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方剂解毒方对雄黄致小鼠砷中毒的解毒作用。方法利用雄黄建立小鼠砷中毒模型,将8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和正常组,每组20只。测定小鼠血砷、尿砷、血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血砷、尿砷含量以模型组最高,并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中药组和西药组均能降低尿砷含量,差异显著(P〈0.01);Cr、ALT的含量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西药组、中药组均可降低升高的GSH-Px和SOD(P〈0.05或P〈0.01);结论解毒方对砷中毒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排砷、调节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 标签: 解毒方 砷中毒 雄黄
  • 简介:常见症状一:压力这是影响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工作负荷重、家庭负担大……如果不能改变这些,可以试着用按摩的办法来为自己减压。

  • 标签: 亚健康 分解 常见症状 工作负荷 家庭负担
  • 简介:目的探讨养阴解毒含漱液治疗恶性肿瘤所致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口腔局部“阴虚毒”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治疗组使用养阴解毒含漱液含漱14d,对照组使用康复新液含漱14d,观察2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治疗组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阴虚毒”证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口腔状况评估(OAG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解毒含漱液可有效治疗恶性肿瘤所致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口腔局部“阴虚毒”证,改善口腔疼痛症状、口腔基本情况并缓解口腔局部“阴虚毒”证症状。

  • 标签: 急性放射性口炎 中药含漱 阴虚毒热证 养阴解毒含漱液
  • 简介:目的观察口服清热凉血解毒中药及药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白疙,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白疙(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口服银屑灵(膏剂)和NB-UVB照射治疗,治疗组3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凉血解毒中药药浴治疗。观察皮疹症状(红斑、鳞屑、浸润程度)和皮疹面积的变化,以银屑病皮损程度评分(PASI评分法)进行评估,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第6,10周后,PASI评分组内比较,均有显著降低,2组闾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第6周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85%和60.00%,第10周分别为91.43%和71.4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清热凉血解毒中药及药浴联合NB-UVB照射治疗白疙(血证)疗效可靠。

  • 标签: 清热凉血解毒 药浴 窄谱中波紫外线 白疕 血热证
  • 简介: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法干预脓毒症毒炽盛证的疗效以及对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脓毒症毒炽盛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祛瘀中药,对照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安慰剂。比较2组临床疗效,发热、呼吸道症状及消化道症状积分,血清HMGB1值。结果治疗组45例中,临床控制11例(24.4%),显效12例(26.7%),有效18例(40.0%),无效4例(8.9%),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45例中,临床控制4例(8.9%),显效12例(26.7%),有效20例(44.4%),无效9例(20.0%),总有效率80.0%。经秩和检验,Z=-2.232,P=0.026,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便秘的组别和观察时间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症状的交互作用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咳嗽、喘息、腹胀、便秘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MGB1治疗后治疗组较本组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祛瘀法可以提高脓毒症毒炽盛证患者的疗效,改善发热、咳嗽、喘息、腹胀和便秘等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解毒祛瘀法降低脓毒症患者血清HMGB1水平有关。

  • 标签: 解毒祛瘀法 脓毒症 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化瘀通络解毒汤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IgA肾病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及本人意愿分为2组各75例。2组均采用雷公藤多苷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我院本科室化瘀通络解毒汤进行治疗。观察统计2组治疗前后尿常规中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评价比较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整体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红细胞计数以及24h尿蛋白定量均有明显减少(P〈0.05),而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咽喉肿痛、腰脊酸痛、疲倦乏力、浮肿、纳少以及口干等中医证候积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络解毒汤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尿常规中红细胞计数以及24h尿蛋白定量,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

