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确定大鲵成体后血细胞发生的模式及其造血器官。方法:骨髓及脾组织涂片用Giemsa(姬姆萨)染料染色,光镜镜检并记录结果。结果:在骨髓及脾组织涂片中均发现存在有造血干细胞和血细胞发生相应阶段的细胞。结论:大鲵成体后.血细胞发生的模式与高等脊椎动物的相类似,红骨髓是其成体后活跃的造血器官,脾的造血功能虽不及骨髓活跃,但其仍是大鲵终生的造血器官。

  • 标签: 大鲵 血细胞发生 骨髓
  • 简介:“静养”健身法是古已有之、近来又渐渐兴起的一种养生方法,其原理是:通过人在思维上的自我控制,使人体神经、免疫等系统达到完全放松自如的状态,并使人心无杂念、呼吸均匀、头脑清楚,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 标签: 健身法 唤醒 健康 状态 呼吸 放松
  • 简介:我今年74岁,有42年的高血压病史,而且是重度高血压。1982年,我在住院服药的情况下,血压仍高达200/130毫米汞柱,迟迟不下。医生说这是顽固性高血压,但我自己对病症却很乐观,通过近十几年来看十几种健康刊物所积累的经验,研究出了一套降压法。这种方法就是高血压患者根据每天气温高低,来调剂每日服药量。

  • 标签: 高血压病史 服药量 调剂 住院 顽固性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
  • 简介:英国医学研究报告称:医生曾经尝试,向一名癌症病人注射一种用其恶性肿瘤脱氧核糖核酸细胞提取物制造出来的疫苗,结果这名病人在六个月后被断定癌细胞已经消散。这种疫苗是科学家经过十年研究后获得的成果,来自多塞特郡的努斯拉特蒂是第一个接受此新疗法的病人。据悉,这种注射疗法适用于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和结肠癌。

  • 标签: 癌细胞 疫苗 癌症病人 治疗 新疗法 医学研究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补气中药人参、黄芪、白术、西洋参对巨噬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体免疫应答过程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分析正常小鼠及辐射损伤小鼠经口服给予补气中药后,脾脏巨噬细胞的比例变化和巨噬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分子MHC—Ⅰ、MHC—Ⅱ的表达强度:采用酶标仪检测、观察分析补气中药对辐射损伤小鼠脾脏巨噬细胞色氨酸含量的影响.以了解对IDO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补气中药均可提高正常小鼠脾脏巨噬细胞的比例,尤以西洋参显著;并可增加辐射损伤小鼠脾脏巨噬细胞的比例。人参、黄芪、白术可下调巨噬细胞表面的MHC—Ⅰ类分子,但可上调MHC-Ⅱ类分子的表达,西洋参则对MHC—Ⅰ、MHC—Ⅱ类分子表达呈下调。经抗原刺激后,补气中药都提高巨噬细胞色氨酸含量,西洋参作用较显著。结论:人参、黄芪、白术、西洋参虽然同为补气中药,但其对巨噬细胞的影响显示出一定差异。

  • 标签: 补气中药 巨噬细胞 抗原提呈作用
  • 简介:作为传统科学,中医有"学"与""的分化程度不高的特点,这一特点可以从中医学术发展的进程、中医与西医的比较以及中国文化自身的特点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中医发展要从中医学术特点出发,遵循自身发展规律.

  • 标签: "学"与"术" 中医发展 中医科研 中医临床 中医教育
  • 简介:佛家气功是中国传统的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之道,放松是西方心理学申调整人们心态的一种技术,佛家气功对人们心身状态的调整效果与心理学自我放松技术有着共共曲同工之处.有助於现代人在节奏急速的生活申保持健康的身心。

  • 标签: 佛家气功 放松技术 浅析 心身状态 心理学 健康
  • 简介:为探讨补肾固表方(主要药物:菟丝子、黄芪、党参、白术、防风、黄芩、柴胡、乌梅、麻黄根等)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复感)的机理,将60只C57BL雄性小鼠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补肾固表方组(C)、玉屏风散组(D)、核酪口服液(E).除A组外,其余小鼠予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50mg*kg-1*d-1连续14d,以此造成肾阳虚,模拟复感发病环境.第15d起各组小鼠分别以相应药物灌胃,用量分别相当于临床的30倍,连续4周.之后处死小鼠,观察其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注射氢化可的松后,小鼠胸腺指数、血清皮质醇、CD+2、CD+3、CD+4、CD+8、CD+4/CD+8、NK均降低,用药组后各项指标有不同的程度的升高,其中C组更为明显.提示提高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可能是补肾固表方治疗复感的机理.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细胞免疫 补肾固表方 动物实验 中医药疗法
  • 简介:以MTT法观察补肾和柔肝中药含药血清对体外软骨细胞的影响。结果:在两次连续灌胃3h后所取血清浓度为5%和10%时,对软骨细胞有促进增殖的作用;血清浓度为5%时,两药之间作用无差异,而10%时,补肾方作用优于柔肝方。为便于以下比较,将血清浓度定在5%;长时间(8d)灌胃和短时间(1d)所取血清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无差异;以0.5、1、5倍等效剂量灌胃所取务清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未呈量效依赖关系,其中

