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筛选出毛头牛蒡子中抗氧化降血糖的有效部位。方法:将毛头牛蒡子粗多糖提取物经AB-8大孔树脂脱色纯化,依次采用水20%、40%、60%乙醇水进行洗脱,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还原力的测定、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4项指标研究不同洗脱部位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毛头牛蒡子提取物不同部位的降血糖活性。结果:毛头牛蒡子20%乙醇水洗脱部位的抗氧化活性降血糖活性均强于其他部位。结论:毛头牛蒡子抗氧化降血糖的活性部位应为20%乙醇水洗脱部位。

  • 标签: 毛头牛蒡子 抗氧化 降血糖
  • 简介:目的:确定北沙参种子适宜的发芽生活力的检验方法方法:采用不同的发芽床,放置于不同的温度下培养,观察不同条件对北沙参发芽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发芽条件;采用四唑法(TTC)对北沙参着色率进行检验,设计不同浓度不同温度的正交试验,通过对不同条件下北沙参染色情况的观察,确定适宜的生活力检验方法。结果:北沙参以25℃,滤纸作为发芽床为适宜发芽条件;以30℃,0.6%TYC浓度,染色时间5h为适宜的生活力检验方法。结论:通过对北沙参发芽生活力检验方法的研究,为其种子检验规程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 标签: 北沙参 种子 发芽 生活力 检验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大鼠全身骨矿密度(BMD)骨矿含量(BMC)与体重(BW)月龄(MO)的关系.方法:利用DEXA人前臂骨密度软件测定4、820月龄雌性SD大鼠全身BMD、BMC骨投影面积(AREA).在SPSSforWindows统计软件上进行BMD、BMCAREA对BW的一元直线回归,对BW、MO的二元直线回归,并作偏相关分析等.结果:BMD、BMCAREA与BW及MO的二元直线回归方程:BMD=0.179+0.000196BW(克)-0.000680MO(月)g/cm2,复相关系数r=0.711;BMC=3.472+0.0137BW-0.00912MOg,r=0.925;AREA=22.66+0.0302BW-0.139MOcm2,r=0.922.偏相关分析表明BMD与BW中度正相关(R=0.634),与MO弱负相关(R=-0.258);BMC与BW高度正相关(R=0.825),与MO无明显相关(R=0.091);AREA与BW高度正相关(R=0.739),与MO弱正相关(R=0.427).结论:大鼠体重对BMDBMC均有明显影响,月龄只对BMD有轻度影响,对BMC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骨质疏松 雌性大鼠 骨矿密度 骨矿含量 体重 月龄
  • 简介:新食品原料的管理是涉及食品工业发展、环境资源利用食品安全的法规体系,中国在此方面有数十年的实践经验。本文简述了新食品原料管理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新食品原料安全评价需要关注的内容。

  • 标签: 新食品原料 管理法规 安全性评价
  • 简介:结合本实验室近几年的研究实例。提出中药效应物质基础质量控制研究的思路:即以中药的整体现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特点为切入点,充分考虑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过程中的变化,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现代先进的分离分析手段,构建中药及其复方复杂体系的吸收、分布、与靶细胞结合、代谢代谢组学的体内外研究技术平台,系统阐明中药发挥作用的体内效应成分(群),建立与临床药效相关的、体内真正起效的、符合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特点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构建符合用药实际的中药质量控制新体系。

  • 标签: 质量控制 效应物质基础 吸收和分布 靶细胞结合 体内过程 代谢组学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顽痛宁酊对小鼠疼痛模型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先进行药理实验,实验选用小鼠扭体法小鼠热板法分别观察复方顽痛宁酊的镇痛效果并与麝香祛痛搽剂进行比较,再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小鼠扭体法实验,空白对照组为22.5±3.7次,复方顽痛宁酊组小鼠扭体次数为4.2±1.8次,阳性对照组麝香祛痛搽剂为14.2±2.8次,复方顽痛宁酊组减少小鼠扭体次数与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相比较有显著差异。小鼠热板法:复方顽痛宁酊组延长小鼠舔后足时间与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复方顽痛宁酊对癌疼痛有显著的疗效。结论:通过实验证明复方顽痛宁酊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临床观察也表明复方顽痛宁酊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 标签: 复方顽痛宁酊 镇痛效果 癌性疼痛
  • 简介:目的:比较2个川半夏种质的植株生长、产量质量,以期为筛选川半夏优良种质奠定基础。方法:设计2个川半夏种质的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生长中测定植株上长情况,收获后测定产量主要成分含量。结果:川半夏1号川半夏2号生长的各项指标产量各项指标差异显著;质量指标中川半夏1号的总生物碱含量显著高于川半夏2号的总生物碱含量,水分、总灰分、水浸含量、总酸含量、腺苷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川半夏1号在植株上长、产量质量上均表现良好,可以作为川半夏优良种质重点筛选。

