新技术与新器械的不断涌现而增添数据内容。

  • 标签: 手术学教学 短视频教学数据库 创新性思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SDPL1在肝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预测SPDL1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GEPIA2.0、HPA、UALCAN及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分析SPDL1表达对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利用LinkedOmics、GeneMANIA数据探讨SPDL1在HCC发生中的可能机制。结果:SDPL1 mRNA在HCC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P53突变型HCC中SPDL1mRNA表达在较未突变者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在不同民族、性别、年龄、BMI、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DL1mRNA高表达组HCC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无病生存期、肿瘤无复发生存期、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均低于低表达组(P<0.05)。PPI分析显示NEK9、KNTC1、ZW10、UBXN1、YLPM1等蛋白与SPDL1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KIF18A、LMNB1、BUB1B、TTK和SGOL2等蛋白在HCC中与SPDL1共表达,这些蛋白能够促进染色体分离、染色体定位、DNA复制、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重组等,引起肿瘤染色体不稳定性。结论:在HCC中,高表达的SPDL1可能通过引起肿瘤的染色体不稳定,促进HCC的发生及发展,并成为判断HCC患者预后新的生物学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 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HIV潜伏 是重要的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她对治疗效果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CD4+T细胞在 HIV潜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 包括了很多种类的细胞亚群, 正是这些细胞亚群对 HIV潜伏 进行了重要的维持。 所以对于这些细胞亚群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对这方面的免疫学机制的研究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文章就这些方面的内容展开了研究。

  • 标签: HIV潜伏库 CD4+T细胞 免疫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稀有血型供者资料检索及冰冻红细胞的建立与安全输血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研究样本为本血站经体检和快速初筛合格后采集的血液标本,受检样本标本均经血液检测确认为RhD型,将符合标准的RhD阴性合格血液经成分制备,采用计算机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对稀有血型供者的资料进行科学化规范性管理,建立RhD阴性稀有血型,通过计算机检索可快速、准确查找到与患者血型相匹配的供血者。结果:2018年-2022年共向临床医院供应Rh(D)阴性悬浮红细胞601U,解冻红细胞78.5U,洗涤红细胞16.5U,冰冻血浆329.5U,单采血小板14.5冶疗量。经统计,不同年份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冰冻血浆的使用量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型供应情况:A型358.5U,B型289 U,O型319.5U;AB型72.5U。结论:建档Rh D 阴性血献血者资料检索、建立冰冻红细胞,科学合理管理血液库存,是确保Rh D阴性稀有血型供血安全、足量供应的有效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稀有血型 资料检索库 冰冻红细胞库 安全输血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急诊肺部感染患者病原体分布、药敏及药敏前后抗生素使用情况,为急诊肺部感染抗生素的合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9例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体情况、药敏试验结果、药敏试验前后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59例患者检出76株致病原,细菌株数49株,占比64.47%,其中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分别19.74%、44.74%;肺炎支原体5株,占比6.58%;真菌13株,占比17.11%;巨细胞病毒9株,占比11.84%;革兰阳性菌中粪肠球菌敏感抗生素为青霉素G,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抗生素为苯唑青霉素,溶血葡萄球菌敏感抗生素为四环素;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敏感抗生素均为美罗培南,药敏试验前后抗生素使用与药敏试验结果一致率分别为27.58%、100.00%。结论革兰阴性球菌是急诊肺部感染中主要病原菌,对常规一线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其敏感抗生素大多为广谱、合成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建议尽早对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明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为临床医生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肺部感染 抗生素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MNSs血型系统中NN型在三明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分布情况及抗-M患者的临床输血。方法 随机抽取三明市血站无偿献血人群A型540例、B型352例、O型715例,以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其红细胞膜上M抗原来分析并统计NN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NN型比例为24.0%,其中A型中NN型135例占25.0%、B型中NN型71例占20.2%,O型中NN型180例占25.2%。结论 MNSs系统中NN型在A、B、O血型中分布无明显差异且NN型在三明地区无偿献血人员的比例为24.0%。抗-M患者的输血,在24.0%的配血相合率下,应当尽量优先选择NN型的红细胞经交叉配血相容后输注,这对输血安全有重大意义。

  • 标签: MNSs血型系统 抗-M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沙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对象为2021.03月至2023.03月到医院诊治的心力衰竭患者,入选对象共8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缬沙坦治疗,共41例)与研究组(沙巴曲缬沙坦治疗,共41例)。对比两组的心功能指标。结果:在每搏输出量与左室射血分数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沙巴曲缬沙坦治疗的效果良好,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缬沙坦 心功能指标
  • 简介: 摘要:结构性的调整对医院机制带来很大影响。通过调整医疗价格、服务价格来调整医疗现在的结构,药品大型检验、检查的价格往下调,能够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往上升。因此,新机制必须要跟社保和财政补偿衔接好。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过度医疗,提高服务质量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个情况下,数据分析有了新的历史使命,新医改为信息化赋能临床提供了加速度。