  • 标签: 软骨细胞 MTT法 中药 含药血清
  • 简介:目的:探讨脾脏参与电针降低外周血白细胞的过程。方法:雄性家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10)、造模组(n=15)、电针治疗组(n=15)。模型组与电针组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培养液复制白细胞增多模型,每天从耳缘静脉采血,测量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造模后每天对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正常组不予处理。处死前麻醉动物,开腹,制作脾脏的扫描电镜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脾血窦基膜小孔口。拍摄数码照片.利用显微图像分析软件计算脾血窦基膜小孔口的直径,面积和周长。结果:电针组白细胞数较模型组恢复快(P〈0.01),电针组家兔脾血窦基膜小孔等效直径、面积和周长均小于模型组(P〈0.01)。结论:当白细胞计数升高时,电针有助于白细胞计数下降至正常水平.该作用是通过脾脏实现的。

  • 标签: 针刺疗法 白细胞增多 脾脏 家兔
  • 简介:为研究补肾泻肝方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理,将25例再障患者(其中肾阴虚14例,肾阳虚11例)的骨髓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不同中药复方[滋肾阴(Ⅰ)、泻肝炎(Ⅱ)、温肾阳(Ⅲ)、补肾泻肝(Ⅳ)]和细胞因子(IL-2、IRN-γ)对其红系、粒-巨噬系造血祖细胞(CFU-E、BFE-U、CFU-GM)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Ⅰ、Ⅲ、Ⅳ方对CFU-E、BFU-E、CFU-GM均有促进作用,Ⅳ方的作用尤其明显,而Ⅱ方无此作用;IL-2、IFN-γ对上述指标有抑制作用;加入Ⅱ、Ⅳ方后能减除这种抑制,但Ⅰ、Ⅲ方无此作用。提示:补肾泻肝方药是治疗再障的有效处方,减除IL-2、IRN-γ对造血祖细胞的抑制、促进CFU-E、BFU-E、CFU-GM的形成是其治疗再障的重要机理。

  • 标签: 中药复方 补肾泻肝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造血祖细胞 体外培养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扶正抑癌方抗大肠癌肝转移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中药组、化疗组、防治组、联合组,以5×106个/ml浓度的LoVo细胞悬液0.2ml接种于裸鼠脾脏,建立大肠癌肝转移模型.后4组分别予扶正抑癌方治疗、5-Fu治疗、扶正抑癌方防治、扶正抑癌方+5-Fu治疗,分别从移植瘤和转移瘤的重量、形态学以及血清癌胚抗原浓度来观察扶正抑癌方的疗效.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防治组、联合组、化疗组脾脏接种瘤、肝脏转移瘤重量均减轻(P<0.05),其中联合组低于化疗组(P<0.05);而且联合组、化疗组CE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中药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扶正抑癌方联合5-Fu可以降低模型动物的肝转移发生率,抑制脾脏接种瘤、肝脏转移瘤的生长.

  • 标签: 扶正抑癌方 大肠癌 转移 动物实验
  • 简介:本文进行了天花粉蛋白对棵鼠人体卵巢无性细胞移植瘤作用的研究。结果提示了给药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率是327.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9.42%。流式细胞计分析给药组移植瘤细胞周期中G0/G1期峰趋向集中。S期缩短,峰值低于对照组;细胞内DNA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光光度计测定给药组移植辔细胞内DN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光学显微镜下给药组移植瘤细胞核分裂减少。电子显微镜下给药组移植瘤细胞核与值的比例趋于正常,核成形,有较多线粒体存在。本实验提示天花粉蛋白可能是—抗癌药物。

  • 标签: 药组 对照组 天花粉蛋白 瘤细胞 移植瘤 细胞移植
  • 简介:运用fluo-3/AM荧光探针标记、荧光显微镜摄像、计算机图象处理观察苦参碱对AngⅡ10^-6M诱导10min时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超载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正常VSMC经AngⅡ10^-6M诱导10min后细胞内钙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而苦参碱immol/L能明显抑制AngⅡ的作用,与雷为利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基参碱能抑制由AngⅡ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超载。