  • 标签: 化瘀通络解毒汤 IGA肾病 中医证候 临床疗效
  • 简介: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多采用抗生素治疗,而中医治疗本病,治病求因,标本同治,具有一定优势。导师黄可佳教授认为湿热邪毒是本病之主要病因,治疗上以清热解毒利湿为总则,并针对患者体内湿邪之不同成因,审因论治,取得确切疗效。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湿热邪毒 清热解毒利湿
  • 简介:古代医家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多从肾论治、从痰瘀论治,现代兴起的“毒损脑络”理论是在古人认识其病因病机基础上,认为肾虚、痰浊、瘀血互相转化,交互为患,一起构成浊毒犯脑的病理基础,形成虚痰瘀毒恶性循环的有害网络。因“毒损脑络”与络病病理改变不谋而合,因此提出“化浊解毒通络法”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大法,以期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一定思路。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治疗 毒损脑络 络病
  • 简介: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课题,河北省慢性肝病浊毒证重点研究室支撑项目摘要目的观察化浊解毒软肝散结法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相关指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口服鳖甲软肝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化浊解毒软肝散结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以及影像学变化情况。结果2组经12周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6%和80%。结论化浊解毒软肝散结法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相关指标疗效显著。

  • 标签: 乙肝肝纤维化中医药疗法 化浊解毒软肝散结法
  • 简介:伤风顾名思义是“热天伤风”。它属中医感冒范畴,病因都是感受风寒,症状可能有打喷嚏、流鼻涕、发热、咽痒痛等,由于发生机制不同,治疗和预防保健的方法也大相径庭。

  • 标签: 热伤风 藿香正气液 清凉油 风油精 感冒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对一些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造影剂、利尿剂和免疫抑制剂等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都比较警惕,也重视对其肾毒性的防范;而往往容易忽视以天然植物为主要原料的中草药的肾毒性。近年来,“中草药肾病”(Chineseherbsnephropathy,CHN)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相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也曰渐深入。我们所要

  • 标签: 肾毒性 马兜铃酸 中草药肾病 免疫抑制剂 造影剂 解热镇痛药
  • 简介:科技日报6月18日曾报道,重庆市每年约有700名新生儿患有尿道下裂。专家认为,致病的重要原因是“白色污染”。因为在白色塑料袋、一次性饭盒、农用地膜等等“白色污染”中,含有一种叫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物质,它能向空气中释放大量的雌激素,这些雌激素是

  • 标签: 尿道下裂 白色污染 雌激素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农用地膜 生殖毒性
  • 简介:狼疮性脂膜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少见的皮肤损害,可伴发多脏器损害,常是病情活动(61.5%)的征兆,临床罕见,治疗非常棘手。中药治疗狼疮性脂膜炎有其独特的优势,有的患者单独用中药即可控制病情,有的患者需联合西药治疗,但会减少西药的用量、抑制副作用的发生,且不会导致机体抵抗力的下降。笔者有幸师从房定亚教授,

  • 标签: 狼疮性脂膜炎/中医药疗法 凉血活血 解毒散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扶正解毒汤治疗宫颈癌的安全性。方法:随机从我院 2016年 4月至 2018年 7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中抽取 80例进行讨论,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其中 40例接受调强放疗治疗(对照组),另 40例接受扶正解毒汤联合调强放疗治疗(研究组),观察比较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疗效 90%高于对照组 52.50%,不良反应 5%低于对照组 37.50%( P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解毒通腑汤对毒蛇咬伤致肢体肿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毒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常规的毒蛇咬伤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予中药解毒通腑汤加减口服.观察2组患者咬伤后第2天及第6天的肢体肿胀程度,5-羟色胺水平的变化,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肢体肿胀程度2组在咬伤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1),对照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5),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羟色胺水平2组在咬伤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咬伤后第6天均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1),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IL-6水平2组在咬伤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1),对照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5),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NF-α水平2组在咬伤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1),对照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降低(P<0.05),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IL-10水平2组在咬伤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升高(P<0.01),对照组咬伤后第6天较本组咬伤后第2天升高(P<0.05),治疗组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

  • 标签: 解毒通腑汤 毒蛇咬伤 肢体肿胀 5-羟色胺 细胞因子
  • 简介:本文基于中医临床观察和理论探讨从症、证、病、治法、文献、文理、医理等方面对风感冒病因属风提出质疑,认为此证发病非感受风热病邪所致,实由外感风寒所致,属伤寒日久出现的兼变证,治法亦不能局限于“辛凉”。

  • 标签: 感冒 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