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建立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大米中砷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微波消解对大米样品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重复性试验、加标回收等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结果  (1)砷元素工作曲线良好(相关系数=1.0000);(2)砷加标回收率为91.4%-105.0%,RSD=0.63%(n=7),检出限为1.725×10-3mg/kg。结论  应用微波消解和原子荧光法测定大米中砷,消解速度快,简便快捷,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回收率,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砷含量的测定。

  • 标签: []微波消解 原子荧光法 大米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联合表面麻醉抑制清醒气管拔管反应效果分析。方法:90例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资料,采样时间2023年4月1日至2023年11月1日,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观察气道表面麻醉联合瑞芬太尼(实验组)与单独使用气道表面麻醉(对照1组)或瑞芬太尼(对照2组)。记录并比较患者在清醒拔管时的不同监测点收缩压变化;不同监测点心率变化;不同监测点血氧饱和度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相对比,研究数据存在显著的差异改变,(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表面麻醉抑制清醒气管拔管反应效果方面,有效避免拔管时的呛咳反应,稳定心率及血压,值得借鉴及推广应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表面麻醉 清醒气管拔管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检测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D,SP-D)在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s)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以探讨SP-D在炎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定量方法测定46例炎性肌病患者及4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SP-D水平,并分析血清SP-D水平与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相关性。结果 炎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病变组血清SP-D水平(4.19±1.65)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2.36±1.1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炎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病变组血清SP-D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SP-D可能参与了炎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病变的发病机制,可能作为炎性肌病患者发生肺间质病变的早期检测指标。

  • 标签: 炎性肌病 肺表面活性蛋白D 肺间质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仪检测大米中各砷形态的方法。方法 通过探索大米样本前处理和适当的色谱、荧光光谱条件,实现大米中砷酸盐As(Ⅴ)、亚砷酸盐As(Ⅲ)、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四种砷形态的同时测定。结果 仪器在13分钟内实现大米样本中四种砷形态的检测,在3.0-40.0ug/L的浓度范围内,四种砷形态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达到r=0.9996-0.9999,砷酸盐As(Ⅴ)、亚砷酸盐As(Ⅲ)、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检出限分别低至0.064ng、0.022ng、0.025ng、0.031ng,各形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3.0%,平均回收率在89.1%-112.2%。并对广铁集团驻湘单位食堂中7种大米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均检出不同的砷形态,显示大米存在一定的砷污染情况。结论 基于该方法对大米中四种砷形态的检测有简单高效,准确度好,精密度高等优点,适合推广使用。

