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阻塞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及其分布规律,为从中医体质角度防治慢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临床调查表,对纳入本课题调查研究的416例慢阻稳定期患者分别进行资料采集,探讨慢阻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及其分布规律。结果在所有的病例中,气虚质所占比例最大,为137例,占总数的32.9%;其次为阳虚质,为59例,占总数的14.2%;痰湿质、血瘀质和阴虚质均为52例,占总数的12.5%;平和质29例,特禀质21例,气郁质、湿热质均为7例;且体质类型分布随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的不同而呈现不同规律。结论气虚质、阳虚质为慢阻稳定期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同时受到体重指数、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医体质 体质分类
  • 简介:目的:观察参芪固本汤治疗慢性阻塞疾病(COPD)稳定期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COPD稳定期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参芪固本汤口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疗程结束后评价并比较两组的主要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通气功能指标[包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主要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FEV1%、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固本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COPD稳定期肾气虚证患者,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改善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肺肾气虚证 参芪固本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阻塞疾病(COPD)大鼠中乙酰胆碱(ACh)TZ黏蛋白SAC(MUCSAC)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PD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香烟烟雾联合脂多糖诱导方法制备COPD模型。电针组大鼠予以电针双侧肺俞和足三里,每日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14d。干预结束后检测功能,应用ELISA法检测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ACh及MUC5AC的含量,采用Pearson法分析功能与MUCSAC含量的相关,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组织MUC5AC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B)EL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UC5AC的蛋白表达及免疫反应。结果:每组均有2只大鼠死亡,剩余8只。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总气道阻力(Raw)显著升高且动态顺应(Cdyn)显著降低(P〈0.01);与COPD组比较,电针组Raw显著下降,Cdyn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大鼠组织及BALF中ACh及MUC5AC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P〈0.001);与COPD组比较,电针组ACh及MUC5A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01)。功能与MUC5AC含量呈负相关(P〈0.001)。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大鼠组织中MUC5AC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01);与COPD组比较,电针组MUC5AC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气道上皮MUC5AC免疫反应活性显著升高(P〈0.001);与COPD组比较,电针组气道上皮MUC5AC免疫反应活性显著下降(P〈0.001)。结论:电针可改善COPD大鼠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电针下调组织中ACh及MUC5AC的表达及降低气道黏液高分泌有关。

  • 标签: 针刺疗法 电针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俞 足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