  • 标签: 数据中台 医院信息系统 数据治理
  • 简介:摘要:为提高精子工作人员精子信息管理工作效率,解决精子数据记录不全、现有系统扩展性差等问题,本文构建了基于B/S架构的精子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为采集部门、冷冻部门、供给部门及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提供捐精者管理、档案管理、精液质量控制、精液管理、供精管理以及统计管理等功能,实现精子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心衰患者接受沙巴曲缬沙坦的应用对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沧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难治性心衰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参考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注射米力农治疗,观察者接受沙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LVEF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Dd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FS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NP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心衰患者接受沙巴曲缬沙坦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可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沙库巴曲缬沙坦 难治性心衰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PDCA管理对提高病案首页数据质量及DRGs数据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出院病案868份作为对照组,不实施PDCA管理;选择我院自2021年1月-2021年12月868份作为观察组,对其实施PDCA管理,对两组病案首页数据质量、DRGs数据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DRGs总量、CMI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管理 病案首页数据质量 DRGs数据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中医临床教学的发展,中医临床技能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基于对现有技能教学模式的不足和需求,探讨一种系统化建设中医医院临床技能教学视频的模式。本文通过对多个中医医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发现了临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且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视频系统化建设模式。最终,通过该研究的实施和验证,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和发现,包括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增强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本研究为中医医院临床技能教学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模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标签: 中医临床教学基地 技能教学 视频库 系统化建设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对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情况予以探究。方法:100例研究对象筛选自2020年1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实时荧光PCR检测腹泻患者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的分布。方法:此次研究,获取我院之中150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并借助实时荧光PCR检测,对病原菌做检测,分析不同大肠杆菌分布情况。结果:150例样本中有肠致泻性大肠杆菌40例,检出率为26.67%;其中检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占比47.50%, 肠黏附性大肠杆菌占比 30.00%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占比 12.50%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占比7.50%,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占比 2.50%;<5岁患者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率较高。结论:腹泻患者的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检测中,以肠致病性、肠黏附性为主,年龄小于5岁患者致泻性大肠杆菌感染几率较高。

  • 标签: 腹泻 实时荧光PCR检测 大肠杆菌 病原菌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急诊外科胸腹部创伤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与病菌分布情况。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200例急诊外科胸腹部创伤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归纳其感染的发生因素,探究术后切口病原菌的分布与构成比。结果 200例患者中,切口感染患者占比22.00%(22例),比较切口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的手术切口类型、术中用时、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年龄、创伤类型,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急诊外科胸腹部创伤术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病菌分布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急诊外科胸腹部创伤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与病菌分布情况。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200例急诊外科胸腹部创伤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归纳其感染的发生因素,探究术后切口病原菌的分布与构成比。结果 200例患者中,切口感染患者占比22.00%(22例),比较切口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的手术切口类型、术中用时、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年龄、创伤类型,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急诊外科胸腹部创伤术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病菌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出血恢复期中医证素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做好临床研究。方法:通过选取脑出血患者共计100例,均于2021年-2022年收治,通过制定病例调查表,通过进行文献检索,依据脑出血恢复期的症候调查表,并进行患者病位证素积分综合特征分析。结果:经络、肝、心神频数分别为45.00%、26.00%、12.00%,除此之外在病位证素积分分布中,主要病性为痰。结论:在对脑出血恢复期中医证素分布特征研究中表明,经络、肝、心神、痰以及血瘀等均体现出中医症候特点,并进行辨证论治。

  • 标签: 脑出血恢复期 中医证素 分布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 3D 打印技术的研究生《中医骨伤科学》案例教学案例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及对研究生相关知识的作用。 方法:从我校选取 2020 年 2 月到 2020 年 6 月期间以中医骨伤专业研究生 82 人为调研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1 人。对照组接受一般教学方式,观察组采取基于 3D 打印技术的案例教学案例方式,对比两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教学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研究生教学中应用基于 3D 打印技术的案例教学案例效果明显,有助于研究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骨折脱位诊疗知识,适用于临床教学推广。

  • 标签: 教学方式 对照观察 应用效果 骨折脱位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感染性呼吸科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进行分析,做好效果比较。方法:通过选取我院肺炎患者700例,其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380例、320例。通过收集患者的痰液标准,并依据病原学培养进行结果统计。结果:在700例患者中,其中流感嗜血杆菌所占株数为73,所占比例为66.25%。真菌所占株数为23,所占比例为19.16%。对于肺炎链球菌中,其中粘菌素、美罗培南对药物敏感度最高,除此之外的顺序为哌拉西林、亚胺培南以及阿米卡星,对于其他相关药物来说,低于50%。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敏感率中,多粘菌素为100%,对于其余相关药物敏感度为70%左右,流感嗜血杆菌作为常见的病原菌,其中氨苄西林作为第一耐药菌株,氨苄西林作为第一耐药菌株,整体耐药率在30.00%,复方磺胺、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钠的耐药株数分别为137例、45例、106例、14例、1例。结论:临床上通过进行药敏试验指导抗菌药物进行合理应用,避免耐药性的增加,以此来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感染科 病原菌 分布特点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