  • 标签: 大米 砷形态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HPLC-AFS)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在翼状肩患者的实施不同角度俯卧撑运动对其肩周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基于此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07月至2022年07月期间收治的16例翼状肩患者为观察组研究样本,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且自愿参与对照分析的16例患者为对照组样本,对其均行不通角度的俯卧撑,对照肩周肌表面肌电信号。结果:观察组的UT肌电值最高于0°,PM肌电值最高于30°,SA肌电值最高于0°,SA/UT最高于0°;对照组的UT肌电值最高于30°,PM肌电值最高于0°,SA肌电值最高于0°,SA/UT最高于30°;在0-90°过程中,观察组的UT肌电值呈稳定状态,变化较小,PM呈降低趋势,SA呈显著降低趋势,SA/UT呈降低趋势;而对照组患者的的UT肌电值呈降低趋势,PM呈降低趋势,SA呈显著降低趋势,SA/UT较为稳定。整体上观察组患者在各阶段的UT肌电值、PM肌电值、SA肌电值、SA/UT肌电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在翼状肩的康复锻炼中,实施0°的俯卧撑仍然是目前最佳方案,另外提升角度会造成患者的前锯肌与胸大肌发力失衡,而保持0°则可以充分发挥前锯肌的运动,继而保证治疗效果。【关键词】翼状肩;前锯肌;胸大肌;机电信号;上斜方肌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起点,学生将要接触一个广阔并且有趣的数学世界。在小学数学的世界中,既有抽象的几何知识,也有复杂烦琐的方程知识,这些不同的数学知识需要学生灵活地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师需要从整合知识联系,深化连接拓展,优化知识关联,关注知识循环,强化实践应用等环节入手,帮助学生从单一、分散的知识学习,逐步走向知识、思维、经验、方式结构化,建构有效的结构化思维模型,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 标签: 小学数学 结构化教学 开展策略
  • 简介: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在泌尿系结构异常检测中的应用。泌尿系结构异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彩超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检测工具,在此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回顾了相关文献,总结了彩超在检测尿路结构、肾脏异常、膀胱疾病以及前列腺问题等方面的优势。此外,我们强调了彩超在早期病变检测和术后随访中的重要性。综合来看,彩超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检测工具,对泌尿系结构异常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尿路结构 肾脏疾病 膀胱问题 前列腺异常 早期病变 术后随访
  • 简介: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生活节奏加快背景下,精神疾患、心理疾病发生率明显升高,精神卫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防治工作的第一线,和广大居民群众关联紧密,加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建设,对提升精神卫生体系服务水平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对国内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结构及服务现状展开综述,以便了解人力资源构建情况,为本项工作的改进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社区 精神卫生服务 人力资源结构 服务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疫情时期医院开展新冠肺炎期间过度病房患者的管理时,具体的管理策略,并探讨优化管理方法。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进行研究,在该时段内将我院中收入的医院新冠肺炎期间过渡病房疑似患者共计120名作为本次研究,有医务人员针对医院新冠肺炎期间过渡病房患者进行两组随机均分并采用不同的护理管理方式,对照组内的新冠肺炎期间过渡病房患者在接受管理时,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实验组内新冠肺炎期间过渡病房患者在进入医院后,由护理人员将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下优质护理应用于其中,两组内均录入60名新冠肺炎期间过渡病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在进行处理完成后,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状况进行评估,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恢复状况更为良好,实验组患者的心理压力评分更低,同时不良情绪评分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冠肺炎期间过度病房患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明显的情绪压力,将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下优质护理应用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个体状况,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期间 新冠密切接触者 情绪疏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眼科手术带教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学生均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眼科手术室进行实习,在该期间抽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且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运用软件随机排序,1-49号为对照组,50-98号为实验组,两组分别选用传统方式带教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带教模式,对比两组实习人员的实际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学生的体格检查、病例分析、健康教育及病史采集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专业的学生中运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可以提高学生的考核成绩,使实践考核更科学、有效、真实,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标签: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眼科手术 教学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门诊肠造口患者实施结构化护理干预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诊治的肠造口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9例,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9例,实施结构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护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结构化护理 门诊肠造口 并发症 满意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以循环系统为例主要介绍生理学教学采用结构-功能-机制(Structure Function Mechanism,SFM)教学模式促进医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循环系统正常功能及其调控。教学实践表明,采用SFM教学模式的学生在掌握循环系统生理知识方面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SFM教学模式也证实了动画或视频的使用可以帮助医学生理解循环系统结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的复杂性,并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 标签: []生理学教学 结构-功能-机制教学模式 动画 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大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把有关联的若干表格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从数据库中采集出用户信息,进行有序地组织归纳,以便于更快地检索出与用户相关的信息,科学地分析出数据并进行打印,通过创建数据,利用导入和链接方法,健全我国医疗数据库管理,与国际医疗卫生统计软件包接轨,科学高效地完成数据的处理。

  • 标签: 数据库管理  医疗卫生统计  工作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对心房颤动患者术后早期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62例心房颤动患者术后早期心脏结构及功能情况,利用心脏彩超确定术后早期患者各项心脏指标。结果:术后心房颤动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得到一定改善,LVEDD、LVESD、LVEF、A峰、E/A、左心房容积指数、三尖瓣反流压较手术前没有明显差异,LAD、RAD、E峰明显优于手术前,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对心房颤动患者术后早期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确切,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经导管射频消融 心房颤动患者 心脏结构及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结构化团队护理的相关效果。方法:在2022年06月-2023年06月期间选取本院94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7,结构化团队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时效性、抢救质量。结果:观察组的用药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抢救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结构化团队护理,能够增强急诊抢救时效性,提高抢救质量,可推广。

  • 标签: 结构化团队护理 心肌梗死 急诊抢救 时效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信息系统的结构化护理记录在脑卒中患者护理病历书写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模板式护理记录系统进行护理病历书写,观察组采用结构化护理记录单进行护理病历书写。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错误率和耗费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信息系统 结构化护理记录 脑卒中 护理病历书写