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治贫血患者 52例,根据类型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 30例为对照组,对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红细胞 (R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水平方面,对照组与甲组明显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 Hb水平明显高于甲、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水平对照组明显低于甲、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水平方面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乙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常规检验能为临床贫血鉴别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贫血 鉴别 血常规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贫血患者血液红细胞临床检验的疗效。方法: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年 2月 期间内收治的40 例缺铁性贫血、 40 例地中海贫血、 40 例健康群体,通过血常规检查的方式,比较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指标。结论: A 组 RDW指标高于 B组和 C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0.05); C组 MCV、 MCH高于 A组和 B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0.05);其余各组数据比较相似( P> 0.05)。讨论:于不同类型贫血患者中,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检测中,血常规检查方式更具优势、精准度高,值得信赖。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血常规 红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三种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9月 ~2017年 9月收治的临床输血患者,共计 66例, 对 3种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参数和出血现象的相关性、评估结果 的 一致性等 检验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不同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参数、出血现象相关性亦不相同 ,参数R和 ACT、 ANGLE及 CR评估结果有一致性,其他参数、评估结果没有明显的一致性 。 结论: 3种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输血中各有利弊,临床方面需集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以此对患者的治疗进行指导。

  • 标签: 三种凝血功能检测 临床输血 应用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三种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临床输血患者,共计66例,对3种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参数和出血现象的相关性、评估结果的一致性等检验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不同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参数、出血现象相关性亦不相同,参数R和ACT、ANGLE及CR评估结果有一致性,其他参数、评估结果没有明显的一致性。结论:3种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输血中各有利弊,临床方面需集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以此对患者的治疗进行指导。

  • 标签: 三种凝血功能检测 临床输血 应用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型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 2013年 4月 -2018年 4月收治的 30例重型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A组和 B组,每组 15例, A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 B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SLEDAI积分变化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治疗后一个月的 SLEDAI积分发现, B组积分明显低于 A组; 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73.33%,低于 B组治疗总有效率的 93.33%,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型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其 SLEDAI积分,同时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重型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米司酮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3月妇科接收的患者 130例,采用随机筛选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米司酮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95.38%显著高于对照组 76.9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米非司酮 妇科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米司酮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妇科接收的患者130例,采用随机筛选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米司酮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38%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米非司酮 妇科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