  • 标签: 川半夏 种质 栽培 产量 质量
  • 简介:本文从调理脾胃临床药效学研究着手,探索中药临床药理研究方法。以消化性溃疡为研究对象,用补中益气丸、金佛止痛丸、溃疡宁胶囊三方为主进行病灶指标、证指标、证微观定量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药临球药理研究.一方面须抓住病的指标。病灶指标是中药药技评价的基础;一方面着重于证指标.同时结合证微观定量指标的变化。三方面综合,宏观与擞观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可更全面地进行中药临床药理研究。

  • 标签: 临床药理研究 中药 调理脾胃 临床药效 病灶 方药
  • 简介:目的:研究短葶山麦冬水提物((Lm-a)、总皂苷(Lm-s)及主要成分Lm-3的抗炎活性,为其临床应用于治疗炎性疾病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或组胺诱导小鼠足跖肿胀模型,评价Lm-a,Lm-sLm-3灌胃给药的体内抗炎活性;采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或佛波酯(PMA)诱导的髓样白血病细胞(HL-60)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黏附模型,考察Lm-3的体外抗炎活性。结果:单次灌胃给予Lm-a(336672mg·kg^-1)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Lm-sLm-3(23.24.6mg·kg^-1,相当于Lm-a672mg·kg^-1)对上述炎症模型显示相似的抗炎活性;相当于短亭山麦冬4g·kg^-1生药量的Lm-a、Lm-s及Lm-3均明显抑制组胺致小鼠足跖肿胀;Lm-3(0.01、0.11μmol·L^-1)体外显著抑制TNF-α或PMA诱导的HL-60与ECV304细胞的粘附作用,提示其抗炎机制可能与调节蛋白激酶C通路等有关。结论:短葶山麦冬具有显著体内外抗炎活性,其主要活性部位成分为总皂苷Lm-3,为其临床应用于治疗炎性疾病提供药理学依据。

  • 标签: 短葶山麦冬 总皂苷 抗炎 细胞粘附
  • 简介:目的:探讨地方标准收载药材作为新药研发原料药材资源的研究方法方法:查阅资料标本,分析确定出主要分布区,制定调查路线;进行野外初查,制定适合调查品种的野外调查方案。结果结论:根据资源分布和数量调查结果确定出资源量集中的区域,采集用于质量研究的样本,归纳出影响药材质量的一些因素。

  • 标签: 土大黄 巴天酸模 资源调查 中药新药
  • 简介:目的:研究建立金银花中抗炎活性成分獐芽菜苷、獐牙菜苦苷同时定量的方法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獐芽菜苷、獐牙菜苦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结果表明獐芽菜苷进样量在6.85~548.00ng、獐牙菜苦苷进样量在64.50~1032.00n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标准曲线分别为Y=4955347X-21311(r=0.9994);Y=1596561X-24132(r=0.9999)。结论:所建立的定量方法快速简单,方法可靠,可作为金银花中抗炎活性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金银花 抗炎活性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獐芽菜苷 獐牙菜苦苷
  • 简介:目的:确定丹参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丹参酮ⅡA丹酚酸B的含量转移率为综合考察指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丹参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结果: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将丹参饮片用10倍量95%乙醇提取2h,提取液在40℃浓缩至规定量;丹参中水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8倍量50%乙醇提取3次,第1次2h,其余2次各1h,将3次提取液在40℃浓缩至规定量;对两种工艺进行优化,结合实际生产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先用95%乙醇8倍量提取2h,残渣加8倍量50%乙醇提取2次,第1次2h,第2次1h,提取液分别在40℃浓缩至规定密度。结论:此工艺不仅能够充分提取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减少在提取过程中有效成分的破坏,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保证质量。

