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对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组方思想进行系统的论述,将五行互藏理论引入针灸五穴之中,从汤液经法图组方思想的角度形成了六腑五穴组成的大小补泻方,为深入理解和临床广泛应用五穴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辅行诀 五行互藏 五输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检测在血小板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血小板注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选用同一方式展开血栓弹力图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结果:未出血组MA以及PTL值均高于出血组(P

  • 标签: 血栓弹力图检测 血小板输注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绿黄堇辅助加味清热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胆石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加味清热利胆排石汤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绿黄堇联合加味清热利胆排石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结石排出时间、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并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结石排出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0%)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黄堇辅助加味清热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疗效显著,可缩短症状体征消失及结石排出时间,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胆石症 灰绿黄堇 加味清热利胆排石汤
  • 简介:目的:探讨消鼓汤配合腹水超滤回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对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腹水超滤回后行消鼓汤治疗。结果:40例中显效36例(90哟,有效4例(1096),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消鼓汤配合腹水超滤回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显著。

  • 标签: 腹水超滤回输 消鼓汤 肝硬化腹水
  • 简介:目的观察臭氧化自血回联合温针灸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观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臭氧化自血回联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DAS28评分及HAQ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AS28评分呈下降趋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Q评分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HAQ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臭氧化自血回联合温针灸可安全、有效地提高RA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作为治疗RA的有效治疗方案,可向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臭氧化自血回输 温针灸 DAS28评分 HAQ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尾静脉预注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在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移植中的作用。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未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注射组(非照射组)、经紫外线照射的脾细胞注射组(照射组)两组,每组10只。未照射组注射未经紫外线照射的供体脾细胞,照射组注射经紫外线照射的脾细胞,7d后移植供体神经。术后7d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查,术后8W行移植神经组织学检查。结果:照射组CD4^+百分率、CD4^+CD8^+比值较非照射组明显降低(氏O.01,P〈0.05),CD8^+百分率较非照射组明显升高(P〈0.01)。组织学检查显示,照射组的再生神经较非照射组多。结论:尾静脉内注射经紫外线照射的异基因脾细胞可诱导对异体神经移植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 标签: 紫外线 脾细胞 免疫耐受 坐骨神经
  • 简介:[目的]观察刺法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刺法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卡马西平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刺法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输刺法 温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段式肠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治疗多发肠瘘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近一年本院50例多发肠瘘患者,均行分段式肠内营养、消化液回治疗,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护理5d后均脱离静脉营养,营养状况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10-30d内痊愈;出院时,本组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出现相关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结论:多发肠瘘采用分段式肠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治疗,并配合相应护理干预,效果理想。

  • 标签: 多发肠瘘 分段式肠内营养 消化液回输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