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强对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对提高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实际价值。方法:本次实验任务开始后,于其中纳入120例存在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采用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检验将其分为两组,即甲组、乙组,前者组中应用RT-PCR法,后者则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并分析其具体检测结果。结果:经过检验后发现,乙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通过在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加强对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阳性检出率。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阳性检出率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水平能够有效反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整体水平,而水质微生物检验是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监测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等各类微生物指标,是监测水质环境质量的主要内容,反应着局部地区的卫生状况与水质环境。而水质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是明确局部水源的微生物风险的主要依据,也是保障用水安全、降低肠道传染病传播风险的关键。本文主要就水质微生物检验进行分析,并提出部分质量控制举措,以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部分思路。

  • 标签: 水质环境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生命学科处于十分迅猛的发展阶段,其包含两个基础学科,即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这两个学科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生物化学理论及相关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临床检验工作中,在对相关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除了应用生化检查能够直接或间接获取结果外,在检验科室中生化试验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能够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在相关疾病的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相关知识的分析进行生物化学重要性的探讨。

  • 标签: 临床检验 生物化学 重要性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住院患者感染控制工作的应用效果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20年度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200例,按照常规控制感染方法与微生物检验技术将其随机分组,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研究对象,每组患者人数保持一致。利用观察对比的方法,研究住院患者采用这两种控制感染方法之间的效果差异。结果: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观察组患者在轻度感染占比、中度感染占比、重度感染占比和感染率方面的数据,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控制感染方法的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住院患者的感染控制效果及准确性,使患者免受额外的疼痛折磨,令患者的身体状况尽快改善,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控制感染方法。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技术 感染控制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盆底康复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自然分娩产后42天复查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分别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检测临床症状评分、盆底肌力、盆底Glazer肌电评估、盆腔器官脱垂程度、生命质量及性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力提高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效果(肌力≥Ⅳ级)明显好于对照组;盆底肌电值前静息阶段和后静息阶段治疗后低于治疗前,5次快速收缩阶段、10s持续收缩阶段、60s持续收缩阶段治疗后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10s持续收缩阶段、60s持续收缩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OP-Q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IQ-7评分优于对照组,但PISQ-1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盆底康复早期干预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刺疗法 电刺激生物反馈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产后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方案,按照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要求,对贵州省汇川区中药材进行样地调查和栽培药用植物调查。汇川区完成样地调查43个、样方套215个,样地中含84科190属274种;汇川区栽培药用植物共计21个品种,种植面积4.8万亩。样地中药材资源和栽培药用植物调查结果表明,汇川区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较大,多样性丰富,建议可适当发展当地优势药用植物进行种植。

  • 标签: 中药资源普查 汇川区 中药材 样地 栽培药用植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对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开展时间2020.01月-2020.12月,实验对象为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选取2020.1-06月期间的微生物样本为对照组(n=200,实施常规管理模式),选取2020.7-12月期间的微生物样本为观察组(n=200,实施全面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样本检验准确性,并分析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控制因素。结果:观察组样本质量检验准确性96.00%高于对照组90.50%(P<0.05);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人为、环境、设备、样本与试剂,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对策干预后影响因素得到明显控制。结论:影响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控的影响因素比较多,需加强对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的控制措施,以此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疾控中心 微生物实验室 质量控制 因素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