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据证立法、依法选方或遣药组方是中医辨证论治过程的具体体现。“方-证要素”对应强调了方剂中主要药物组成(即方剂要素)与其所主治的病机单元(即证候要素)的相互对应关系。解析《伤寒论》六经辨证代表方证“方剂要素”与“证候要素”的对应关系、理解经方配伍规律,对指导临床选用经方或合理组方,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六经辨证 方剂要素 证候要素 方-证要素对应
  • 简介:研究“药症”与“方证”有何本质不同,药症为什么不用“证”,而方证又为何不用“症”,药症与方证有何特殊含义及临床意义?研究经方药与症的对应关系以及方与证的辨证关系,探索与总结其中的规律性和成功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现代临床实践,这是研究、学习经方又一的主题和目的。

  • 标签: 经方 药症 方证
  • 简介:本文通过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证机与方义的分析及其与小柴胡汤的比较,认为本证病机可概括为邪结少阳三焦,气化功能不及,其治疗机理可概括为和解少阳枢机,温运三焦气化。由此基本观点出发,文中还对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 标签: 方剂 柴胡桂枝干姜汤 药物作用
  • 简介:桂枝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太阳中风证的重要代表方,可在临床中辨治诸多疑难杂病并不局限于太阳中风证;本文重点探索桂枝汤方药作用及病位、解读方药及配伍,得出方药组成作用特点并不局限于太阳中风证,并可辨治诸多内伤杂病;权衡桂枝汤方证之发热、恶寒、头痛、汗出、不能食、心下闷、鼻塞,运用桂枝汤辨治长期低热、血管神经性头痛、妊娠大便难、窦性心动过缓,而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病变部位或症状表现,临证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气血虚夹寒,用之即能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桂枝汤 经方 方证 临床应用
  • 简介:养心汤为临床经典名方,用之得当,疗效卓著。本文拟对养心汤的证治特点与合方应用进行总结分析,从方证阐释,明晰源流;药对药组,配伍精当;合方应用,加减化裁;以及临床治验,拓展应用等4个方面进行详实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养心汤 证治特点 合方应用 临床治验
  • 简介:在中医界,一般认为《伤寒论》是论外感病,《金匮要略》是论内伤杂病,此观点已被多数医家所接受。但细读《伤寒论》全文,探究《伤寒论》方证治法,似觉此说法不妥,甚或是错误的。误导了医家对《伤寒论》的正确学习、全面理解和临证应用。有必要对《伤寒论》方证治法中的杂病作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以正视听,准确辨证,灵活运用,提高疗效。

  • 标签: 伤寒论 方证治法 杂病
  • 简介:日本汉方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汉方医认为,火毒内蕴、痰饮内停、瘀血内阻、脏腑亏损这四大证候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侧重,并且互相交错,互相影响。针对高血压病的不同阶段、不同病情,有一系列对病及对证治疗的汉方,如大柴胡汤、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温清饮、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桂枝茯苓丸、抑肝散、七物降下汤等。认为汉方辨治高血压病的特色在于辨体质、辨方证、重视腹诊。

  • 标签: 高血压病 汉方 证治 综述
  • 简介:射干麻黄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哮喘的重要治病用方,方由射干十三枚(9g),麻黄四两(12g),生姜四两(12g),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9g),五味子半升(12g),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12g)所组成。对此张仲景为何既论“咳而上气”,义论“喉巾水鸡声”,其辨治思路是什么,于此试将临床运用射干麻黄汤方证的体会介绍于次,以抛砖引玉。

  • 标签: 射干麻黄汤 方证 经方《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 简介:辨证论治、有是证用是药是中医特色和生命力所在,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符合中医药治疗传统特色和优势。对证候的界定和证候评估标准的确立,是目前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研究的难点和瓶颈之一。方证作为方剂用药的临床指征,将方药与证候有机联系在一起,从方证研究入手来确立证候类中药的评估体系,是解决证候类中药研发关键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根据现代临床的研究结果和思考,提出了基于方证的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相关思路的初步设想。旨在抛砖引玉。

  • 标签: 方证 证候类中药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
  • 简介: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显著特点,方证相应是贯穿方剂学全过程的一条主线.在方剂学的教学中可通过改革教材,突破"以药释方、以方释证"的教学习惯,注意以证为线索比较类似方、关联方的区别与联系,适当引入病案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方证相应关系,建立由证到方的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使他们真正领悟到方剂配伍的实质就是方与证的对应关系,这对于提高方剂学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方剂学 方证相应 教学方法
  • 简介:本文对《伤寒论》胃肠病方证的运用和药物配伍特点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析,对扩大胃肠病的临床治疗思路、提高疗效,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 标签: 伤寒论 胃肠病 方证 用药特点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预处理对应激性溃疡大鼠胃黏膜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的活性与丙二醛(Malondialchehyche,MDA)的影响,探讨艾灸预处理抗胃黏膜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穴位组、艾灸非穴点对照组.束缚冷应激法制作应激性溃疡模型,按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UlcerIndex,UI),比色法测定胃组织GSH-Px、SOD的活性与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和艾灸非穴点对照组比较,艾灸足三里等穴可使应激性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下降(P〈0.01)、GSH-Px活性增强(P〈0.01)、SOD活性增强(P〈0.05)、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等穴预处理可促进束缚水浸应激所造成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可能是通过增加GSH-Px与SOD活性、降低MDA含量而达到其抗氧化损伤作用.

  • 标签: 灸法 消化性溃疡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