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鼓膜穿刺治疗分泌中耳炎的有效及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分泌中耳炎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临床鼓膜切开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鼓膜穿刺治疗。比较有效、不良反应的发生、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药物治疗无效的分泌中耳炎患者实施鼓膜穿刺治疗,最终的治疗效果理想,帮助更多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减少复发,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药物治疗无效 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穿刺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普外科临床工作中应用诊断腹腔穿刺的方法与效果。 方法 对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10 月我院普外科 58 例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均行诊断腹腔穿刺,并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诊断腹腔穿刺对于普外科腹部损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 诊断腹腔穿刺的阳性率为 79.31% ,漏诊率为 2.13% ,整体诊断准确率为 98.28% 。 结论 诊断腹腔穿刺在普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其诊断准确较高,漏诊率低。

  • 标签: 普外科 临床工作 诊断性腹腔穿刺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方 法 选 取 2019年 1月 -2020年 2月期间我院 50例分泌中耳炎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同时间段 50例分泌中耳炎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鼓膜穿刺术治疗方法。实验组实施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 P< 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 P< 0.05;实验组的治疗满意度评分为( 92.55±2.45)分,对照组的治疗满意度评分为( 80.35±2.50)分,实验组的治疗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升高( t=24.6452, P=0.0000)。结论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方法可利于提高分泌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可利于提高治疗满意度评分,而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其整体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 ]鼓膜穿刺 地塞米松 分泌性中耳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B 超引导下动静脉穿刺与普通动静脉穿刺的效果并进行对比。 方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11 月时间段至我院进行动静脉穿刺的 150 例患者作 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 。以交替分组法将其分为普通组( 75 例,采取普通 动静脉穿刺方式置管 )和 B 超组( 75 例, B 超引导下动静脉穿刺方式置管 )。对比两组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总穿刺成功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 结果: B 超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组( P < 0.05 ) 。 B 超组 一次穿刺成功率 97.33% 、总穿刺成功率 100% 明显高于普通组 69.33% 、 86.67% ( P < 0.05 )。 B 超组并发症发生率 5.34 % 明显高于普通组 22.66 % ( P < 0.05 ) 。 结论: 与普通动静脉穿刺相比, B 超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更高,穿刺用时更短,血肿、动静脉血栓、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B 超 动静脉穿刺 穿刺成功率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方法。方法:选择医院 2019年 1月 -2020年 12月在门急诊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治疗患儿 118例,分为 1岁以下婴儿组 76例, 1-3岁幼儿组 32例, 3-5岁儿童组 10例,对 3组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年龄越小患儿额静脉穿刺成功率越高,年龄越大的患儿颞浅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大,进针角度和固定方式也是影响穿刺成败的关键。结论:在熟练掌握穿刺角度和固定方式的基础上,不同患儿选择不同的头皮静脉也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小儿 头皮静脉穿刺 方法
  • 简介:摘要:在医疗服务应用中, 静脉留置针非常重要 ,平均每成功地建立一个静脉留置针需要进行多次穿刺,加重患者痛苦,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和将来血管选择的有限性。本文剖析静脉穿刺操作步骤,分析影响成功穿刺的因素。以期为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达到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同质化操作,提供科学管理和干预措施的实践依据和研究方向,而不是简单的将穿刺操作水平、穿刺成功率差异归结为护士个人的经验、手感及患者的差异等。

  • 标签: 静脉 留置针 穿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骨髓穿刺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7月进行骨髓穿刺的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37例)和对照组(n=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措施,干预后,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各评分量表以及满意指标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干预 骨髓穿刺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 单侧与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7 年 7月至 2019 年 7月 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基层医院应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中抽选7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结果: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诊断良性结节准确率(98.04%)、恶性结节准确率(96.30%)、总准确率(97.44%)与病理检查结果(100.00%、100.00%、100.00%)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结论:在基层医院应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诊断准确率高,能够很好的诊断甲状腺结节,做好良性和恶性辨别,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甲状腺细针穿刺 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DSA术围术期使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接受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DSA术患者74例为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效果 并发症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 PICC 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手段,其可以避免对患者进行反复穿刺的情况,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同时 PICC 的导管弹性较好,利于患者穿刺后的活动,并且保留时间长、操作方便且安全,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护理人员的压力,改善患者的皮肤穿刺状态。而神经重症患者就处于需要长期输液的状态,也成为了 PICC 主要针对的患者群体,随着 PICC 的不断推广使用,其弊端也逐渐的显露出来,例如:渗液等,为了做好应对的措施,本文则以神经重症患者为例,分析 PICC 穿刺点出现渗液的原因,并提出护理解决措施。

  • 标签: 神经重症 PICC 穿刺点 渗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穿刺患者的术前健康教育模式及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8例肾穿刺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健康教育,对比患者疾病认知情况及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疾病认知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护理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探究。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我院接收外周介入术的2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开展术后护理工作,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开展工作,以对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进行汇总,并提出相对的护理对策。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渗血发生率较低、渗血消失时间较快、住院时间具有优势,且护理满意度数据优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外周介入后穿刺口渗血的因素具有多样,护理干预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穿刺口渗血概率,对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外周介入术 穿刺口渗血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中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及满意度情况。 方法: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在我院因手术需要进行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的 68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 34 例,观察组采用穿刺护理干预措施,参照组采用一般穿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舒适度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经过干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为( 3.24±0.88 )分,明显优于参照组( 2.88±1.05 )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t =13.582, P >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 91.18% ,高于参照组患者 70.59%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x2=12.586, P >0.05 )。 结论:通过对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及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桡动脉穿刺 舒适度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基层神经外科中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12月 ~2020年 5月本院神经外科接受诊治的 50例急性颅内血肿患者为本次所研究的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活等级情况、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生活等级同对照组相比均较优,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长以及手术时长均较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率为 8.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占 32.0%,两组经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并发症显著较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基层神经外科中对脑损伤患者采用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年限,生活等级显著提升,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 基层神经外科 临床应用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和分析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方法: 将我院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5 月收治的 110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5 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血肿减少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有效率,对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应用价值予以客观评价。 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减少量为( 38.30±9.11 ) mL ,对照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减少量为( 5.45±2.26 ) mL ,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减少量显著多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 在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中 , 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具有术中的创伤小、恢复较快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显著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立体定向下血肿穿刺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行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治疗的上尿道结石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及效果。方法:纳入11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正常进食、下床活动及住院各康复时间指标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45%较对照组20.00%低(P<0.05)。结论:临床实施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治疗的上尿道结石患者,强化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术后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 上尿道结石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型(PV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间收治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7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5例接受单侧穿刺手术的设为实验组,接受双侧穿刺收的设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注入骨水泥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X线暴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均为(p0.05);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骨折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单侧穿侧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PVP 单侧 双侧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