  • 标签: 苦参碱 AngⅡ 血管平滑肌细胞 钙超载
  • 简介:为探讨肾必宁冲剂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ICE和Bcl-2表达的影响,阐明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病的机制,35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中药高剂量组(B)、中药中剂量组(C)、中药低剂量组(D)、环磷酰胺(CTX)组(E),每组各7只,分别予生理盐水(A组)、肾必宁冲剂(B、C、D组)、CTX胃饲,8d后分别处死取血清,采用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方法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测定系膜细胞增殖指数,观察凋亡细胞核小体DNA的断裂现象,并检测其ICE和bcl-2的变化.结果:加入肾必宁冲剂血清16h后,系膜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征象,凋亡率显着高于A组(P《0.01);B、C、D组ICE表达明显高于A组(P《0.01),而bcl-2基因各组均表达不明显(P》0.05).提示肾必宁冲剂可诱导系膜细胞凋亡,促进肾小球增殖性病变消散,并可能通过调控ICE和bcl-2基因影响凋亡.

  • 标签: 肾必宁冲剂 肾小球系膜细胞 细胞凋亡 凋亡相关基因
  • 简介: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健择联合顺铂方案(GP)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减毒作用.方法34例拟行GP方案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参附先期治疗组(18例)和参附后期治疗组(16例).参附先期治疗组:于第1疗程化疗前3d开始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化疗实施GP方案;第2疗程仅用GP方案作自身对照.参附后期治疗组:第1疗程仅实施GP化疗;第2疗程化疗前3d开始用参附注射液,后实施GP方案.通过随机自身前后交叉对照,观察参附注射液对GP方案毒性的影响.结果总体参附+GP方案的血液毒性和消化道毒性均较GP方案低(P<0.01),其中参附先期治疗组参附+GP方案的血液毒性较GP方案低(P<0.01),而参附后期治疗组两方案无显著差异.参附注射液对气虚痰湿型和气阴两虚型患者显示较好的减毒作用(P<0.01或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减轻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时的血液毒性和消化道毒性,对气虚痰湿型和气阴两虚型患者的减毒作用较明显;早期联合应用参附注射液,减毒作用更好.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非小细胞肺癌 健择 顺铂
  • 简介:运用不同中药对骨关节损伤小鼠滑膜组织释放白细胞介素-1(IL-1)的影响的实验观察表明:(1)实验小鼠滑膜组织的IL-1释放水乎较正常小鼠高,P<0.001,尤以初起2周最高,与中、晚期比较,P<0.05;(2)养血软坚药物和益肾壮骨药物在造模4周后运用,对滑膜组织释放IL-1的抑制率分别为45.9%和48.4%,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其他两组比较,P<0.01;(3)温补肾阳药物在第2周和第4周,对滑膜细胞释放IL-1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22.6%和-67.5%。本实验提示:在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IL-1作为炎症介质的诱导剂,对滑膜炎症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养血软坚和益肾壮骨药物在炎症的后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在骨关节炎的早、中期不宜使用温补肾阳药物。

  • 标签: IL-1 白细胞介素-1 药对 药物 温补肾阳 滑膜组织
  • 简介:为研究扶正化瘀方(主药:丹参、桃仁、人工虫草菌丝等)治疗肝纤维化的机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除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A,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52只大鼠腹腔注射0.5%对二甲基亚硝胺(共4周,每周3次,每次2ml/kg),造成肝纤维化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B,18只)、扶正化瘀方组(C,17只)、秋水仙碱组(D,17只),分别给予自来水以及相应中西药物灌胃,共4周.之后,处死大鼠取材检测各项指标.结果:C组大鼠Hyp和肝组织胶原分期下降,纤维化程度减轻;活化HSC减少,凋亡增加;肝组织MMP-2、MMP-9、TIMP-2表达下降.结论:促进活化HSC的凋亡、减少活化HSC的数量,并由此降低MMP-2、MMP-9、TIMP-2的表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可能是扶正化瘀方的作用机理之一.

  • 标签: 肝纤维化 扶正化瘀方 中医药疗法 明胶酶 星状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中医治法对细胞内蛋白激酶级联分子的影响.方法采用AffymetrixRat230AGeneChip检测了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组、不同中医治法组和西医治法组肝癌(含肝)组织,以及正常组肝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根据有关基因功能分类的方法,筛选模型组表达大于正常而经过各种治法治疗后表达小于模型组的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激酶级联分子.结果西药组下调显著3个基因,中医全方、清热、活血和健脾治法分别下调的3、2、2和3个基因.结论不同中医治法调节的靶点基因是不同的.

  • 标签: 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激酶级联分子 大鼠 DEN 肝癌 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