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型糖尿病是全世界的健康难题,西医西药在治疗糖尿病中存在局限性,中医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更符合系统生物学对糖尿病的认识,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和机制还未被国际广泛认可。中医病机与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能够用现代生物学理论有机的联系起来,用中西医结合观认识糖尿病,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去解释病因病机、法理方药,用组学、质谱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等破解对中医药糖尿病治疗中的科学疑问,把中医的精华展现出来,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中医药 2型糖尿病 现代生物学 辨证论治 整体观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大学教学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文献引导式教学模式选取与课程知识密切联系的科研文献,导引出要学习的理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以文献引导式教学法运用于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为例,具体分析、示范了如何通过探索性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实现大学培养社会转型急需的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 标签: 教学模式 文献引导式 创新能力 医学分子生物学
  • 简介:目的基于LC-MS/MS测定复方苦参汤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方法采用LC-MS/MS(Agilent1260液相色谱仪,ABSCIEX4000QTRAP三重四级杆质谱仪),Agilent5TC-C18(2)(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400μL/min,进样量50L,柱温30℃;离子源为ESI源,采用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检测离子对质荷比为:苦参碱(249.2/148.3)、氧化槐果碱(262.9/136.1)、氧化苦参碱(265.3/136.1)。结果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RSD=3.4%)、102.1%(RSD=3.1%)、100.8%(RSD=2.9%),10批样品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含量分别在0.4475~0.5229mg/mL、0.0564~0.0812mg/mL、0.1512~0.2142mg/mL范围内。结论该法简便、快捷、可行性强,可用于测定复方苦参汤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含量。

  • 标签: LC-MS/MS 复方苦参汤 苦参碱 氧化槐果碱 氧化苦参碱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口服中药两种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肠息肉内镜治疗复发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1年4月10日—2013年4月10日收治的内镜治疗肠息肉复发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的方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9%,观察组明显高于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总评分(83.53±4.9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9.25±4.03)分,观察组身体功能评分(68.54±4.2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1.26±3.97)分,观察组情绪功能评分(75.74±7.9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2.48±7.46)分,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80.53±5.7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4.95±4.63)分,观察组角色功能评分(87.43±5.4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3.46±4.57)分,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第1年(0)、第2年(2.56%)、第3年(2.56%)均低于对照组第1年(2.56%)、第2年(5.13%)、第3年(10.26),但两组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肠息肉内镜治疗复发患者较疗效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更好且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保留灌肠 肠息肉 口服中药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