  • 标签: 丹参 提取工艺 正交设计 丹参酮ⅡA 丹酚酸B
  • 简介:目的:研究贯叶连翘提取物防治血管痴呆的作用。方法:永久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采用水迷宫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药物作用。结果:贯叶连翘提取物能降低永久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24小时内大鼠的死亡率,有降低大鼠水迷宫游出时间错误次数的趋势,给药30d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水迷宫的错误次数显著降低;能防止海马锥体细胞死亡;提高大鼠双侧颈动脉永久结扎后,海马SS阳性神经元数目。结论:贯叶连翘提取物在治疗血管痴呆上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 标签: 贯叶连翘提取物 血管性痴呆 学习记忆 海马 生长抑素
  • 简介:中药有效成分是中草药发挥功效的物质基础,目前一些活性单体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在这些活性成分的基础上进行结构修饰,深入进行构效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是发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一条有效途径.

  • 标签: 新药 中药 有效成分 结构优化 前药
  • 简介:目的:比较苦参不同采收部位中的苦参总生物碱含量,为苦参栽培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年限苦参不同部位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总量在不同年限苦参不同部位的分布具有类似的规律,侧根下部〉侧根上部〉主根〉横生根状茎(地中茎)〉茎芽。主根上部下部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主根与侧根下部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苦参生长的第1年、第2年生物碱含量均有较大增长,3年生苦参含量均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结论:3年采收苦参较为合理,且3年生材料中地中茎茎芽的生物碱含量也比较高,可以多途径利用。

  • 标签: 苦参 不同采收部位 苦参总生物碱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研究丛枝菌根侵染强度对三七生长药效成分皂苷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对三七种子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生长二年后,随机采集100株三七,分株测定菌根侵染强度、地下部生物量皂苷含量;结果:随着丛枝菌根侵染强度的增加,三七地下部生物量、人参皂苷Rd四种皂苷总含量均出现明显地先增加而后出现下降趋势。同时,随着丛枝菌根侵染强度的增加,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以及这四种皂苷的总产量均出现明显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结论:丛枝菌根侵染强度与三七地下部生物量、皂苷含量及皂苷产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具有低侵染增加,高侵染转而降低的现象。丛枝菌根适度侵染时三七有最大的生物量最高的皂苷含量及皂甙产量。

  • 标签: 丛枝菌根真菌(AMF) 菌根侵染 三七 皂苷 HORMESIS
  • 简介:因多数药物都有随着剂量加大作用增强,作用达峰值后,随着时间延长作用减弱。所以在一定条件下,药物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均可用直线回归方程表达。本文根据药物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研究了党参水溶性部分抑制小鼠自主活动灭炎灵对小鼠退热作用的效量半衰期,药效半衰期(或半效期)以及它们在不同时间内的体存量,并依据体存量求其表观半衰期。结果表明,药物的上述三种半衰期都比较接近。其中以药效半衰期最长。

  • 标签: 半衰期 党参 灭炎灵
  • 简介:目的:考察鼠妇有效部位在口服给药方式下的镇痛作用,开展药效学研究,并初步探索其活性成分。方法: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首先开展鼠妇水提物的急性毒性研究;其次,采用醋酸扭体模型考察鼠妇不同极性提取物的镇痛作用,筛选有效部位。基于实验结果,依次选用福尔马林法、热板法研究该有效部位的作用环节及特点,随后采用角叉菜胶致足肿胀以及醋酸致毛细血管壁通透升高模型考察其抗炎活性。此外,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鼠妇的活性成分。结果:鼠妇水提物在2~5g/kg的剂量范围内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在0.6~0.8g/kg剂量范围内能够显著减少小鼠在醋酸扭体实验中的扭体次数,在0.4~0.8g/kg剂量范围内能够缩短福尔马林实验(第二阶段)中的舔足时间,但未能延长其在热板实验中的潜伏时间。在炎症模型中,鼠妇水提物(0.4~0.8g/kg)能够减少小鼠在角叉菜胶实验中的足肿胀程度,而在0.6~0.8g/kg剂量范围内能够显著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液质联用实验结果表明,在氨基葡萄糖对照品鼠妇水提物样品的HPLC谱图中,在相同的保留时间处均有峰型一致的色谱峰,且它们在MRM模式下具有相同的质谱行为。结论:鼠妇水提物具有抑制炎症疼痛的药理作用,氨基葡萄糖是其重要的活性成分。

  • 标签: 鼠妇水提物 动物模型 炎症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