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阿莫西林所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并对其开展药学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 120例使用阿莫西林治疗的患者开展本次研究,将其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 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余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 8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本次研究的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 2018年 02月 -2019年 01月。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并观察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时间以及主要临床症状。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给药途径以及给药量有明显差异。( P< 0.05);观察组患者在给药 30分钟后,有 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给药 30钟后 1小时内,有 10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给药 1天后 7天内,有 20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给药 7天后 14天内,有 3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给药 14天后,有 2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在给药 1天后 7天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数量最多,对比其他时间段有明显差异,( P< 0.05);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 19例( 47.50%)、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9例( 22.50)、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6例( 15.00%)、其他不良反应 6例( 15.00%)。过敏反应所占比例最高,与其他不良反应相比有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在对患者采用阿莫西林药物进行治疗时,需要对患者选择合适的给药的方式,合理的对患者用药,并对患者的各种症状密切监视,尤其是要做好对过敏反应的观察,并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摆脱痛苦。

  • 标签: 阿莫西林 不良反应 对比分析 相关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应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70例,均为急性脑梗塞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即接受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对不同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对照组,n=35)与综合护理(观察组,n=35),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97.14%(34/35)高于对照组患者82.86%(29/35),(p<0.05);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期间观察组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管闭塞、脑出血、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发生率2.86%(1/35)低于对照组患者17.14%(6/35),(p<0.05)。结论:针对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保障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高医疗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阿替普酶 早期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应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70例,均为急性脑梗塞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即接受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对不同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对照组,n=35)与综合护理(观察组,n=35),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97.14%(34/35)高于对照组患者82.86%(29/35),(p<0.05);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期间观察组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管闭塞、脑出血、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发生率2.86%(1/35)低于对照组患者17.14%(6/35),(p<0.05)。结论:针对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保障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高医疗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阿替普酶 早期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